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太极蓉城”进入成都中小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2017-03-13

关键词:蓉城进校园太极

曾 杨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局及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成都市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志愿者;成都市各中小学校的有关领导、教师和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和查阅有关“太极蓉城”成都市中小学生武术课程、竞赛和活动的相关文件、办法、通知以及会议记录,查阅有关中小学武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了解该课题前沿研究水平。

(2) 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目前成都市中小学武术开展的实际情况,本课题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的要求,根据成都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的所需分别设计了领导、教师和学生三种不同《关于“太极蓉城”进入成都中小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检验。问卷面向成都市各区(市)县的60所中小学(随机择校,小学、初中、高中各20所;每所学校,学校领导3份、体育教师5份、学生30份)发放调查问卷2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2.5%,问卷的有效回收和有效率均符合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量的基本要求(见表1),问卷为本课题的撰写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材料和数据。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将调查所获资料和数据借助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效的数据信息。

(4)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逻辑分析、归纳分析、综合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太极蓉城”进入成都中小学的现状调查

(1)“太极蓉城”在成都市中小学活动与课程开设的情况

目前武术在全国中小学情况很不乐观,有2/3以上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形势十分严峻[1]。然而成都市以开展的“太极蓉城”进校园活动为契机,有效带动了武术特别是太极运动在校园的开展。我们通过对全市各区(市)县的60所中小学校开设太极活动或课程的情况调查得知:安排太极活动或课程每周2次大课间和一次体育课的学校分别为50所和44所,占调查学校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3.3%和73.3% (见表2)。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学校在武术活动(课程)的次数、时间上均达到国家大力推广武术项目,学校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的要求[2],也达到成都市教育局与体育局联合出台《成都市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标准和要求[3],各学校为学生参加太极健身活动提供了有效的课时保证。

(2)“太极蓉城”在成都市中小学开展的形式

自2012年成都市教育局与体育局联合出台《成都市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以来,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市各区(市)县的中小学校得到了广泛开展和传播,各校以此为契机,来带动全校武术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现已形成以太极教学、太极竞赛、太极表演为主体的形式,它们分别占调查总数的84.6%、75.1%和60.9%(见表3)。

表1 问卷发放及回收

表2 成都市中小学每周武术活动(课程)次数的情况统计表

(3)“太极蓉城”在成都市中小学开展的内容

目前成都中小学学习武术的主要内容为:竞技太极占72.1%、蓉城太极占65.3%、太极表演61.3%,可见学校教学内容依旧是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要活动内容,有关传统武术、武术文化和武术科普知识的内容教授几乎空白(见表4)。

表3 “太极蓉城”在成都市中小学开展的形式调查表(可多选,N=169)

(4)“太极蓉城”在成都市中小学展示的情况

成都市各校在实施成都市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方略以来,每年均选派学生参加成都市举行的中小学生太极拳集体展示活动和武术竞赛活动,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参赛人数从2012年的888人、837人和653人下降到2016年的463人、522人和590人,下降比例分别为47.86%、37.63%和9.65%,此现象的出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5)“太极蓉城”在成都市中小学师资队伍培养方面的情况

自“太极蓉城”活动开展以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每年均组织对全市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的太极培训工作,培训人数约800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成都市武术跆拳道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创编的《成都太极》,在培训期间还组织安排专家、教授对培训教师进行太极风格、特点、历史、文化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辅导。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两方面都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与提高,为太极项目在学校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表4 对成都市中小学生学习武术内容的调查表(可多选,N=1658)

(6)“太极蓉城”在成都市中小学后勤保障的情况

长期以来资金短缺、场地设施简陋、器材服装缺乏是制约着学校武术项目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通过对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局、武术管理中心及全市各区(市)县的60所中小学校后勤保障情况的访谈调查中得知:有47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78.3%,建立了武术专项基金,用于武术项目的专项支出;在调查的60所学校都没有专业的武术场地,武术练习的场地基本在田径场和篮球场上进行。有43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71.7%,对场地进行了更新,铺设了塑胶场地,保证了武术训练的安全,并能调整好各项目的上课时间;有60所和8所学校,分别占调查总数的100%和13.3%,购置了武术比赛服装和训练服装,以保证日常训练和比赛需要;有10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16.7%,购置了武术专用器械,以保证比赛需要(见表5)。

2.“太极蓉城”进入成都市中小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1)宽泛的目标,影响了活动的实施

根据201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太极蓉城”系列健身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出台的《成都市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太极蓉城”进入全市中小学不仅要求在全校开展的太极健身活动,参加各类太极展示或比赛,还要求将太极运动学习纳入教学内容,开设太极运动必修或选修课程,并且要完成对学校健康教育课和历史课的整合等多重目标任务,目标任务过于宽泛,重点不突出,缺乏可操作性,实施工作难度大,任务重。我们通过对全市各区(市)县的60所中小学学校领导的访谈中得知:完全按成都市关于“太极蓉城”进入校园的有关文件的精神、要求和目标任务在学校开展相关工作的学校仅有3所,占调查学校总数的5%(此类学校均以武术为校本特色),部分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的学校有35所占调查学校总数的58.3%,有21所学校无法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占调查学校总数的36.7%,(见表6);由此可见对于一项崭新的,还处于探索与摸索阶段的全民健身活动来讲,无论软硬件条件,还是开展活动的经验都明显不足,宽泛的目标任务,影响了活动的实施,虽然学校表面上都开设了相关的活动或课程,但“表面繁华”遮蔽中的“名存实亡”之景象[4]。

