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

2017-03-15李萍萍杨兵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潘冬子浮力科学

李萍萍++杨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以科学探究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把固体放入水中》这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想法。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学《把固体放入水中》之前,为了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引入本课要学习的知识,最终选取了孩子们很喜欢看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一个片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将故事呈现给学生:新中国成立前,国民党反动派把红军围困在山上,不让老百姓把盐等物品送上山,看见反动派查得如此严厉,潘冬子和宋爷爷发了愁,面对这一情况,潘冬子是怎样做的呢?聪明的冬子把盐水倒在了棉袄上,躲过了反动派的盘查,宋爷爷连声夸赞:“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看到孩子们眉头一会儿紧锁,一会儿舒展,我知道他们已经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接下来问题来了:“潘冬子把盐水倒在了棉袄上,这不是把盐水白白浪费掉了吗?可宋爷爷为什么还夸他是个好孩子呢?他们还有没有办法再得到盐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把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一个个开始跃跃欲试,议论纷纷,我乘机卖了个关子,告诉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孩子们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

二、谁主沉浮,合作探究

在教学“固体的沉浮”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的方式,让组内成员先预测一下各种固体的沉浮。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如:木质棋子、小石子、铁块等,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做出正确的预测,而有些物体如:鸡蛋、苹果、马铃薯、蜡烛等学生在预测时却无法达成共识,孩子们有了疑问,自然得出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更需要互相协作,合作可以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轻松完成实验,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分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完成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他们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化难为易,趣在其中

本节课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颗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而言有些难度,为了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其中的道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样的道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未免太枯燥了一些,孩子们也无法理解,并且教参上对影响浮力的因素这方面也未作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就行。如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备课时上网搜了一段关于浮力的动画视频,以浅显的道理将轮船比喻成一个大铁碗,恰当的比喻,生动的画面,从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口吻讲解了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上,让学生易于接受,让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容易,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活中的很多素材,只要我们肯去发现,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经过巧妙的设计,就能以浅显的方式解释深奥的道理,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四、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的学习要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热情,运用学得的科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服务生活、改善生活。学习要坚持学用结合,这样让学习更真实,更亲近,更富有乐趣。例如,在探究完固体在水中有溶解现象后,呼应前面的问题“宋爷爷和潘冬子还有没有办法再得到盐呢?”通过继续观看电影,明白用火烧的方法使水分蒸发掉得到盐。同时介绍,蒸发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常用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过滤和沉淀。

为了巩固所学并让孩子们能做到学以致用,我设计了這样一个讨论题:“张奶奶买了一包盐,可是不小心全撒了,里面掺杂了好些泥土,老人舍不得扔掉,你能帮帮她吗?”经过孩子们分组讨论,他们觉得应先将盐充分溶解在水里,再通过沉淀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分离,然后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得到盐。如此一来,孩子们既巩固了所学,又运用所学帮张奶奶解决了烦恼,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助人的快乐。

在科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孩子们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坚持科学的探究之路,将需要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师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作者单位:东台市唐洋镇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潘冬子浮力科学
英勇少年心向党,闪闪红星照前路
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闪闪的红星之红星小勇士
闪闪的红星(上)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神奇的浮力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