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模式探讨*
——以上海市为例

2017-03-14戴迎春

环境卫生工程 2017年1期
关键词:废电池藤蔓村镇

戴迎春

(1.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2.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

村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模式探讨*
——以上海市为例

戴迎春1,2

(1.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2.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

以上海市为例,从村镇生活垃圾组成、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以及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方法、村镇垃圾分类宣传及投放设施配置情况入手,分析探讨村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模式。研究显示,上海村镇的生活垃圾成分基本接近城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标准基本适用,目前村镇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度不高、积累较少,但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总体较高,环保意识尚可,对于可回收的各类废旧物品基本做到了分类收集售卖,建议村镇建立湿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减少生活垃圾外运处置量。

生活垃圾;村镇;分类减量

村镇是农村区域居民的聚居地,我国目前超60%的人口居住于村镇,每年都将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但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却远低于城市。2014年,全国仍有超五成农村生活垃圾未做处理[1],大量未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危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2]。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要求用5年的时间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然而我国村镇地区人口密度低,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密度远低于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产生密度中位值仅为城市建成区的1%[3],可见村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物流成本将显著高于城市。目前,经济发达地区广泛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进行村镇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4-5],而如何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外运处置量成为其生活垃圾处理成本控制的关键。笔者以上海市为例,从村镇生活垃圾组成、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以及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方法、村镇垃圾分类宣传及投放设施配置情况入手,分析探讨村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模式,以期为我国采用“城镇一体化”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的村镇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课题组以上海市为例,选择了崇明县和奉贤区作为其城镇一体化村镇的代表,并按推行垃圾分类和未推行垃圾分类挑选了2个区域下属的8个镇和8个村进行问卷调查和交流访谈,调研的重点内容是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与日常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回收有效问卷418份。

2 受访者基本信息

接收本次调研的受访者平均年龄50岁,男女比例分别为46.41%和53.59%,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约10%,约90%的受访者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受访者的职业分布广泛,有农民、政府职员、企业职员、个体经营户等,其中最多的是农民,占比为29.67%,如图1所示。

图1 受访者基本信息

3 结果分析

3.1 受访者生活垃圾分类意愿

3.1.1 对垃圾分类方式的认知度及认同度

由调研数据(图2) 可知,只有30.87%的受访者知道目前的垃圾分类方式,37.08%的受访者知道部分分类方式,而32.05%的受访者完全不知道目前的垃圾分类方式,可见,垃圾分类方式的知晓度较低,相较而言,知晓度镇比村高,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比未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高。

图2 垃圾分类方式认知度

通过沟通交流,受访者对现行垃圾分类方式的认同度尚可,近50%的受访者表示认可当前的分类方式,另有27.7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简化分类,18.21%的受访者表示可以进一步细化分类。总体而言(图3),镇较村倾向于细化垃圾分类,村较镇倾向于简化垃圾分类,可见垃圾分类方式与受访者所处的居住环境有一定相关性。

图3 垃圾分类方式认可度

3.1.2 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

由调研结果可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很高,90.6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且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比较统一,大部分人(75.87%)是出于保护环境和废物利用,还有部分人(约20%) 是受周围人影响,比如其他村民在进行垃圾分类、保洁员的严格监管等,还有少量是出于赚取零钱和积分。对于不愿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其原因主要为没时间、不知道怎么分、投放不方便和没必要分四大类。可见,总体上(图4),村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较高,且主要是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较少人因利益驱动而参与,而不参与垃圾分类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时间。

图4 参与垃圾分类意愿

对比推行垃圾分类和未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图5) 可知,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高。就参与原因而言,是否推行垃圾分类对村镇居民的影响不大。对于不参与分类的原因,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主要集中在没时间、投放不方便和没必要,很少选择不知道如何分类,而不管是否推行垃圾分类,村的受访者较多的选择没有必要分类这个原因,镇的受访者较多的选择没时间。

图5 是否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

3.2 受访者家庭垃圾组分及特定组分垃圾的处理方式

3.2.1 家庭垃圾组分

调研数据(图6)显示,受访者家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废纸、废玻璃瓶、废塑料、灰土、废电池、农药瓶和瓜子壳等其他垃圾。