表5 学校后勤保障方面的情况调查

表6 “太极蓉城”健身活动进入成都市中小学贯彻落实调查表(N=60)

(2)陈旧的理念,制约着活动的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三大国家战略将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少年强国家强,体育强中国强”、“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新的理念引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5],“金牌第一”、“金牌至上”的传统体育观念逐渐被“健康第一、快乐第一、参与第一”的体育浪潮淹没。然而本课题组对“太极蓉城”进入成都中小学情况的调查得知,目前成都中小学开展的太极健身活动并没有将学生的“健康第一”放在首位,仍然以竞技比赛为主要目的和形式,以各级各类太极拳展示竞赛成绩为上级主要督查与年度目标考核的标准,强调活动的竞技性,注重对参赛队伍的培养,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夺取竞赛冠军为目的的“教”与“练”,完全漠视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轻视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学”与“炼”;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与养成,并未将普及太极健身知识,宣传太极健身效果,弘扬太极健康新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思想和现代健身观念放在首位,“重武轻德”、“重竞轻健”、“重技轻文”的陈旧理念,制约着活动的开展。

(3)单一的内容,使活动缺乏魅力

目前成都市各区(市)县的所有中小学校均选用由成都武术跆拳道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成都市武术协会编著的《成都太极》为成都市中小学太极的标准教材。“太极蓉城”《成都太极》分为九路,其中1―5路太极拳为小学生适用(4路为太极短棍);6―7路太极拳为初中学生适用(7路为太极剑);8―9路太极拳为高中生适用[6]。虽然《成都太极》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由易到难创编而成,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在内容上“从武术的‘博大精深’向‘薄小俗浅’的蜕变”,单一的太极学习既不能展现武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不能展现武术的魅力,也不适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未遵循少年儿童的自然本性;其次,在形式上未有突破性进展,换汤不换药的创新、重演练轻实用的内容已远离武术本质,被异化为一种新的体育形态—武术舞蹈,使其技击的核心内涵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7];第三,在知识点上对有关太极技术进行了讲解和传授,而有关太极知识、文化、理论或太极健身的方法、健康教育和太极科普方面几乎是空白;第四,在安全上缺少学生使用太极短棍、太极剑的安全知识介绍,也未有相应的护具或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而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很难满足学生全面学习武术的要求,有高达近70%的学生对太极内容不满意,这就是学生喜欢太极而不喜欢太极课的原因所在,而单一的缺乏与时俱进和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也不利于武术健身活动的实施[8]。

(4)薄弱的师资,制约着活动的开展

师资队伍是“太极蓉城”进入成都市中小学开展相关工作,传播或教授太极健身内容的主导者,它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我们对全市各区(市)县60所中小学校的281名体育教师调查中得知:武术专项教师49名、非武术专项的教师232名,分别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17.4%和82.6%。具有武术运动员等级的教师人数分别为:一级3人、二级7人、三级3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1%、2.5%和12.1%。具有武术段位的教师人数分别为:1—3段52人、4—6段1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8.5%和4.3%(见表7)。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49名武术专项教师平均到60所学校里还没有1名,师资严重缺乏,调查的60所学校均无健将级、高段位的高水平武术教师,专项水平偏低,这将直接影响着各中小学开展“太极蓉城”健身活动的质量与水平。成都市中小学校在开展“太极蓉城”活动中,通过引进人才,继续教育,组织培训等方法,在武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上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整体的师资欠缺,专业水平较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现有武术师资不仅在编额数量不能满足武术教学的需要,而且在教师年龄、学历、专业技术水平上也难以满足中小学武术教学的需要,这是关系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最根本问题。

(5)片面的评价,使活动发展缺乏动力

“太极蓉城”健身活动体育项目走进校园,是让广大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太极运动,满足他们参加太极运动的需求,进而提高自身体质,使之逐渐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来看,《标准》主要对体育锻炼参与率、身体素质、健身设施、体育组织、健身指导员和志愿者、健身活动、组织保障、制定建设、经费支持、宣传教育这十个方面进行评估[9],我们可以看出参与率是第一指标,成绩、金牌不是评估的指标。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导的“太极蓉城”进校园活动,都是以市、县、区、校举办的相关展示、比赛为最重要的活动平台,由各中小学太极代表队或武术代表队全权代表学校参加相应级别的展示或竞赛,仍然是今天绝大部分学校通行的做法,这也是教育局、体育局和各相关政府部门评价或考核学校推动太极健身活动进校园开展活动,取得成果的最重要的指标。这样的评价或考核标准,不仅不能说明太极运动在学校的普及和开展情况,更不能说明学生参与健身活动、体质测试、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只能反映少数太极尖子竞技训练与比赛的成绩,它完全违背了太极健身活动进入校园开展健身活动的宗旨,导致了太极健身活动进校园走回了“金牌体育”、“精英教育”的老路。

