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书馆构建学科化服务的实践路径探索
2017-03-14牟朝霞
牟朝霞
(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医学图书馆构建学科化服务的实践路径探索
牟朝霞
(大理大学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数字化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科化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以学科化服务内涵作为切入点,对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构建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医学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服务的需求环境以及运作条件均在不断发生变化,用户更加多样化、深层次的科研信息服务需求使得图书馆必须不断优化或创新其信息服务模式,顺应科研环境、用户行为和需求的变化,进而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学科化服务是以学科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服务〔1〕。学科化服务的实施对医学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医学图书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针对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科化服务的兴起及涵义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环境的形成为传统图书馆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图书馆资源采购中,纸质资源购置经费不断缩减,资金大部分被应用于数字资源的建设。较多的医学图书馆被并入医院信息科,图书馆用户不断流失,部分实体图书馆甚至直接关闭,仅为用户提供虚拟服务。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发展学科化服务成为图书馆业界摆脱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国外,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在1981年便推出将大学科作为服务对象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2〕。在国内,清华大学在1998年便建立起学科馆员制度,此后,学科化服务便成为图书馆界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3〕。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用户的实际需求作为中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广大用户更加贴近的新型服务模式。该种模式与传统的文献工作方式完全不同,它是以科学研究的项目、专业、学科、课题等作为根据,检索、组织、获取、存储相关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进行传递,使其利用价值得到更加充分地体现,进而使信息服务不断向学科化方向发展,使服务内容不断向知识化方向发展。与传统图书馆被动化、程式化的服务方式相比,学科化服务的最大特点表现为服务具有主动性,服务内容和形式具有创新性。应用学科化服务的最大意义表现为它不是单纯地提出一个概念,而是对图书馆的功能进行扩充,使图书馆原有的内涵得到有效延伸。
二、医学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
(一)学科化服务是适应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不断深入,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医学学科不断细化,对医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医学科研总体态势出现增长,但和全球的医学研究相比较,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医学前沿等研究上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国还需要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和资源推动我国医学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并不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学科化服务的实施可为医学研究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资源支持,对医学科研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科化服务是满足科研深层需求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大部分较浅层次的信息需求已不再需要通过图书馆这种唯一途径,一些操作更加便捷、资源含量更大的网络检索工具成为他们更青睐的工具。图书馆在提供一般浅层次信息需求服务上,失去了优势和用户,但在深层次信息需求服务方面还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这些深层服务需求体现为图书馆能够真正融入具体的科研活动中,为项目申报、课题结题、新药研发等提供可靠依据;能够开展定题跟踪服务,从课题的前期调研、开题立项、中期成果、结题验收,在整个过程中主动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专题信息服务等。学科化服务正是基于满足科研用户深层需求的宗旨而产生的,通过学科化服务,医学图书馆能够为广大科研用户提供主动化、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使他们的深层次信息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三)学科化服务符合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
医学图书馆科研用户主要来自一线教职医疗岗位、研究所或科研部门。一方面他们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有的甚至要兼任临床医疗、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等多项工作,时间非常有限,致使他们没有时间亲自到馆查阅资料,难以获取所需文献,无从了解馆藏资源情况及掌握检索技能等;另一方面,他们在临床医疗、科研以及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各种科研活动或者项目、课题等又亟需图书馆提供的民族医药文献信息数据作为创新来源和参考依据。如何解决用户信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是重要途径。根据他们的信息行为特点,主动了解其需求,真正地嵌入到他们的科研活动当中,提供实时精准的个性化信息和服务,充分满足医学院校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的学科化信息需求。
(四)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发展要求图书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以文献为核心的被动服务方式上,而应该探索、研究并转换文献信息服务的新模式,开展以知识服务为手段、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服务贴近科研、融入科研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学科化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将学科化服务作为载体和牵引,积极进行图书馆的人才队伍、馆藏资源、服务能力和水平等建设,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三、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构建措施
学科服务是一种个性化、主动化、增值性的深层次服务,是图书馆今后服务的主流方向,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4〕。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对于其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制度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都处于探索期,很难说已经有成熟的模式或机制〔5〕。在不同的服务环境中学科化服务有着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医学图书馆与高校综合图书馆、地方专业图书馆、科研院所等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以下笔者将从整体工作方案、资源建设、用户需求调研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对医学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构建提出建议和思考。
(一)规划工作方案,增强服务的科学性
学科化服务构建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因此需要从全局把握进行统筹规划,制定详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计划。首先,学科化服务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兴起和探索阶段,因此合理借鉴并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图书馆开展该项工作的科学措施和成功经验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学科化服务在不同的服务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医学图书馆与高校综合图书馆、地方系统专业图书馆、科研院所等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需考虑自身的独特实际情况,如学科门类、人才队伍、经费资源等,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分析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制定出实施学科化服务工作的具体步骤、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此外,馆领导的强有力支持和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统一协调组织和领导,加强人才、技术和资源的支持和建设,从而保证学科化服务构建能够按照工作方案顺利、有效地开展。