图6 生活垃圾组成

由图6可知,50%以上的受访者家庭产生的最主要家庭垃圾是剩菜剩饭、废纸和废塑料,30%以下的受访者家庭产生的主要家庭垃圾中包括废玻璃瓶和废电池,20%以下产生的主要家庭垃圾中包括灰土和农药瓶。是否推行分类和所处是村还是镇对居民家庭垃圾的类型影响不大。

3.2.2 特定组分垃圾的处理方式

3.2.2.1 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混合投放至垃圾桶和喂给鸡鸭猪等畜禽,占比分别为42.38%和34.72%,少部分家庭将厨余垃圾投入到分类垃圾桶 (14.74%) 和沤肥后作为农田肥料还田(3.39%),约4.76%的受访者家族不产生厨余垃圾。是否推行分类,对于村镇居民处理厨余垃圾的方式影响不大,村镇所处的居住环境对其处理厨余垃圾的影响相对更大(诸如是否有院落可以饲养家禽、有田地可以种植等)。对比分析村镇居民对厨余垃圾的分类处理情况可知,不管是否推行垃圾分类,选择分类处理方式(喂养家禽、沤肥还田和投入分类垃圾桶等3种方式) 的占比超过采用投入混合垃圾桶的混合处理方式,但差距不大,占比差小于20%。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分类处理比例高于未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且村的分类处理比例高于镇,见图7(“其他”为受访者家庭不产生厨余垃圾)。

图7 厨余垃圾处理方式

3.2.2.2 可回收废品

调研数据显示,是否推行垃圾分类对居民处理可回收废品的方式影响不明显,86.10%的受访者将可回收废品交给专人处理,余下13.90%的受访者将可回收废品直接扔掉,见图8(“其他”为直接扔掉)。交给专人处理的受访者中88.71%的受访者是将废品卖给废品收购人员,11.29%交给专职保洁员。可见大部分可回收废品被自行分类回收处理。

图8 可回收废品处理方式

3.2.2.3 废电池

调查问卷显示,83.26%的受访者家庭产生废电池,可见废电池是一种较常见的家庭废弃物。由图9可知,超过半数(53.02%) 的受访者采用直接扔掉的方式处理废电池,其余的处理方式有存起来(18.53%)、回收(5.12%) 和投入有害垃圾桶(23.34%)。通过调研时的访谈可知,一般选择存起来的受访者最终较多的倾向于将储存的废电池回收或者投入有害垃圾桶,所以这3类处理方式可归类为分类回收处理,合计占比46.98%。对比分析调研数据可知,推行垃圾分类的镇在废电池分类处理方面相对做得较好,比例为59.52%,其他未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和推行垃圾分类的村,其受访者均主要将废电池直接扔掉,且比例较为接近,村镇区别不明显。可见,废电池的回收处理率一般,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工作有待加强。

图9 废电池处理方式

3.2.2.4 农药瓶

调查问卷显示(图10),仅31.44%的受访者家庭产生农药瓶,可见农药瓶非常见生活垃圾。农药瓶的处理方式总体上可以分为随便丢垃圾桶和单独处理,占比分别为33.34%和66.66%,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较未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要好,镇较村要好,随便丢弃到垃圾桶的比例更低,但差距不是很大。单独处理的方式又可细分为分类投放(15.85%)、村统一回购(43.24%)和当做废品卖掉(7.58%),镇区的受访者较多的将其丢入有毒有害垃圾桶,而村的受访者较多的选择由村里统一回购。综上可知,居民单独处理农药瓶的比例较高,而选择的分类处置方式与居住地对农药瓶的回收方式设置有关。

图10 农药瓶的处理方式

3.2.2.5 藤蔓秸秆

调查问卷显示(图11),仅43.62%的受访者家庭产生藤蔓秸秆,可见藤蔓秸秆非常见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48.90%)受访者采用将藤蔓秸秆堆在地里自行腐烂,其次(35.31%) 是采用当柴火、回收、沤肥等方式回收利用藤蔓秸秆,剩余的受访者(15.79%) 将其投入到生活垃圾桶和直接就地焚烧。可见,藤蔓秸秆的回收利用率总体不高,存在就地焚烧、投入生活垃圾桶等不合适的处理方式,但混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量总体不高。

