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稗海启新航
——近三十年古代小说研究概述

2017-03-13苗壮

关键词:出版社小说研究

苗壮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文史新证】

稗海启新航
——近三十年古代小说研究概述

苗壮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辽宁明清小说研究,本人主要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承担了《中国历代小说辞典》清代卷主编任务,参与林辰先生主持的“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天花藏主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集成”“中国孤本珍本小说”“文言话本小说”“中国神怪小说大系”等校点整理。放眼全国,各种明清小说研究学会成立与学术研讨会召开,扩大研究视野与创新理论方法等,打破了种种封锢禁区。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小说史专著大批涌现。小说研究人才辈出,研究队伍空前发展壮大。

才子佳人小说;小说文献;20世纪学术史;辽宁文化史

2014年年底,应黄霖教授之邀,参加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古典小说研究三十年座谈会,得与诸师友欢聚,回顾三十年历程,交流体会看法,获益良多。确实,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努力,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也出现大深入、大发展、大提高、大普及的大好形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笔者以为,有三点值得一说:一是资料的汇集整理相当充分,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二是诸多学会的诞生和研讨会的召开,促进了研究的发展;三是打破禁区,多方有所突破。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治小说当然也离不开数据。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鲁迅先生的《小说旧闻钞》、孔另境先生的《中国小说史料》等,都是案头必备之书,为初涉研究领域者提供方便。笔者在东北师大师从杨公骥先生攻读研究生学业,研究方向是文学史先秦至唐段。回到辽师,“复课闹革命”时恢复教研室,被安排到元明清段,虽与所学不符,但感有大连图书馆藏丰富数据可利用,也颇安心,从此与小说研究结缘。

1984年,承北京大学侯忠义教授推荐,我承担了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历代小说辞典》清代卷的主编任务,开始介入古典小说全面研究。编一代小说辞典,不能像讲课那样只讲几部名著,而要涉及尽可能全部作品,既要反映其存佚,又要对作者与作品作出全面介绍与评价,这就涉及了资料问题。辽宁师大是校史不长的地方院校,藏书满足不了需要,大连图书馆仅能解决部分问题,仍需跑各地图书馆,尽可能浏览相关作品,并据其存藏物色邀请撰稿人。在这疲于奔命的过程中,深感数据的重要,数据是研究的基础。感到欣慰的是,台湾朱传誉在天一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小说善本丛刊》、中华书局出版的《古本小说辑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本小说集成》等书先后得到影印出版,如今再要查看这些珍稀小说,就不必如当年那样辛苦了。

与这些影印本相伴随的,还有大量排印本问世。笔者曾参与春风文艺出版社林辰先生主持的“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天花藏主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集成”“中国孤本珍本小说”“文言话本小说”“中国神怪小说大系”(后者系春风出版社与巴蜀、齐鲁、时代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等作品的校点整理。林辰先生还主持了“明人编刊小说总集”“红楼梦续书选”等,约略统计近二百种小说。侯忠义先生主编四川巴蜀书社出版的“明人小说辑刊”百种,本人也曾参与。这些都是数量多规模大,在国内外均有影响的。其他一些地方出版社,也多以“经典”“稀见”为名汇编整理,动辄几十种成箱成套出版的。至于《三国》《红楼》等名著,更有多家出版社出版,如湖南岳麓书社的袖珍本,则一版再版,每次印数均逾万。全国各地文艺出版社,大约还没有哪家没出过古典小说的。据黄立德《八百种古典文学著作介绍》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三十年间,包括影印、校点整理、编选的古典小说,尚不足百种。对比之下,可见近三十年间古典小说整理出版的繁荣。也应指出,出版数量虽多,质量却良莠不齐,相对比较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大出版社要好些。

文言小说方面,上世纪初编刊的《笔记小说大观》《古今说部丛书》《说库》等均见再版,均篇帙浩瀚,虽因编选标准不同,所选不全是小说,但仍有其参考价值。纯属文言小说的,除《聊斋志异》多种版本,《夷坚志》《剪灯新话》《子不语》等名作亦见出版,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收录颇广。应特别提到王汝涛先生编校的《全唐小说》四卷(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和李时人先生编校、何满子先生审定的《全唐五代小说》五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二书各以十余年之努力,在大量典籍中搜寻、甄别、考订,用力甚弘,对研究唐五代小说和中国小说史,极有价值。受此启发,侯忠义教授发起汇编《全古小说》,对中国文言小说作一全面的汇总清理,欧阳健、萧相恺、林辰诸先生和本人均积极响应参与。本已作了大量工作,后因篇幅过大,出版难以落实而中辍,殊为可惜。