(二)加强资源建设,增强服务的泛在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强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是构建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基础。通过实施信息资源建设,凭借资源所具有的泛在性促进学科化服务的泛在性。在资源建设中,应改变以往由图书馆采访人员唱主角的情形,实现资源采购主体泛化,由读者、学科馆员和采访专家三方联动,使资源建设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突破资源利用存在的时间、地域限制等,为用户建立一个更好的信息保障环境〔6〕。医学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信息资源建设必须要突出医学学科特点,紧扣医学难点、重点与热点问题,以及临床关键及核心技术,疫情防控、突发事件处置等学科关注热点,保证信息资源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7〕。其次,要对庞大分散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加工、整合、分析等,建立学科信息导航,尤其要积极建立核心领域专业数据库以及特色自建数据库,从而为便捷高效的资源利用提供保障。此外,积极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文献保障体系,促进学科文献保障率得到不断提高。
(三)开展用户调研,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学科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因此,医学图书馆构建学科化服务,必须全面了解并准确把握用户的信息需求及特点,如此才能保证服务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科化服务工作受到欢迎并能继续深入推进。医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存在特定需求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共同的特点为均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及学科方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用户调研,学科馆员需要对科研工作者的专业结构、学科背景、在研项目以及他们的信息行为和需求特点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8〕。图书馆可通过开展“学科化服务进百室”等活动进行快速服务反应机制建设,通过该机制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用户的信息需求,然后再快速地对其实施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推介〔9〕。学科馆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入院所科研一线,与广大用户保持紧密联系,积极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用户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学术背景等相关信息,进而对其信息服务需求进行跟踪了解。学科馆员更要想方设法对用户的潜在需求、真实需求进行深层挖掘,通过电话、网络咨询、电子邮件、实地解答等多种方式了解用户对图书馆服务及资源利用等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各种办法掌握了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推介,为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能够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源与服务。
(四)加快医学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促进服务的专业化
随着学科化服务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大量的医学专业信息咨询对学科馆员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医学学科馆员队伍是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根本保障〔10〕。学科馆员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图书馆可通过提高学科馆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保证馆员的素质及能力能够更好地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其次,采取激励措施和竞争机制,使学科馆员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馆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再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培训活动,使学科馆员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培训研讨会、参观学习等方式,提升专业及综合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最后,需加强人才队伍管理的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馆员评聘、考核机制及岗位职责等为学科化服务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保证学科化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以学科馆员为主体、面向科研一线的学科化服务是当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产物,体现了图书馆核心价值从资源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与发展〔11〕。积极构建学科化服务也成为医学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的必然要求。图书馆在实施学科化服务的过程中引入新型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将用户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将图书馆服务融入科研的整个过程,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信息资源,进而促进图书馆的人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增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势必可促进医学图书馆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1〕王艳秀.高校图书馆联合体学科化服务合作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4):69-72.
〔2〕张莉.基于知识组织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现代情报,2012,32(7):60-62.
〔3〕谭丹丹,刘金涛.对学科化服务背景下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思考:定位、关键步骤及挑战〔J〕.图书馆杂志,2012,31(2):51-55.
〔4〕高晓英.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2(22):12-15.
〔5〕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4):1-4.
〔6〕兰小媛,潘卫,陈进.大学图书馆泛学科化服务体系设计与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3(11):65-68.
〔7〕邱坚,陈怡,俞国雄.医院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8):9-11.
〔8〕覃丽金,吉家凡,唐朝胜,等.主题式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结合海南大学图书馆的案例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4):23-29.
〔9〕程瑾,王萧,张群,等.科研院所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问题探讨及目标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0):67-71.
〔10〕牟朝霞,苗瑞.医学院校图书馆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的学科化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8):20-22.
〔11〕吴跃伟,张吉,李印结,等.基于科研用户需求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保障机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23-26.
An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Path of Subject Service Construction in Medical Libraries
Mu Zhaoxia
(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library service.Subject service as a new model,is more popularly used in library management.In this paper,the connotation of subject service is take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service measures in medical libraries,aiming at providing mor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medical library manage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s.
Medicine;library;subject service
G252
A
2096-2266(2017)09-0059-04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9.011
(责任编辑 杨朝霞)
2017-03-06
2017-03-15
牟朝霞,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医学文献检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