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ESP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

2017-03-14李西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ESP教学专业素质高职院校

李西伦

摘 要 本文从学院、系部以及教师个人三个层面就高职院校ESP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在今后的 ESP 教学和师资培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ESP教学 专业素质

1 ESP的产生与特点

ESP(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门学科于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并于 80 年代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范围宽广、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领域。专门用途英语,顾名思义,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与某种特定职业或专业学科相关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等,其目的是借助英语这一工具,提高学习者在专业学习上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研究能力。从该定义出发,ESP 教学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EGP)形成对照。总而言之,ESP 教学是一种针对性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途径。

2高职院校开展 ESP 教学的必要性

2.1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客观要求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从该要求可以看出,ESP 的学科特点与我国高等职业英语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只有在高职院校将 ESP 课程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

2.2高职毕业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对既能用英语学习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又能处理相关问题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我国当前倡导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看,ESP 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自我学习,及时补充职业所需的知识与信息,跟上先进科技的发展脉搏,使自己在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中处于不败之地。

3高职院校ESP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

3.1学院层面

进一步强化并推进“双师型”教师的相关规定,鼓励ESP 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一个目标,而一名合格的 ESP 教师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名“双师”,他们无论是在知识结构的搭建还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比普通英语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間和精力,所以,如果学校能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在“双师”待遇方面给予一些激励性的规定,让“双师型”教师得到与其付出相对应的待遇和酬劳,这势必会鼓舞一批ESP 教师不断努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方面的缺陷,通过报考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种方法,成为“双师型”教师,进而成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 ESP 教师。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实行“订单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这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学校可以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 ESP 教师到校外的相关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弥补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

3.2系部层面

在课程设置上,将中文专业课安排在英语专业课之前。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词汇量少,语法基础不扎实,而 ESP 课程的教材不仅专业词汇多、语法复杂,而且篇幅长、专业性强,大多数高职学生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作为铺垫,是根本没有办法真正理解课本内容的,当然就更谈不上对专业英语的实践运用了。所以,通过提前开设相关专业的中文课程,让学生多一些背景知识,将有利于他们对 ESP 课程内容的消化与吸收。在系部内或系部间建立专门的 ESP 教研室,负责ESP 教师的专业培训,并对其教学进行监督和指导。在ESP 教研室的统一管理下,一方面,专业教师可以对语言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导和培训,协助语言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或提供参考书目;另一方面,语言教师或外教可以对专业教师进行语言或语言教学的培训。而在 ESP 教学过程中,双方可以采取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协作授课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合作模式让两类教师的特长与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相互弥补了各自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

3.3教师个人层面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利用网络、语料库等资源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作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 ESP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了解相关行业的新知识、新动态,掌握最新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不与现实脱节。同时,ESP 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寻找所需的信息与资料,并学会通过 ESP 语料库及其软件的使用来获取相关专业的真实语言材料、最常用的词语含义和搭配,以及常见的话语特征和文章体裁,这些可信度较高的第一手资料将会成为 ESP 教学的得力助手在 ESP 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ESP 教学由于其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特点,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改进中,才能真正提高 ESP 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

[2] 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

猜你喜欢

ESP教学专业素质高职院校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ES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ADDIE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