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
2017-03-14李婉婷
【摘要】语言之所以可以学习,就是因为语言具有系统性和规则性,如果一门语言没有系统性和规则性,那门语言就没有可学性。所谓系统性,就是一个系统是由内在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制约,要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得从整体出发。而学习者在学习这一系统规则时,,必须从局部出发去尝试一点点地弄懂这个系统,经过不断的发现错误与改正错误才能达到从整体出发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者都有可能违反构成这一系统的规则。要以所学习的语言规则为参照,来才能判断学习者的对错。
【关键词】二语习得;错误分析
语言之所以可以学习,就是因为语言具有系统性和规则性,如果一门语言没有系统性和规则性,那门语言就没有可学性。所谓系统性,就是一个系统是由内在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制约,要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得从整体出发。而学习者在学习这一系统规则时,,必须从局部出发去尝试一点点地弄懂这个系统,经过不断的发现错误与改正错误才能达到从整体出发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者都有可能违反构成这一系统的规则。要以所学习的语言规则为参照,来才能判断学习者的对错。
学习者学习一门外语的最终目的和教师进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想让学习者获得交际能力,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用目的语进行得体的交际。而现在大多的情况下,学习者主要强调熟记规则和材料,重视输入知识,不重视输出能力,很难进行流利的对话和写出规范的文章。所以学习者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词汇的习得通过平时不断积累再通過多次的运用才可以完全掌握。其次还要通过语法教学,初步掌握一定范围的语法规则和语言材料,掌握语言的用法,并且通过多次练习才会发现错误,并加以修正和更深的掌握。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一定数量的习语和句型,这些习语和句型往往是由特定意义的句子,短语甚至单词,如果只是从书上习得,对语言习得有很小的帮助,如果从言语交际中吸收并熟记大量常用习语和句型,将对外语习得与输出有很大帮助。
学习者怎样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区分“习得”与“学习”两者区别。习得是一个渐进的潜意识的行为,习得者通过主动习得的方式所获得的语言能力更加牢固,更不容易忘记。而学习则是有意识的行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语言的外在形式即语法规则,具有被动意味。所以是否主动的学习是影响成功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习者内心不主动学习外语,即使有很好的先天素质和语言环境,也不可能有效的掌握一门外语。学习者要有明确的目标,了解自己要学好一门外语的原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追求完美,要允许自己犯错,要知道只有犯错才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错误中学习。
语言学家杜蕾和贝特说过:“不犯错误是学不会语言的。”不断犯错和不断纠错本身就是学习过程,是很正常的,通过不断出现错误,不断对错误进行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语言的能力。
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会出现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语际语言错误,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的干扰学习者把母语习惯带人了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出现的错误,也叫语言迁移。语言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就是指在目的语的学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导致目的语的正确掌握;负迁移就是指在目的语的学习中起着消极的作用,导致学习者产生错误。二是语内语言错误,这类错误是因为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比如语法方面的错误和语言知识的不足等。三是语用错误,是由于日常交际经验不足,不熟悉目的语的文化习惯,在用外语交流时产生的错误。四是其它方面的错误,比如因教师的教学或教材没有很好的让学习者理解,而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假设和想法而犯的错。
教师对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所犯错误的原因和种类,从而防止和减少语言错误,使学习者更好的掌握第二语言。教师在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时,要区分错误与失误。错误是因为对目的语言的规则和系统没有掌握而出现的语言形式上的错误,它反映学习者在外语水平和能力方面的不足,这时学习者很难发现和自己纠正,教师应加以正确指导。失误是语言行为方面的错误,指的是学习者由于紧张,粗心,激动或注意力分散等犯的言语行为错误,这些都是偶然疏忽而造成的失误,学习者可以自行纠正。
教师在在外语教学基础阶段,要区别对待整体错误与局部错误,避免过多纠正不会造成交际过程中断的局部错误,否则会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局部错误会随着语言学习自行纠正。而对于那些影响整个句子总体结构的错误,如语法中的时态,主谓不一致的错误,要进行及时纠正。
要区别对待口语错误和书面语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边说边想,一边组织语言,一边考虑语法形式,出错的可能性更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语言输出规则运用的不熟练。在口语输出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过多纠正,只要学习者可以用第二语言与沟通者进行顺利的交流,就不必过分注重语言形式上的错误。而在书面语当中,教师对待书面错误应以准确为先,错误应及时纠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其形式就会固定下来,即使多次纠正之后也仍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石化现象,所以在学习者在书面语中所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师进行错误分析在外语教学有很大启示,当今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语言输入轻视语言输出的情况。大部分教师进行写作教学时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解时教师往往给出一些单一句型或者给出整篇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造句,学生没有主动的去思考,没有主动的进行语言输出,这样的教学在写作方面是不会有太大的提高的。再有就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习作的批阅过于简单,很少有教师对学生习作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类,以及针对性的指导。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负责地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克服教学中的急躁情绪和焦虑心理,要认识到错误不仅是语言学习中的正常现象,也要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不要因害怕出错而害怕写作,要给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输出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当中,“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只有在说和写进行语言输出过程中,学习者才会出错。学习者的错误表示他们对所学习的语言有自己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得到检验时,错误才得到纠正,学习者才能认识到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缺陷。只有在语言输出后,学习者才能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检验,才能认识到自身的语言水平和能力与目的语之间的差距和区别,通过不断的进行语言输出,发现差距,才能促使学习者语言不断完善接近目的语。所以在外语教学中重视英语说和写作的能力,通过学习者在说和写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且教师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归类和纠错,这学习者语言中的各个元素就会不断重新组合,不断接近所学习的第二语言,这个过程就是二语习得。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错误的态度,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多听多说,多给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
学习者错误会反映学习者目的语言掌握情况,学习者的错误对学习者和教授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学习者而言,错误的出现证明了没有很好的掌握好目的语,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对于教授者而言,错误的出现可以检查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从而来检查和改进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学习者错误的研究是很必要的,应该在前人对错误分析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失之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冠杰. 英语教学基本理论[J]. 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 2016,42(22).
[2]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J]. 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 2007,3(45).
【作者简介】
李婉婷(1994—),汉族,辽宁辽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在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