浅谈利用“俄语风采大赛”对俄外宣的策略
2017-03-15王巍
王巍
[关键词]俄语风采大赛;对俄外宣;经验
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俄语风采大赛,从2009年至今已举办至第四届。每届大赛都能吸引来自国内及海外的上千名俄语爱好者参加,选手中有外交官、公务员、教师、工人、商人、学生……他们的故事,描绘出了中俄各领域交流合作、中俄全方位友好的大画卷。在大赛举办的过程中,东北网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发挥媒体优势,搭建桥梁平台,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举办大赛对俄外宣的有效路径。
一、俄语风采大赛的对俄外宣經验
四届俄语风采大赛分别借助了中俄之间举办“国家年”、“语言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的契机,取得了以下经验:
1.主动性与娱乐性。大赛以为俄语爱好者搭建舞台为宗旨,一名名参赛选手用俄罗斯人的“母语”向俄罗斯受众讲故事、展风采,汇聚成我国各行各业的整体风采与全方位对俄合作交流的景象。比赛分为语言类与才艺类,语言类以主题演讲为主,辅以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即兴脱口秀环节,才艺类要求参赛者表演俄罗斯歌曲、舞蹈、民族乐器等,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无论是中国的参与者还是俄罗斯的观看者,对大赛的兴趣、热情较高,能够拥有愉悦的身心体验,对赛事信息传播的主动性更强,并终使赛事走出了黑龙江,迈向了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并有俄高校主动要求合作,将大赛决赛移到俄罗斯举行,影响进一步扩大。
2.贴近性与交互性。每届大赛都精心设计主题,与中俄民众关心的话题息息相关,益于接受理解。如在第三届俄语风采大赛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中,14岁的大赛冠军辛芳莹,讲述了自己在俄罗斯求学的经历与俄罗斯朋友建立友谊的过程,说出了长大后要“成为一位外交使者,为中俄友谊架桥梁”的梦想;黑龙江大学的学生雷丽斯讲述了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孔子学院做汉语志愿者教师的往事。这种使双方都能感同身受,引起共鸣的方式,增强了传播效果。俄媒在报道中写到,通过参赛选手演讲得知,我们邻居的梦想与我们相同,希望祖国繁荣富强,没有灾难与痛苦,人们互相尊重,选手们也希望自己的未来与俄罗斯相连,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3.多元性与全面性。大赛还组织了中俄高校间的教学交流与座谈,丰富内容,拓展空间。在第三届俄语风采大赛的决赛阶段,10所黑龙江省内外高校的俄语老师赴俄观摩赛事,参加了俄方组织的公开课。不少一线俄语教师表示,大赛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对俄语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通过大赛的舞台,一些选手走进了商务部、走进了海关总署、走进了新闻媒体、走进了央企驻外机构,充分体现了大赛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东北网还在大赛期间,采访报道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采访报道各高校的俄语教学现状;采访报道各地对俄合作情况……多方位、多角度地突出了我国与俄罗斯各方面的密切往来。
二、进一步借助俄语风采大赛展开对俄外宣的设想
去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把中俄两大发展战略历史性地对接起来。我们应充分利用俄语风采大赛的平台,在不同层面发挥其更大作用。
1.借助大赛讲好中俄对接新故事。中俄“一带一盟”对接的核心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语言先行、沟通先行,无疑将进一步深化两国往来,拉近两国民众的心理距离。在“俄语风采大赛”的舞台上,选手们用自己的真实经历与真情实感打动人、感染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增信释疑作用,从经济贸易到文化交流,从政府举措到企业行为,从双边交往到多边合作,从国家立场到民众感知,为中俄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不少新鲜的选题,通过主题、环节设置,进一步挖掘生动故事、感人细节和精彩瞬间,必将为中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与民众基础。
2.通过大赛促进中俄媒体合作深化。目前,“俄语风采大赛”这个品牌活动已经在中俄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和影响。四届的“俄语风采大赛”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俄罗斯电视《第一频道》、俄《普力马》新闻网、阿穆尔通讯社等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利用举办大赛的契机,吸引更多中俄媒体参与其中,促进彼此在稿件互换、联合采访、合作拍片、节目制作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深入挖掘大赛台前幕后的故事,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在全媒体时代,共同增强双方的国际传播力。
3.推动中俄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上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大赛在促进中俄教育教学交流与人才培养挖掘方面的作用,将大赛建设成“一带一盟”对接中,调整语言人才培养布局、改革培养模式、优化培养体系、提高培养质量的平台,使大赛成为推进中俄扩大金融、投资、能源、地方合作的传声筒,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投资、建设、贸易、旅游等进行相关语言能力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产品化、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