表7 成都市中小学在校武术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N=281)

三、对“太极蓉城”进入成都市中小学开展健身活动的改进建议

1.统一思想观念是活动开展的前提

随着全民健身体制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我国体育事业已逐步走上了全民健身发展之路,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应如此。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仅为太极健身活动在学校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也为太极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维度和依据,同时还对我们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不能再用“金牌第一”精英体育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太极健身活动,我们必须尽快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即时更新思想和观念,改变和转变不适应现代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统一思想和认识,努力而认真的学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力求探索一条太极健身发展的新路子,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是真正实现“太极蓉城”进校园活动做大做强的目标前提。

2.精准目标定位是活动开展的核心

目标是指导整个“太极蓉城”进校园活动开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应明确而又清晰,各目标之间的层次应分明而又准确,切忌概念模糊、内容宽泛。我们必须根据“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三大国家战略的精神、标准和要求,贯彻“健康第一、参与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校教育和管理的规律,结合成都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太极项目的特点与特色,精准定位,以促进太极运动在学校的全面开展。当然,精准活动的目标定位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对健身目的或培养目的的简单推衍[10]。这是一个艰苦而又复杂的过程,它是对学生、社会、学科等方面大量研究的结果,也是对太极课程的要求进行考察、分析、判断、评估和总结的结果。

3.丰富健身内容是太极健身活动开展的重点

健身内容是健身目的和健康目标的直接反映,是提高健身效果与质量的核心环节,是开展太极健身活动的重点。由于长期以来受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影响,我国各级学校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的始终,以竞技太极为主体的太极健身内容明显与健身活动的目标所需健身内容不一致,它是为高水平运动员制定的,不论什么情况下健身活动按这个要求来指导学习都是不对的,因此,我们首先要进行竞技素材的改造,要从健身与参与的角度对竞技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以“重在参与,培养兴趣”“淡化竞技,突出健身”“易学易练,讲究方法”为指导思想;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身心特征,技术水平来改变或简化,强调内容的实用性,要使学生掌握那些目前社会最需要、最有用、最基本的健身知识与技能,以此来不断丰富我们的健身内容,来突出太极健身的特色与特点,这是太极健身活动开展的重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活动开展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国家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目标的实施者,是专业人才的培育者。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推动创新教育的开展,才能更好的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才能肩负和完成太极健身活动开展的神圣使命。中小学武术教育“谁来教”的核心也就是怎样让担任武术课的体育教师具备专业武术教师的素质,深谙武术教学的特殊性[11]。而针对目前我们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武术协会、各省市武术管理中心、各大专院校的作用,利用其优势,积极合作,走强强联合的道路,努力拓宽面向广大师生培训、学习与提高的渠道,有计划、有组织对教师实施定期培训或进修,并利用各种机会或形式,及时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以促使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更新;鼓励和激发他们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总结的热情,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着力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学术带头人,以点带面形成一支创新团队,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力争建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师资队伍,这是太极健身活动开展的基础。

5.完善评价体系是活动开展的保障

完善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是鼓舞学校、教师及学生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开展活动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为依据,以促进活动的开展为抓手,以鼓励为主,评价为辅,强化激励、发展的功能,从单一的展示或竞赛考核转向全校参与、师资建设、服务学生、宣传教育等多角度、多方法、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式,分阶段、分步骤的逐步完善“太极蓉城”进入校园开展活动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保障活动全面的开展,这有利于全面的评价活动的开展情况,有利于提高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太极健身项目的开展。

四、结论

“太极蓉城”进校园对推动太极运动项目在成都市中小学开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在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太极蓉城”进校园活动也反映出活动目标不够明确、健身内容不够丰富、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等问题。

我们从统一思想观念、精确活动目标定位、丰富健身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太极蓉城”进校园活动的改进建议。

“太极蓉城”进校园活动是一项崭新的健身活动,目前仅处于从运动项目向健身项目转换的探索过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研究与建设。

[1] 《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3):82-89.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2014-10-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3] 成都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成都市太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EB/OL].2012-03-16.http://society.scdaily.cn/kxjy/content/2012-03/16/content_3508624.htm?node=3703

[4] 王岗,李世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5):84-87.

[5] 习近平.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2016-08-20.http://www.gov.cn/xinwen/2016-08/20/content_5101024.htm.

[6] 成都市武术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成都市武术协会.成都太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7] 张蒙,周伟,朱鹏程,等.中小学武术教育教学“剑走偏锋”引发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6(9):68-70,109.

[8] 张德良,石萌,张峰,等.回归武术之本真:再论我国学校武术课程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2):137-142 .

[9] 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EB/OL].2011-07-21.http://www.szsyz.gov.cn/gk/fgwj/bmwj/334906.htm.

[10] 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9: 81-120.

[11] 王晓晨,赵光圣,张峰.回归原点的反思:中小学武术教育务实推进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3):197-202.

猜你喜欢

蓉城进校园太极
游太极洞
蓉城夏夜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西江月·蓉城瑞雪
蓉城立秋夜有寄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创业视角看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