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迷惘

2017-03-15

当代贵州 2016年41期
关键词:蛇皮外物好戏

如果你准确地把握着每一个下一分钟、下—月、下一年,就没有悬念也没有票房,没有惊喜也没有摇头,没有赞叹也没有好戏啦!

花开一春,人活—世,许多东西可能说不太清楚为什么与到底怎么了,但人不是因为弄清了—切的奥秘与原委才生活的,人是因为询问着、体察着、感受着与且信且疑着才享受了生活的滋味的。

不知,不尽知,有所期待,有所失望,所以一切才这样迷人。要求什么都小葱拌豆腐似的一清二白,其结果一定是越发不清不楚,逼得自个儿发疯。如果你准确地把握着每一个下一分钟、下—月、下一年,就没有悬念也没有票房,没有惊喜也没有摇头,没有赞叹也没有好戏啦!

庄周梦蝶的故事构思得美、构思得迷惘凄凉。然后他也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他也解决不了。因为他前面已经说了,这梦也可能就是梦,我说你做梦,我这可能还是梦,然后我说我醒了,我醒了也可能仍然是梦。梦也是醒,醒也是梦。

你我,彼此,是非,正误,这些分别都是我所不能解决的,因此我只求我自己生活得逍遥自在,我也不较劲,我也不较真,我也不想跟你把这些事都掰扯清楚,死磕,我没这意思。这是庄子走的这条道路。但是人生仍然有它的美丽之处,哪怕是在梦中,我也变成了蝴蝶,“栩栩然”,而且“适志”,就是说它很适合我的志趣,我很可心,很如愿,这是庄子选择的一条道路。

人对于自己其实是陌生的。问题不在于你的想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时代潮流、人民利益、群众舆论。首先是,你拼死拼活地闹腾,很可能并不符合你真实的思想、感情、利益与价值观念。因此,人在认识自己之前不要轻易有所表现、有所行动、有所闹腾,有时候,一颗谦卑之心也是人生的一份大智。难道不是吗?物看着我是外物,我看着物是外物。此看着彼是彼,彼看着此才是彼,同时彼看着彼才是此。而世界看到的人自己这个“彼”,恰恰是人自身的“此”。如此这般,何苦那样地彼彼此此,势不两立?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许多冲突,也是由于他们坚信既然相爱就应该相知,就应该心心相印,共鸣共享,不分彼此。实际上人们在这种心情下,往往是只要求对方成为自己,要求物成为我,要求对方像自己一样地看事、想事、处事、办事,但实际上做不到。而庄子追求的是,等到人长大了,分得清而且势必要分清物我与彼此之后,再通过哲学的思辨与大道的修养,重新回到物我无异,彼此同感,齐物齐论,如婴儿兮的境地。同时,彼此的区分不仅在于位置、立场空间坐标上,也在于生死、可不可、前后、变化等时间坐标上。

其实,不管是蝴蝶还是庄周,莫再纠结于物我、彼此的分辨就对了,大千事物,来了去了,来的时候无须欢迎,不管你欢迎不欢迎,该来的都要来;去的时候无须送行,不管你送行不送行,该走的都要走。这就是说,对待万物的消长变化,要采取顺其自然、随它去的态度,要承认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这里似乎与唯物论有相通处,也就不需要主观地跟着闹哄。这样想,你会不会变得大气一些、豁达一些、开阔一些也平静一些了呢?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个高明的说法,叫作随物成形。就是说你先不要有一个框框,先有一个形体图做规格,你先不要主观设计一个标准,你不能將不符合你的图形的就一概拒绝,你要顺其自然,尊重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一个物件一个事物产生出来了,它自然能渐渐形成自身的尺寸、形状、标准、图样……这个说法太妙了,它特别能说明中国摸索改革开放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即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者,随物成形也。

再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在混乱中,在非理性的狂潮中,在完全无奈之中,在客观世界提出的问题大大超出了人的认知水准的时候,承认自己的无知,也许才是有知的表现。而越是夸夸其谈,越是对答如流,越是巧舌如簧,越是不懂装懂与投机取巧,就越要丢丑,越要永被恶名。当问答进入了形而上的层面,进入了超智力的层面,最好的选择也是承认无知,选择无言,长叹而且无为、勿为、不为。与此同时,你可以在风度上下功夫,可以在气色上功夫,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无为而无不为,无所用心而事事时时呈现出得道者的高度。

一言以蔽之,似是而非的说法甚妙。人追求的一大堆东西,从哲理的角度看,无非是蝉蜕蛇皮,有形无神,有末无本,有态无命,来自本体而又“被脱离”了本体,变成了无源之水渍、无木之枯枝、无体之空壳、无内容之空架子。放下吧,想开吧,再不要为这些虚空的蝉蜕蛇皮而劳心费力了。

猜你喜欢

蛇皮外物好戏
蛇为什么会蜕皮
外表酷似蛇皮的水果
趣味生活
正负帮忙记
二月二龙抬头日戏题
外物轻重
外物轻重
外物轻重
澳大利亚:翻修屋顶惊现20张蛇皮
让外物与情感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