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拾穗者》有感

2017-03-15刘梦许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劳动者

刘梦许

摘要:《拾穗者》通过题材,构图,色彩给我们展示了19世纪巴比松画派特有的批判现实主义,通过赞美劳动人民来反衬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当权者,采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给我们展现不一样的劳动者。

关键词:最美的艺术品;劳动者;巴比松画派;批判现实主义

笔者认为最美的艺术品是表现劳动人民为题材的,因为这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默默劳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劳动时,闪烁着的晶莹的汗珠都是那么的闪耀,那弯下的脊背诉说着要土地交出粮食的决心,勤劳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且没有怨言,即使缺乏,但是很知足。他们是一个个无名英雄,为这个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使用的,所吃的,全来自于背后的他们。于此,笔者认为劳动者是最美的。

读《拾穗者》,是我看到这样的劳动者,他们有朴实无华的衣物,结实健康的体魄,持续保持弯腰的动作,为的是能多拾穗,一望无际的农田诠释着他们工作量很大,模糊的面部说明作者想表达的不是单个的劳动者,乃是社会中这样一个群体,一个典型的形象。在地平线上,三位劳动者如此高大,金色的光照在大地上和劳动者身上,仿佛是因为有他们,世界才有了光,有了色彩。

本画没有绚烂的色彩,没有戏剧性的情节,主人公没有华丽的衣物,人物不多,背景简洁,没有像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选的那么壮烈的题材,没有像18世纪洛可可艺术那么多充满欲望的裸体,更没有米开朗基罗天顶画《末日审判》场面那么宏大,米勒选材就简简单单三个劳动者、几个草垛、简单且明亮的色调、朴实无华甚至粗糙的衣物,无一不透露出淳朴、和谐、平衡,无一不赞美这些劳动者。

其深刻的喻意笔者认为是来讽刺那些吃饱得足,只知道享受的某类人,以劳动者的辛勤反衬好逸恶劳者的懒惰;以劳动者朴实无华的形象反衬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某类人;以劳动者弯腰拾穗的这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来反衬那些打破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的某类人。

当然,米勒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描绘自然与人类和谐的画家,若是你去看19世纪法国其他的作品时,就会发现大批画家的才能、表现方法都与米勒相仿,先是库尔贝的《石工》,再是柯罗《孟特芳丹的回忆》、卢梭的《橡树林》、杜比尼的《奥伯特沃兹的水闸》、杜米埃的《社会名流》。都用同样的思想感情理解绘画,在个人特有的差别中始终保持同一家族的面貌。和米勒一样,他们都取景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平凡的景致,却表现出他们非凡的才能,就算是再繁琐的风景,他们也能从容不迫的简化和提炼,发掘出和固定下它的隐艳馥郁,在表现肖像画上,他们都取材生活中平凡的人,一部分是劳动工人。他们喜欢表现现实,有时甚至批判现实,把现实生活中能表现画家所处的时代的典型代表变现出来,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时代。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其实,同时代还有很多像巴比松画派一样的画家,只是因为同时代的大宗师的荣名似乎把他们给湮没了,而巴比松只是被其他那些有才能的画家集中在他们周围,只因为他们是其中最高的一根枝条,只是那个大家庭中最显赫的一个代表。

当然,这个大家庭不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事物总有孕育事物产生的孕床。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封建君主专制就开始向资产阶级过渡,巴黎人民为了民主不断地发起武装起义,建立民主共和制的政治制度,到1799年,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称帝,正是由于这个时期的战乱,就出现了大卫那有着宏大爱国题材的新古典主义;有着为宫廷服务的安格尔,《泉》、《大宫女》。直到1848年才又出现民主共和制,通过工业革命富起来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同样的,在如此相对的民主下,出现了巴比松画派,人民的现实主义思想已经觉醒,并且由于没有宗教和宫廷的辖制,画家把视线放在了现实中,而且采用新的绘画形式来表现现实,注重笔触,和对光感的观察。把目光转向生活、转向自然,并且赞美生活、赞美人民、赞美大自然。

笔者认为米勒笔下的劳动者是他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结果,因为只有真正生活在自然且安详的这种环境中,才会对劳动者与自然诠释的这么完美!并且符合笔者对最美的艺术品的定义,使笔者读画之后,心里一片安详,仿佛回归大自然,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污染,没有竞争,只有一片宁静平安。若是在君主专制、宗教黑暗的社会{背景下,米勒还能创造出这幅作品吗?结果不置可否。在人民思想觉醒,政治波动这样一个孕床上,米勒的这幅作品也是对自然安详平安的生活的向往,渴望能有这样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当然,整个巴比松都这么想。但是相比卡拉瓦乔画现实被追杀,他们又何尝不是幸运的。

显而易见,巴比松画派所处的时代已经相对自由太多了。所创造出的技法也是前无古人的,他们在吸收传统技法的前提之下,利用潇洒纵横的笔触,杜比尼对外光敏感的捕捉,他们对绘画的题材选择都是对以后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开始现实主义的敲门砖,打开了现实主义的大门,是人类思想的进一步往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艺术哲学》[M]. [法国]丹纳 著.傅雷 譯.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八三年.北京

[2].《欧洲美术——从罗可可到浪漫主义》 [M] .袁宝林 主编.远小近 廖旸 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外国美术简史》[M]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 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猜你喜欢

劳动者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致敬劳动者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劳动者的光荣时刻
最美的劳动者——《纺车图》
劳动者组图
“劳动者”与“建设者”
论全球化视野下劳动者转职就业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