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坝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2017-03-15熊灵娜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

熊灵娜

摘要: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当前旅游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符合游客们求新、求异的动机[1]。对于我国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当前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的开发并保护传统民俗,尤其是传统民俗的精华部分[2]。扎坝地区的走婚民俗以及藏民民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民俗爱好者,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讨。本文结合扎坝地区民俗旅游开发现状,具体的分析了扎坝地区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并对扎坝地区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俗旅游;扎坝;走婚;开发与保护

一、扎坝地区民俗旅游资源概况

(一)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扎坝走婚

扎坝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地处高原,地势险要因而交通比较落后。受外来文化干扰较少。因而一直保留着 原有的“男女不结婚”的习俗。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了,和泸沽湖走婚不同的是扎坝男子走婚时必须爬房子。扎坝的男子在17岁左右便可以恋爱,就是当地人说的找呷益(即恋人)。那里的男子从小就开始训练爬房子的技巧,找到中意的女子,如果女子愿意和他建立走婚关系,他就可以就爬女家的房子,夜晚到女呷益家走婚过夜,第二天早上回到自己母亲家里。走婚是秘密的,如果男子第一次走婚是从大门而入,男子就会受到女子及其家人的鄙视,如果他攀爬的技术不够好没能爬上女子的房间,也只能望房兴叹,不能与意中人走婚。对于扎坝男子而言,呷益一生中基本上是固定的,然而也有一个男人同时有多个呷益。这种夜聚朝离的走婚,只建立在双方感情的基础上,不带一点政治背景和财富的利害关系,也不受神权和族权的束缚,超然物外。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建立走婚关系的,有血缘关系的男女,不允许走婚。

(二)语言民俗

扎坝人虽然属于藏族,但是扎坝的语言不同于康巴藏语和安多藏语。以前许多语言学界的专家到那里去研究,并著书立说。对扎坝语的来源,他们各有不同的观点。

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们从扎坝土语中最基本的词汇和发音上研究,离奇发现扎坝土语与古代的西夏语非常相似,1882年,英国学者巴卡尔提出了扎坝话属西夏语系的假说[3]。上海复旦大学语言系龚群虎教授对扎坝语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却认为扎坝语是藏缅语系中比较古老的古藏语的一种[4]。

(三)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扎——扎坝臭猪肉

“陈猪肉”是扎坝人钟爱的美食,它和臭豆腐的出名方式差不多。都是由于其味道怪异味道香美而出名,人们习惯称之为臭猪肉。他的制作过程是等猪长大后,用绳索把猪勒死,在其胸开一个小口将猪的心血脉弄断,使肉中的血全部流回到内脏中,再把内脏从小口中取出,并填上五谷缝合,后用灶灰和红色土堵住猪的七窍,打足气,埋在麦糠中十几天吸干猪肉的水份,最后取出整只猪将其挂在厨房的房梁上自然烟薰而成。猪肉悬挂的年限及多少也成为当地衡量贫富的象征。

二、扎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现状分析

(一)扎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扎坝地区目前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主要以扎坝民居以及走婚民俗、扎坝的地区臭猪肉等美食等为主。扎坝地区客源市场开发现状在国内,形成了以成都、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客源市场。对国内客源市场的开发,要以成都为中心,配合它的名品旅游资源,借用、分流它的部分客源,把这一区域开发为一级客源市场。临近各省以及我国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可作为二级客源市场进行开发。

扎坝地区国际客源市场主要以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为主。这些地区可作为道孚县扎坝地区的一级客源市场,对来扎坝地区旅游的国外游客进行统计,可知东南亚以及欧美诸国是扎坝地区的二级客源市场。扎坝地区国际旅游市场开发要遵循稳住一级客源市场,积极开发二级客源市场的原则。

三、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響以及对扎坝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旅游开发对扎坝民俗文化的影响

