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之水,你我共享!”
2017-03-15林松
林松
一、活动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离不开水。水是如此的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我们身边常常会有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不知道水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所以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在小学生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水,爱护水,显得尤为重要。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概念,知道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2.让学生探访家乡的河流,了解家乡河流的现状,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搜集资料等方式研究,形成独立研究的意识,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
3.通过测试不同水样的PH值、河水酸碱度测试、制作简易净水器等一系列实验寻找答案;
4.学会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大胆的、有针对性的治理和改进设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水质,小组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调查和小组合作中提高自己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认识水的重要性,提升保护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2.在实践研究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1.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概念,知道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2.让学生探访家乡的河流,了解家乡河流的现状,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搜集资料等方式研究,形成独立研究的意识,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
难点:1.通过测试不同水样的PH值、河水酸碱度测试、设计制作简易净水器制作等一系列实验寻找答案;
2.学会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大胆的、有针对性的治理和改进设想;
3.在实践研究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教法与学法
教法:探究教学法、讲授法、实地考察、调查研究。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调查法、讨论法。
五、活动准备
调查报告、PPT、PH试纸、河水样品、净化水装置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水资源和水污染的概念。
时间:某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点:教室
对象:本班学生
主持:任课教师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PPT向学生展示洁净水的图片和资料。学生学习并提问。教师讲解;
2.教师出示PPT向学生展示被污染的水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学生学习并提问。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确定什么是洁净的水,什么是污染的水。让学生在概念上有清楚的认识。为后面的调查做准备。】
第二阶段:探访家乡的河流,了解家乡河流的现状。
时间:当周的周六周日
地点:学生家周边的河流
对象:本班学生以及家长
主持: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
过程:1.学生持有调查报告按照要求了解家乡河流的状况、走访邻居找出造成相关现象的原因。家长协助学生并做好安全工作;
2.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对家乡河流进行取样;
3.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随访并指导。出现问题,如安全问题,教师应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洁净水和被污染的水的情况去调查水,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水质调查的有效。调查水质让学生更加清楚身边水质的状况,走访邻居,分析原因有助于学生思考水质出现一些现象的原因。让家长随访,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第三阶段:水质探究,分析原因,找到提纯水的办法。
时间:次周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地点:教室
对象:全体学生
主持:任课老师
过程:1.学生汇报水质调查报告;
2.教师指导学生使用PH试纸测酸碱度;
3.学生对所带河水进行酸碱度的测试并记录;
4.小组合作探究水污染的原因并汇报;
5.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净水器;
6.学生运用制作好的净水器对所带的污水进行净化;
7.学生交流应该如何保护水資源,当水资源被污染后我们可以怎样做。
【设计意图:学生在进行了调查之后了解水质的情况,分析原因之后,指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保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七、活动小结与延伸
时间:一节综合实践课
地点:教室
对象:全体学生
主持:任课教师
内容: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布置延伸的任务:让学生对更远的河流进行调查研究;
3.指导学生在课上小组合作做出最初的方案。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既是对前面活动的总结,也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研究的能力,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