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水域救生产品存放方式直击救援成效

2017-03-14周婕樊哲刘思清徐丹霞李银清

科技视界 2016年27期
关键词:落水者救生圈水域

周婕 樊哲 刘思清 徐丹霞 李银清

【摘 要】在一个完整的救生系统中,施救者、落水者、旁观者、救生产品及周边环境都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施救者对落水者实施一系列的救援活动中,救生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有市场大部分都会针对救生圈,救生气囊等水域救生产品进行入手,往往对存放这些救生产品的装置略有疏忽。因此本文将从另一个救生角度——水域救生产品存放方式来直击救援成效,希望能在完善水域救生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域救生;存放方式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驾游变得越来越流行,而周边水域也变成了当下旅游的宠儿,因此,水域救生问题就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一些救生的生死存亡的瞬间,造就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又引起多少心有余悸的遗憾,而这些遗憾中又有多少因素是来源于公共设施建设不足呢?我们无法保证施救者的救援能力,无法掌控施救时周边环境的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但我们能做到的应该是将有关救生的一系列装置做到尽善尽美,保证救生产品的质量,从拿取救生产品开始,减少救援的前期时间,提高救生效率。

1 现状分析

1.1 水域救生现状

救生产品是城市水域边基础救生设施的重要部分,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现阶段对救生设施研究设计最多的就是诸如救生圈、救生气囊等的救生产品,却在救生产品的存放装置上有较少的研究设计。

如果救生圈长期日晒雨淋,对其的维护稍有疏忽,即使救生圈有再好的质量,救生效果也会退化,这样就增加了水域的危险系数。11月19日15时许,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学生何九春在救一名跳湖轻生女子时不幸身亡。这个小伙子其实不会游泳,但他见情况危急,拿起了湖边的救生圈纵身跳下。始料未及的是,救生圈发生破裂,何九春消失在水面上[1]。就因为救生圈自身的问题断送了这满腔热血的少年的性命,这无疑是一场悲剧,我们在哀伤这次事件的同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救生圈会在救人途中破裂。就其原因,我总结了一下几种可能性,救生圈自身质量差,平时对救生圈的保护存放装置不合理,相关人员对其检查维护不到位。那如果在保证了救生圈的出厂质量之后,对救生圈起保护作用的存放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降低救生圈的报废率,而且在救援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1.2 水域救生存放装置现状

现有的救生圈的存放方式大多数以悬挂的方式将救生圈露天放置(如图1和图2),图1和图2 的救生圈存放方式大同小异,图1是将固定悬挂钩固定在栏杆上,将整个救生圈悬挂在固定悬挂钩上,但这样救生圈上为了方便落水者抓握的绳子就容易出现打结等问题,不易梳理,图2 是将救生圈上的绳子进行悬挂,这样就解决了图1存放方式上绳子容易出现打结等问题,但这样的存放方式就将所有的重量集中到了绳子身上,对绳子的选材就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总的来说,这两种存放方式都方便拿取,但同时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露天放置,长期的日晒雨淋就会提高救生圈的报废率,所以这样的存放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今,还有一些救生圈则不是以悬挂的方式放置的,是将其放入一个装置中(如图3、图4),图3是将救生圈整个放入其中,减少了固定悬挂钩对救生圈的破坏作用,但其仍然采用了露天放置,并未解决提高了报废率的问题,而图4 则是将救生圈放置在一个名为救生箱的装置中,虽然是将其放入一个密闭的环境中避免了日晒雨淋,但这个存放装置会增加救援时拿出救生圈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落水者的存活率,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更何况是一个人的性命呢。

2 存放装置设计考虑因素

我们设计并且广泛运用的存放装置并不只是单纯为了给救生圈做一个放的地方,更是为了方便施救者营救落水者,为落水者争取一分一秒,争取更大的生存率,避免遗憾发生,那么我们在对存放装置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2.1 保护救生圈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控制天气的好坏,所以就像我上文所说的为了减少救生圈的报废率,存放装置要对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将存放装置设计为一个有效保护的空间,最好可以隔绝阳光,减少由于日光因素所加速的救生圈的老化问题,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在救生过程中出现因为救生圈破裂而酿成的悲剧。

2.2 缩短救生产品拿取时间

根據可靠数据显示,对于落水者的最迟急救时间是6分钟。溺水救援的黄金时间是落水后的2到5分钟,如果这段时间内能够将溺水者救上岸,还有希望生还。而一旦溺水者心跳停止超过6分钟,就很难有生还的希望了。即便是6分钟之后能救上岸,实施抢救后神经系统也会因为缺氧而留下残疾。具体点说,在落水后的1~3分钟内,会体现出缺氧症状: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或者产生恶心、呕吐、心慌、气急、气短、呼吸急促、心跳快速无力。之后会逐渐加重为:就容易产生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严重的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就会丧失知觉,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2]。因此,缩短救护时间,为施救者留出更多时间去营救是我们在做救生设计的第一步。

所以,从拿取救生圈这步开始,直至整个救生过程,都应该尽一切可能减短时间的消耗,这就要求在拿取救生圈的时候能够做到快速方便地拿取,例如可以将存放装置设置为可将救生圈自动弹出的装置,避免施救者因为内心多多少少的慌乱而引起的一些行为,减少人打开存放装置,拿取救生圈等一系列动作,缩短时间。

2.3 提高可辨识度

在周边水域,遇到落水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救生设备,这很关键,如果不是将救生圈裸露地放置在周边的话,那就要求存储救生设备的装置,能给施救者一些提示,能让施救者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可以从存放装置的造型、色彩等方面着手设计,快速吸引施救者发现。对于造型方面,可以就其设计为配对的救生圈的形状,这样既方便放置救生圈,又在外形上能够一目了然地得知其是救生产品的存放装置,或者可以在存放装置上设计一些明显的极有辨识度的标识,方便施救者辨认。色彩具有其他文字和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能够超越不同语言、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所造成的障碍而表达各种信息[3]。当人眼从远方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即红色最先被看到。当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则易辨认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4],在设计存放装置时,可以选择恰当的颜色。

2.4 扩大施救者人群

当面对一个落水事件时,救与不救就会成为一个舆论的焦点。一个不会游泳的人面对此情况下,就会进行内心的挣扎,如果他选择不下水救人,他也许会受到来自外界的谴责,但是仔细考虑一下,他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选择了下水救人也许会发生两人溺水的惨案,如果在此情况下,他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通知到周围人群都来参与救援,些许还有生机,所以似乎在救生圈存放装置上装有警报器也是尤为重要的,那警报器的位置针对不同人群(小孩、老人等)也需要有所考量,能让无论谁遇到这种情况,都能尽显绵薄之力。

3 总结

落水事故每年都有发生,我们在加强落水防御措施的同时,也加强对救生设施的完善,救生圈在救生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绝不能忽略整个救生过程的整体性,救生前期从救生装置中拿取救生工具的过程也十分重要,少浪费一点时间,就是为落水者争取一些时间。存放装置的合理设计和摆放也决定了救生是否能高效的完成,能让旁观者参与救援其中,让那些周围的人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落水情况,尽显绵薄之力,提高生还率。

【参考文献】

[1]范天娇.大学生救人身亡引救生圈质量安全争议[N].法制日报,2015-11-25(15).

[2]冯庚.涉水安全与紧急救援—落水者的自救与求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1):4007-4009.

[3]李悦.产品设计中造型设计与使用环境的关系研究[J].科学之友,2013(4): 122.

[4]吕杰锋,陈建新,徐进波.人机工程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落水者救生圈水域
最佳时机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Cartoons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在海中
海上救援无人机
简易野外救生圈
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