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解构与重构
2017-03-14徐坤银
【摘 要】课堂生态是一种客观存在。课堂生态的优劣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解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有助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课堂生态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达成构建生态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生态;解构;重构;生态课堂
1 课堂生态与生态课堂
课堂生态是指大学英语课堂各生态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运行机制,是对大学英语课堂各种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一种客观描述,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课堂是指符合生态主体需求,按照生态规律运行的一种课堂生态。生态课堂是一种高效课堂,也是广大英语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从课堂生态到生态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种质的飞跃。
2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解构
根据生态教学的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要素主要包括生态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育技术和教学模式。这些要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构成了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生态。
2.1 生态主体解构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生态主体,也是课堂生态中最活跃的因子[1]。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育技术以及教学模式都是服务于教学生态主体的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教师和学生的生态位反应了课堂生态的健康状况。师生角色分析是解构教师和学生生态位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权威,他们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决定教学模式,选择教学媒体,教师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其结果是教学内容学千篇一律,教学活动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别无选择,按部就班地学习,死记硬背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力,削弱了他们生存和竞争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解构
教学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课堂生态中的主要能量流。这种能量流在各教学要素之间的流动是维持课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就好比膳食平衡一样,一个人要健康成长,除了每天必须的主食,还需要各种辅食来弥补主食营养方面的不足。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来看,可以说相当于主食的教材从选材到课件制作都已十分完备,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要求。但是,从个性化需求方面来看则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即使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先前知识、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更不用说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会存在更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因此,面对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必须做结构性的调整。
2.3 教学环境解构
任何一个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生态容量,超过这一容量就会形成生态过载,从而降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根据这一原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人数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以30人—50人为宜,超过这一容量就会形成生态过载现象,并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纵观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人数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大大超过了课堂教学的生态容量,生态过载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生态过载现象影响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导致信息和能量在师生之间和其它各要素之间的流动受阻,并影响到学生知识意义的构建。生态过载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教育技术解构
教育技术是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子。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演示、认知和创新。演示主要是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展示,如课文结构分析、语言点的讲解等。认知主要是用于获取信息并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构建知识的意义,例如通過网络搜集资料,经加工处理后制作PPT并进行主题演讲。创新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提出新思路或创造新事物,如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本剧DV或者进行在线学习评估等。从现状来看,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停留在课件播放、听力练习和在线测试等方面,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
2.5 教学模式解构
教学模式是一种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操作程序。教学模式决定课堂教学的范式。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计算机和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但是更多的时候信息技术只是在充当知识演示的工具,并没有和课堂教学中的生态主体统融为一体,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仍居主导地位。虽然传递-接受模式提高了传授知识的效率,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的过度传输所导致的信息过载,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二是,师生之间缺少互动,造成了师生之间知识供需的不平衡。教育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已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3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重构
3.1 生态主体重构
生态主体重构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生态位的重构。具体到生态课堂就是师生角色的调整。在生态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调协者等多种角色[2]。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的生态位。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自主学习者、自我评价者、合作者、探究者和信息资源共享者[3]。他们积极主动地协调自己与生态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大学英语课堂形成一种共生与竞争并存的良好氛围。
3.2 教学内容重构
生态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上,因为作为生态主体的学生在先前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为主,体现的是语言的工具性特征。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等方面不一样,只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材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人文方面的知识,体现了语言的人文性特征。此外,教学内容还应具有校本特色。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将本校优势学科的内容以通识课的方式整合到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去,从而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内容。这一层次的内容体现了语言的专业性特征。
3.3 教学环境重构
教学环境的重构是指教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优化。由于传统课堂存在过载现象,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可以通过虚拟课堂和第二课堂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虚拟课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资源库和网上的优质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搜集资料撰写小论文,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听力训练或者写作训练等。第二课堂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天地,因此可以大力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如语言知识类竞赛、人文知识讲座以及创新型的英语原创小品大赛、课本剧DV秀等活动。
3.4 教学技术重构
教育技术重构是指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人性和物性的统一[4],因此,它除了用作知识的演示工具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创新工具。所谓认知工具,是指学生利用教育技术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并构建知识的意义,例如预习课文时上网搜集相关课文的背景知识,考级前查阅四六级考试大纲等。创新工具则是指学生利用教育技术提出新观念和新设计或创造新的信息和新的作品,比如制作小课件,设计并展示自己的作品等。
3.5 教学模式重构
教学模式的重构是指在生态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的一种稳定的教学模式和程序。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评价等内容。根据生态学原理,不同种群之间和同一种群之间的不同个体的需求是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与此相适应,大学英语教学考试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看到自己进步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参考文献】
[1]范国瑞.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徐锦芬.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
[3]曹盛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定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6).
[4]徐坤银.信息技术的本質及其外语教学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