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综述
2017-03-14李凤荣
李凤荣
摘 要:城镇家庭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是区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已经成为各国温室气体减排的重点领域。该文综述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研究以及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特点和研究结论,为居民生活消费碳减排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 居民生活 能源消费 碳排放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71-02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发展,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控制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发达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家庭直接排放约占总碳排放量的20%,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已经成为各国碳减排的重点领域。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的转变,增加了居民生活能源消耗,进而导致了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将不断增大,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碳减排将成为我国的主要领域。该文综述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研究以及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特点和研究结论,为居民生活消费碳减排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1 城镇化推进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从主要为农业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主要为工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国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始于20世纪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Saidi Kais等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58个国家1990—2012年经济增长和能源使用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能源使用对碳排放有正向作用,每单位GDP与碳排放呈倒U型曲线Seyma Akkaya Deviren等运用层次结构法实证研究了33个国家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Hyo Seon Park等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Rafaa M'raihi等运用1990—2006年突尼斯的数据,研究了该国公路货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国内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非常多,部分学者选择的是LMDI模型。杨红娟等基于LMDI模型,根据2003—2011年的数据,分别研究了碳排放系数、能源强度、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因素对云南省碳排放的影响;郭沛等基于山西省2004—2013年的数据,利用LMDI模型研究发现人口、人均GDP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具有减碳作用;梁大鹏等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影响金砖五国碳排放成本的因素,发现提升减排技术水平、完善工业减排机制、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降低碳排放成本;刘源等利用LMDI模型,研究了厦门市2005—2010年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得出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对碳减排贡献率最大;李绍萍等运用LMDI,基于1997—2011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工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些学者使用的是STIRPAT模型。张乐勤等结合安徽省特点,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单位GDP能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度对碳排放量的影响;邵帅等基于STIRPAT模型,针对上海工业部门1994—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煤炭消费比重、研发强度、能源效率和投资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李斌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了我国1990—2010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发现人口总数和人均富裕程度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较大;焦文献、陈兴鹏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了甘肃省1991—2009年富裕程度、现代化及居民消费性支出多样性指数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丁维佳采用STIRPAT模型,发现人口、财富因素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存在正向因素,技术对其有负向因素。
2 城镇化推进中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研究综述
打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提高环境质量的根本方法,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脱钩研究。判断脱钩程度的主要方法有弹性分析法、脱钩指数法、IPAT模型法、基于完全分解技术的脱钩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刘文涛、葛新权利用陆钟武教授提出的脱钩指数模型研究了北京市自2000年以来的10年里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状况;肖丽群、吴群运用脱钩指数预测了江苏省到2020年实现其耕地保有量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关的积极性政策;李斌、曹万林将脱钩弹性系数分解为结构脱钩弹性、技术脱钩弹性和规模脱钩弹性,分析了我国在1991—2011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系;陆钟武等利用IGT方程和LGTX方程导出了资源和碳排放脱钩系数,再根据此系数研究了中美两国在2000—2007年资源消耗、废物排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王君华等运用Tapio脱钩指标建立模型,研究了中国在2000—2011年间工业行业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赵定涛等研究了我国2001—2011年经济发展与产业用地的脱钩关系,并使用LMDI模型分析了影响其脱钩指数的因素;欧阳文喜等利用我国在2001—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脱钩关系。综合以上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致力于对GDP和资源消耗以及废物排放的脱钩分析,而对城市化率和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的研究甚少。
3 城镇化进程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关系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大部分学者认为城市化与碳排放呈正相关。林伯强等修正了Kaya恒等式,引入城市化这个因子,使用协整方法研究了中国的碳排放与主要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城市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许泱、王亚菲等采用了STIRPAT模型,根据不同区域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市化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王建增依据IPCC提供的方法与参数,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发现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规模有正向影响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看法。Muhammad Shahabaz等利用了在1970—2011年的马来西亚的面板数据对这种城市化与碳排放的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效应;王家庭等以EKC曲线为基础,根据在2004—2008年我国的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加以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反U型曲线关系;Perry Sadorsky基于STIRPAT模型研究了在新兴经济体中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碳排放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可以相互抵消,认为城市化对碳排放并没有显著影响。以上表明在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却显得甚少。在少量的研究中,张勇等运用因子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了安徽省城市化进程中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建成区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陈操操、刘春兰等根据北京市在1990—2011年的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和偏小二乘模型评估了城市化、人均收入、人口、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和研发投入比重对碳足迹的影响。
4 结语
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碳排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影响因素、碳减排路径及碳排放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重点探析城镇化推进对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调整城镇化发展方向、引导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成为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控制的主要结论,但怎样实现科学技术进步年代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城镇化规划或将推出2050年城镇化率或超80%[EB/OL].山东商报,2013-04-26.
[2]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3] SaidiKais,HammamiSami.An econometric study of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use on carbon emissions: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fifty eight countrie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6(59):1101-1110.
[4] SeymaAkkayaDeviren,BayramDevire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and economic growth:Hierarchical structure methods[J].Physical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6(451):429-439.
[5] 林伯強,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8):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