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分析

2017-03-14刘德强张文峰黄蕊薇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术散脐部脾胃

刘德强,林 立,张文峰,黄蕊薇

(东莞市塘厦医院儿科,广东东莞 523710)

中医中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分析

刘德强,林 立,张文峰,黄蕊薇

(东莞市塘厦医院儿科,广东东莞 5237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和七味白术散口服。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中药贴敷;七味白术散

小儿慢性腹泻、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且容易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并发症,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1]。目前,医务工作者逐渐认识到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价值[2]。为此,本研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120例,全部患儿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在入组研究前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根据患儿家属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12.3±3.2)个月,其中迁延性腹泻30例、慢性腹泻33例;对照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3.5±3.7)个月,其中迁延性腹泻25例、慢性腹泻32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口服金双歧片,1岁以内的患儿每次口服0.25g,每日3次;1-5岁的患儿每次口服0.5g,每日3次;同时给予患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脱水治疗,并根据大便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以及给予微生态制剂等。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⑴中药贴敷:选用等份的肉桂、吴茱萸、丁香和五倍子,碾成细粉末后,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糊状后摊于胶布上(直径2cm、厚0.4cm),直接敷贴在患儿的脐部,每日换药1次。⑵中药七味白术散口服:组方为白术、茯苓、葛根各10g,木香、藿香叶各6g,太子参7g,甘草3g,煎汁200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1.3 评价标准 痊愈:治疗5d后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5d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排便次数有所减少且大便性状逐渐恢复正常;无效:治疗5天后没有明显好转,甚至出现病情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和治愈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天后对患儿的大便性状、大便次数、腹痛、腹胀、恶心、嗳气、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进行评分,其中大便性状和大便次数为主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记为0分、2分、4分,其余的次症状记为0分、1分、2分;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愈时间为(7.5± 1.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治愈时间和症状积分

3 讨论

腹泻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容易迁延反复,难以治愈,进而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导致患儿营养状况、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3]。迁延性腹泻指病程在2周-2个月之间的腹泻,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且多为功能性腹泻[4-5]。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复杂,少数患儿发病与原发性/继发性食物过敏有关,大多数患儿因伴有继发性双糖酶缺乏或感染,或是急性腹泻治疗不当发展成为迁延性或慢性腹泻。

祖国医学将迁延性、慢性腹泻纳入到久泻的范畴,认为病因在于脾胃,小儿脾胃不足,脾胃虚弱或久病迁延不愈,病后脾胃失于调养等造成脾胃损伤,进而出现脾虚证[6]。在临床辨证分型上,中医学指出:儿童为纯阳体质,在外感风寒、湿邪入体时,容易从阳化热,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湿热互结,或是水谷不化、郁而化热,湿热下注,迫于肠道,出现脾虚夹湿热泄泻[7]。现代医学认为,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持续性损伤是导致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营养支持、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及对症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中医学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治疗上主张内病外治,脐部为小儿皮毛最为稀薄、腠理最为疏松之处,最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且脐部为冲任精气汇聚之处,其连接五脏六腑、血脉筋肉,因此,将药物贴敷在脐部能调理全身脏腑的气机,而且还能直接作用于肠腑,区分清浊,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8]。

本研究中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和七味白术散口服治疗,七味白术散组方主要成分为白术、茯苓、葛根、木香、藿香叶、太子参和甘草。方中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泄泻功效;太子参性温,能补小儿气血;葛根具有益脾功效,能促进肠道对水分、氯离子的吸收;白术则具有健脾补气功效;藿香叶和木香具有化湿、理气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茯苓、葛根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良药,其中茯苓还对离体肠管具有松弛作用,木香、藿香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机体的消化能力[9-10]。因此,七味白术散具有调理脾胃、虚实并治、诸症消除之功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而中药贴敷中的肉桂具有温中散寒、振奋脾胃之阳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肉桂能激活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从而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吴茱萸则具有止痛、止吐的功效,能温中散寒,起到止泻的效果;丁香则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五倍子具有收敛的作用,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制止腹泻。贴敷在脐部,能使药物迅速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治疗5d后的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促进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常规西医对症治疗结合中药口服、中药贴敷脐部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另外,中医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还可采用推拿按摩、针刺等疗法,今后还应进一步挖掘中医治疗该病的作用,合理实现中西医治疗的结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杨宏,曹廷容,雷琴,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5):485-486.

[2]张培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214-215.

[3]吕雪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4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23.

[4]陈艳霞,郭凯,毛娜,等.影响推拿敷贴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 (1):4-6,7.

[5]妥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6):542-543.

[6]丁鸿飞.适贝高儿宝颗粒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6):47-48.

[7]于鹏,孙会青.山药蛋黄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婴幼儿慢性腹泻疗效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70-171.

[8]李国武,罗才贵.捏脊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 13-14.

[9]胡凤娥.过敏煎神阙穴外敷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5):730-731.

[10]夏艳.中西医治疗116例小儿慢性腹泻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5):11-12.

R725.7

B

1004-6879(2017)02-0126-03

2016-07-07)

猜你喜欢

白术散脐部脾胃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