图11 藤蔓、秸秆处理方式

是否推行垃圾分类反映在居民处理藤蔓秸秆的方式上主要表现为,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相对更多地将藤蔓秸秆用于统一沤肥还田,而让藤蔓秸秆堆在田里自行腐烂、投到生活垃圾桶的处理方式相对有所减少。镇与村相比,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村的受访者相对较多地将藤蔓秸秆带回家作为柴火使用,直接烧掉和堆在地里自行腐烂的处理方式都相对有所减少,可见受访者本身居住的环境是否可以回收利用藤蔓秸秆对其处理方式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3.3 调研区域垃圾分类宣传及投放设施配置情况

从调研结果(图12) 可知,不管所在村镇是否推行垃圾分类,都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感受到了村镇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分类镇、分类村、不分类镇和不分类村该部分受众的占比分别为70.19%、54.37%、49.06%和49.52%,在感受到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这部分受访者中,大部分人表示只是偶尔有宣传活动。可见,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已全面推开,但宣传频次不高,受众覆盖不广。

关于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图12),受访村镇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表示所在村镇有分类垃圾桶,但该比例总体不高,该部分受访者的比例镇比村高,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比未推行垃圾分类的村镇要高。可见,不管是否推行垃圾分类,村镇均设有分类垃圾桶,但数量不多,并未全覆盖。

图12 垃圾分类宣传与设备配备情况

3.4 村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模式探讨

目前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工作遵循四分类标准,即湿垃圾(厨余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对于村镇生活垃圾采用城镇一体化的收运处置模式。结合上海市村镇生活垃圾的组分特点、居民的分类意愿以及对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置方式可知,目前上海市推行的四分类标准基本适用于其农村垃圾分类,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意愿较高,建议村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模式为:①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分类方式。②居民家庭主要以干、湿两分类收集生活垃圾,村(小区)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统一回收点,对四类垃圾实行单独收运。③建立湿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对居民湿垃圾进行就地处理;有效分流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从而减少外运处置的干垃圾量。

4 结论

上海市城镇一体化村镇的生活垃圾成分基本接近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为剩菜剩饭等湿垃圾、污染的废纸等干垃圾和废塑料等可回收物,废电池、农药瓶产量较少,上海市推行的四分类标准基本适用。目前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尚处起步阶段,分类知识宣传少、设施设备配备不完善,村镇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度不高、积累较少,但村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总体较高,环保意识尚可,对于可回收的各类废旧物品基本做到了分类收集售卖,对于其他类的生活垃圾虽有部分进行分类处理,但仍以混合投放为主。建议上海市的村镇以统一的四分类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建立湿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就地处理分类收集的湿垃圾,减少生活垃圾外运处置量。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2]刘永德,何品晶,邵立明.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贡献值估算[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4):1442-1445.

[3]何品晶,章骅,吕凡,等.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3):409-414.

[4]张立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调查与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5]钟秋爽,孙晓文,路宏伟,等.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2014(3):96-99.

Source Separation and Redu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Dai Yingchun1,2
(1.Shanghai Institute for Design&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Shanghai 200232;2.Shanghai Environmental Sanitary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Ltd.,Shanghai 200232)

Much of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wasbased on the typical example in villagesand small townsof Shanghai,such as composition of MSW,resident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y of MSW source-separated collection,treatment method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propaganda to raise residents’awareness of source-separated collection and waste disposal infrastructure configuration.W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mode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source separated collection and amount reduction in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the composition of waste from villages and town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waste in municipalities.Fou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could also be used in villages and small towns.Although the residents’knowledge of separated collection was weak and the accumulation was little,residents’showed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y of waste source-separated collection.Overall,almost all recyclable waste had been separately collected and sold.We als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to build on-site wet waste treatment facility in villagesand towns,so that the amount ofwaste to be transported outbound could be reduced.

municipal solid waste;villagesand small towns;separation and reduction

X705

B

1005-8206(2017)01-0057-05

戴迎春(1984—),工程师,主要从事固废处理领域工作。

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村镇生活垃圾城镇一体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2014BAL02B03)

2016-09-08

猜你喜欢

废电池藤蔓村镇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藤蔓秋千
请为废电池安好家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为什么不能乱丢废电池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解读
漫游藤蔓幻境
天际藤蔓
废电池收集处置政策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