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庾岭

2017-03-15黄新良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2期
关键词:梅岭南雄驿道

黄新良

登大庾岭,走梅关古道,有两次,一次是夏天,一次是冬天。我想春天和秋天,也应该要去的。

2008年的夏天,停留在家中,百无聊赖,有兄长建议前往韶关南雄的梅关古道走一走,他说这是韶关最应该去的一个地方。此前,我对梅关古道无甚印象,多是由陈毅《梅岭三章》才得知这个地方。此来梅关,对历史才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人事纷乱,历史变迁,最能表现印迹的或是地名的变化。大庾岭也称梅岭,古称横浦关或秦关。大庾岭的称谓,是源自在梅岭戍边的汉代守将庾胜,为纪念他在南越安抚巩固边疆有功,按他在家中排行老大,故称大庾。横浦关秦关,始自更早的秦朝。秦时开发百越之地,由秦地入南越过五岭,直需开辟道路,开到此处,在山顶筑横浦关。至于说,为什么会取名为“横浦关”,史志中就没有说了。从字面的含义来推敲,我想应是能找到根据的。“浦”是水边的意思,这个关口所在的位置连接赣江与武江,即是“横在水边的关口”,古时往来走水路,乘船沿赣江过大余县等岸,陆路经横浦关,往韶关南雄再登船溯武江而下,进入百越之地。不过,横浦关早已在战乱中被毁坏。现在,在山顶见到的是一座亭台——两江亭。另一称谓是梅岭,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娟的姓氏命名的,也有说是这里梅树众多,故称“梅岭”。现在遗留的古驿道,便是在唐时所辟。岭南车马不通,人烟稀少,南北交通不便,开元年间张九龄过梅岭,见山路险峻不易通行,向玄宗谏言开凿梅岭,此后百里梅岭古道便一片繁荣,据史料记载,在这条古道上曾是“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历代官府也极为重视,不断对古道进行修建,补植松梅。只是到了近代,人们的交通方式变化,南北交通的工具改由铁路公路,古道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夏天的燥热,因蝉鸣而更甚。位于粤赣交界的大庾岭,吸引着少数游客。游客们来到南雄市珠玑古巷寻宗访祖,却少有人会再往北三十余里到梅關古道看看的。珠玑古巷保存着从中原到岭南的先祖祠庙,但他们从北到南必定要横贯的是梅关古道。因此,作为后人重走先祖们走过的路径,也是亲近他们的一种特殊方式。

漫步古道,路面铺着整齐的鹅卵石,亦有修葺的石灰板石,年久了,被人走过、车轮碾过、雨水冲过……依然光滑而平坦,这里也保存了最完整的古驿道,驿道上长满一簇又一簇的青草,不高,步于其间,也需要些小心翼翼。驿道两侧渐次栽种梅树,此时的梅树,绿意油油,梅子熟后已摘,偶尔会瞄见一两颗犹在树上,游人饶有兴致地打梅子。古道宽处有五米余、窄处有二米余,在南边,路旁有小溪,水流淙淙,凉快清爽,在低处尚能见到小鱼儿嬉游。渐走渐远,所见都是石土掺杂的山岭坡地。近坡远岭,梅树各处环植,各有大小高矮,人说梅以瘦为美,但此时不见花盛只见叶茂,行于此间,不觉就会去想念,花开之时当是何盛况。再往北走,一路斜坡向上,或有石阶,然阶面纵深窄长各一,平整异常,所砌之石无高低错落之感,虽有坡,行走得久了,也全然未有乏累之意。近粤赣交界处,古道两旁便有山石,或在古时,就只能通一辆马车,大多山石都已被青苔覆盖,或阴湿得厉害,有水下注,即便是在山的南边,有太阳照射,也绝然不会太干爽,这时的梅树较之前的长得更丰茂,古道两旁的枝桠伸展交错,阳光透过枝叶,落下参差斑驳的影。

到了交界处,古道被两峰夹峙,一道城门踞于其中,将广东、江西隔开,是前人劈山凿石而建。这关楼建于宋代嘉佑年间,砖石建构,古朴雄伟。北门额署“南粤雄关”四字,“南雄”县名即出于此,南面门额写着“岭南第一关”都是明朝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所题。在北门,侧竖有清朝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所题的石碑,勒“梅岭”二字,楷体书写,笔体雄浑,遒劲有力。梅关北坡,古道虽宽,但坡遽然变陡,一路亦由阶石砌成,每一台阶阶面长宽都较古道以南更大,各级石阶层层相因,不失整饬,坡度也一层一层缓和,两旁梅树错落而植,树干都比南边的粗壮,躯干裁剪得多,枝桠横在古道,俨然覆盖其上,其下人流往来无碍,若得阳光欲开未开之时,漫步其间定是别样情味。北坡势陡,在道旁不远的山腰有筑亭,在亭上向北极目骋视,远处山野乡村,近处栉比坡梅,尽收眼底。试比古道南北梅景,南边若小家碧玉之所,庭院幽静,不肆渲染;北边如大宅花苑,团团锦簇,好不热闹。冬尽春归,岭上南北梅花次第开放,又渐次落下,既有傲霜负雪之骨,又有落英缤纷之凄,随流水漂去,浮于溪流深处。此时,总觉得林和靖写小园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稍隔一层,而对宋恭帝《在燕京作》:“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有更多的体感。

古道已成过往,梅花锦簇之时,来赏梅的人络绎不绝,而曾经的沧桑遗迹,仍可寻一二。夫人庙是纪念唐时张九龄的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开凿古道而建。在中国历史上,女人能留下全名者不多矣,应是特有功绩者才能被后世记住。衣钵亭,相传六祖慧能避难过梅岭时停留之所。状元树,是清朝乾隆年间一高中状元的原籍岭南的寒士栽植的,以表其“根在岭南”。来往于古道,也有被贬谪岭南的官员,其中最具文名的应是苏东坡。他一来一回,都是途经梅关。来时,公元1094年,留下《赠岭上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身世之感,灿然于纸。七年后,公元1100年,东坡先生获赦,赋有《赠岭上梅》诗:“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此时心境,便已不同。我想,这岭上梅几度开放又如何,然赏梅之情,应是会与古人相契。

那个夏天,我与兄长同登梅岭最高处的两江亭,于亭顶游目,夕阳如血,染尽莽莽南岭。

猜你喜欢

梅岭南雄驿道
读陈毅元帅《梅岭三章》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岭南银杏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南雄梅关
南昌梅岭风景区旅游开发策划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贵州古驿道
梅岭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