1.民俗旅游开发为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有很大帮助。现在以寓教于乐为目的游客越来越多。现代旅游者多以体验异文化同时增长一些知识为目的,扎坝当地为就会满足旅游者的这些需求,多方位展示本地区民俗文化的精华同时更深的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的精华[5]。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次到扎坝的旅游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扎坝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外来文化内袭。旅游活动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扎坝地区民俗文化也将受到外地旅游者带来的其他文化和不同观念的冲击,使扎坝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等都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久而久之,当地的民俗文化也许将被同化,对外吸引力也将随之下降[6]。目前扎坝已经有不少家庭不再走婚,而是和外面的人一样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长此以往这种独特的走婚民俗也许会像古代的东女国一样消失。

3.扎坝民俗文化发展环境受到冲击。扎坝地区的文化环境最明显的特征是地理单元的独特性与相对封闭性,造就了别有一方天地的文化特色;扎坝旅游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会造成当地物价升高,居民心态失衡,文化价值观改变。从而恶化扎坝民俗文化发展的环境。

4.过分商业化扭曲了扎坝民俗旅游资源的原始淳朴性。在扎坝民俗旅游开发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扎坝传统文化商品化、庸俗化的现象时有出现。例如扎坝的臭猪肉现在变成一种当地随便可以买到的商品,然而在以前这是当地扎坝人接待来客的最高礼仪。只要给钱好像什么都能买到一样。这种观念也将会影响当地老百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来热情淳朴的居民也许会为了钱而变得惟利是图。

(二)对于扎坝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

1.开发民俗旅游要做到保证其“原汁原味” 。在一味地追求效益的时代,一些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对当地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各种开发,从而造就了许多的“伪民俗”。因此对于扎坝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尽量保证其原滋原味不要过度渲染,例如对扎坝走婚民俗政府不要过度开发更不要带游客去参观走婚过程之类的,不要影响扎坝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坚持适度原则[7]。

2.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机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扎坝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又是民族地区因而安全问题成为游客关心的首要问题,为此,扎坝政府要加强对扎坝相关景区的治安管理既保障游客的安全又合理维护当地人的合法利益,同时尽量保证当地人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到旅游的过度影响。

3.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要突出民族的特色,避免雷同化。这在一个项目的开发十分重要的。如果邻近两地民俗相近且都开发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则会使两地竞争增大,且极有可能导致双方冲突的发生或者对两地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不利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长期发展。扎坝的民俗旅游开发尽量不要与邻近的八美,九龙甚至是阿坝州的一些景区相同,同时道孚县扎坝走婚民俗开发要与泸沽湖的走婚民俗开发区别开来,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8]。

4.大量引进、培养民俗旅游专业人才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关的专业人才对当前民俗旅游市场存在开发模式单一,雷同现象严重,规划不科学,经营模式滞后,服务质量低,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人才”缺乏是当前民俗旅游的重要问题。因此,引进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解决扎坝地区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的重要措施。

5.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应该采用多管齐下同时开发的方式,并且注重创新。在国家的旅游开发的政策之下,扎坝地方政府应该多管齐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民俗旅游开发,如建立扎坝民俗保护区、开发扎坝民俗博物馆以及举办与当地民俗相关的节日和比赛等并结合扎坝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实际进行合理的创新开发。

结论:民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它是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化,不是化石,一但失去就不是弥补的问题[9]。用研究保护的理念进行开发,做到开发就是为了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开发与保护民俗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遗留下的文化,我们庆幸赶得上可以体验。泸沽湖走婚和扎坝走婚都是我国目前少见的母系氏族文化现象,我们在对其好奇对其进行探索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其的保护,利用对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来实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对扎坝民俗的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我们会因保护与传承扎坝的民俗旅游资源而骄傲与欣慰,因為我们保护的不仅是一种旅游资源更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1]巴兆祥.试论民俗旅游[J].旅游科学,1999(2).

[2]梁钊韬、张寿祺.试论民俗形成的社会根源[J].1998(5).

[3]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1).

[4]陶立瑶.民俗学概论[M].北京:中国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5]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7).

[6]王明煊.中国旅游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1]乌丙安.民俗学原理.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4]陶立璠.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5]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刘彦霞、孙美.吉林省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视角,2005(4).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四川省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