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国死刑废止的历程

2017-03-15刘文捷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死刑英国

刘文捷

摘要:英国死刑废除首先缩小了死刑适用范围,其次改造了社会观念,并用终身监禁作为替代手段。死刑背后的深层因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各种新思想的兴起。英国死刑废止进程为我国更好进行死刑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英国;死刑;废除

一、英国死刑废除过程

(一)缩小适用范围

19世纪初,英国社会存在数量多、范围广的死刑,涉及死刑的法令超过两百条,被史学家称为“血腥法典”。由于法令包含着更多可判死刑的情况,死刑的实际适用范围通常会达到涉及死刑法令的三倍多。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被处决者的数量却远小于被判死刑者。可见法律条文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反差向世人展示着死刑执行的随意性,大量地运用死刑也无法有效控制犯罪,判罪率不断提高,犯罪率并未降低。19世纪30年代,社会上首先兴起了废除财产罪死刑的呼声。在苏塞克斯(Sussex)公爵、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等学者、名流的努力下,实行博爱的、预防性的惩罚措施的观点蔚然成风。至19世纪40年代,只有部分杀人犯会被处决,对于构成罪行加重情节的各种行为也都被特别定义。而到1861年,颁布的《人身犯罪法》规定死刑的适用范围仅限于谋杀罪以及极少发生的叛国罪、海盗罪等严重罪行。

可见,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死刑的适用仅限于最严重的罪行,逐渐减少用死亡的威胁来惩罚犯罪。

(二)改造社会观念

19世纪60年代,为了将死刑的适用限于真正的谋杀,赦免制度得到了广泛的适用,但因此,废除死刑的运动停滞不前。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由于社会强调个人责任以及对严厉威慑的需要,废除死刑似乎丧失了在“当代真正问题中的一席之地”。二战后,死刑废除主义者占多数的工党在下议院当权,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害怕废除死刑而暂时搁置了议案。上、下议院对决定被判死刑的标准问题的争论促使英国政府在1949年成立了一个皇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利用四年时间完成的报告为废除死刑制造了足够的民意基础,这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直面选择:保留法律令人不满意的局面,或是完全废除它。随后,蒂莫西·伊文思(Timothy Evans)案、德雷克·宾利(Derek Bentley)案的出现导致的公众争论和不安情绪促进了“全国废除死刑运动”组织的成立。保守党于1957年直接立法,用《杀人罪法》定义一小部分可强制判处死刑的谋杀罪。

(三)寻求替代手段

1966年,英国下议院通过废除极刑的议案。1969年,英国上议院用口头表决通过了此案。至1994年,英国没有一个高级法官支持恢复死刑了。1989年,军法中的死刑也被废除。在死刑被废除的同时,终身监禁就逐渐成为了替代执行死刑的手段。

二、死刑废除背后的深层因素

(一)经济发展需要

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英国出现了一些新型生产生活关系。为了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当时现行法律中的死刑必然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需要。

(二)法学批判主义的兴起

公众对犯下可判死刑的谋杀罪的人大为同情,对那些按照“可判处死刑的谋杀罪”的定义没有犯下可判处死刑的谋杀罪的人更为厌恶。加之“可判处死刑”与“不可判处死刑”的谋杀罪之前的难以区分,使法官陷于尴尬的境地,并可能影响他们受到的尊重。这属于法律条文自身的缺陷,死刑制度的缺陷。甚至在轻微的刑事案件中,陪审团常使用“善良的伪证”为施暴者尽量减轻刑罚,使其更为人道。前文提到的不能有效执行的死刑,失去了威慑价值,阻碍了罪犯应受的惩罚,对原告更无刑事正义可言。

(三)政治格局的改变

随着官僚政治政府的逐渐确立,民事警察部队的成立以及人民對民主政治范围不断扩大的期望,过去以死刑的恐怖为支柱并建立在对死刑随意的执行基础上的刑事司法的“血腥的法典”将被一个警察系统所代替以努力确保更为确定的以及与所犯罪行成比例的惩罚。这是出于反映法律对严重程度不同的罪行的评价,阻止更严重罪行的发生的考虑。

(四)人道主义思想发展

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而后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道主义。伏尔泰主张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孟德斯鸠主张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康德坚持人要自律。边沁等思想家主张完全废除具有无效性、不可撤销性的死刑。该时期的一大批思想家、法学家大力宣传废除死刑,为该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结: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圣伯夫曾言:“假如我们可以洞察所有人的内心,那么人世间还有谁是不可同情的呢?”英国的死刑已经成为过去,关于如何地应对谋杀罪的一些争议将持续下去。上、下两院,民众与法官之间的讨论也将促进英国的法律不断发展完善,适应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好地规范公民、引导公民。

英国死刑运动废止进程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历经近一百五十年,一代又一代英国立法者针对社会现状,综合考虑民意,审慎思考,做出了最符合英国国情的选择。英国法学家、社会大众的不断努力终于促使死刑得到了废除。英国废除死刑的历程使我们意识到充分遵从社会发展积极进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文明。

参考文献

[1]王磊. 19世纪英国的死刑改革[J].人民检察,2015.

[2]罗吉尔·胡德. 英国死刑的废止进程[J]. 刑法论丛, 2008.

[3]许志强.近代英国犯罪刑罚方式的转变[J].英国研究,2014.

猜你喜欢

死刑英国
英国的环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及对当代废除死刑的意义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