小说作品的发现和整理出版,不等于小说研究,却是其基础,而对作品的甄别、版本的考订、作家的考证、作品的评价等则介入了研究。往往是新材料的发现,有力地推动研究的进展。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山西介休发现了万历版《金瓶梅词话》,孔德学校图书馆主任马隅卿先生发动学者集资,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名义影印百部,引起鲁迅、郑振铎、吴晗等学者的注意,掀起了以现代观点研究评价《金瓶梅》的一个小高潮。此书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再次影印出版,内部发行,印数较少。进入新时期,一些青年学者介入小说研究的时候,却苦于看不到小说原书。直到80年代末,人民文学出版社率先出了删节本,随后齐鲁书社出了完整的张竹坡评点本,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崇祯本、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渔全集》也收入此书。1994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还出版了刘辉、吴敢先生辑录的《会评会校金瓶梅》,尤为完备。看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推动了《金瓶梅》研究的深入。类似这样的会校会评本,“文革”前仅见张友鹤先生的《聊斋志异》三会本,此后则有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曦钟等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会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汉秋的《儒林外史》会评本。

小说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收获颇丰。首先应当提到的是黄霖、韩同文先生选注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所选资料上起汉代、下迄近代,有专论,有序跋,有回评,有笔记,也有诗歌,均有其价值和代表性,大致反映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历程,对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理论,极有参考价值,笔者在教学与科研中就多曾引用。小说序跋无论是自序他序,自跋他跋,均有“推论本源,广大其义”的作用。集中辑录序跋的,则有丁锡根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分笔记、话本、章回三编,编内各有细目,分类或可斟酌,收录尚较完备。

关于小说名著研究资料,80年代前仅见一粟的《红楼梦卷》,俞平伯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的《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故宫博物院编的《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何泽瀚的《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等。80年代后则有马蹄疾的《水浒传资料汇编》,黄霖的《金瓶梅资料汇编》,侯忠义、王汝梅《金瓶梅资料汇编》,方铭的《金瓶梅资料汇录》,周钧韬的《金瓶梅资料续编》,刘荫柏的《西游记研究资料》等。应当特别提到南开大学朱一玄先生,在这方面用功至伟。先生在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水浒传资料汇编》《西游记资料汇编》《金瓶梅资料汇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红楼梦资料汇编》。1999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又将此七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重新出版。此外,朱先生还编有《明清小说数据选编》《古典小说版本资料选编》等,对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的汇集构成体系,有益当世,嘉惠后学。

古代小说研究,或侧重于专书,故有“红学”“水学”“金学”诸称,或致力于某一系统,或文言,或白话,或断代。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自离不开目录。孙楷第先生筚路蓝缕,于20世纪30年代,编著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为小说史研究入门之书。80年代后,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柳存仁编著的《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清小说论丛》第一辑载齐如山撰,吴小铃辑《哈佛大学所藏齐氏百舍斋善本小说跋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谭正璧等著的《古本稀见小说汇考》。国内外学者也陆续发现一些孙目末著录的小说并予介绍,日本汲古书院出版大冢秀高编著《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尤应推许江苏社科院欧阳健、萧相恺两先生,历时四年,足迹半布中国,于近百家图书馆访书,组织百余名专家学者编纂《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于199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孙目著录书670种,总目提要则达1 160种。其后朱一玄先生与宁稼雨、陈桂声等又编有《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对通俗小说又有所扩展,共收1 480种,并收录文言小说。

相对而言,文言小说的研究和整理稍弱于白话小说,但也成就斐然。袁行霈、侯忠义先生编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共收录文言小说2 240种。该书主要取材各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与官私修目录,依据传统小说家概念,与当今小说概念不尽相同,但为进一步清理和研究提供基础。同时还有程毅中先生的《古小说简目》(中华书局,1981版),收录赵宋前古小说316种,并附《存目辨证》和《异闻集考》。稍后则有宁稼雨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版),收录先秦至“五四”文言小说2 184种,后附《剔除书目》和《伪讹书目》,程毅中先生称其“有功学术,嘉惠学者”。李剑国先生于《唐前志怪小说史》之后,又著《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和《宋辽金志怪传奇叙录》二书“内容包括作者、著录、版本、流传、篇目之考评及影响、评价等,重在钩稽数据,条疏源流,辨证真伪,发明得失。”(《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凡例》)兼具资料性质而又远远超出,功力深厚,学术价值极高。笔者在介入文言小说研究,承担《笔记小说史》撰写项目时,多所借鉴,受益良多。

这一时期,各种小说辞典、小说鉴赏辞典也出版多种,对普及古代小说起到一定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小说研究学会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各地诞生,不断召开学术研讨会,大大推动了中国古典小说研究。

首先问世的是红楼梦学会。1981年秋,全国首届《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松花江畔召开,会上决定成立中国红楼梦学会。随后武汉召开首届《水浒传》研讨会,成都召开《三国演义》研讨会,淮安召开《西游记》研讨会,徐州召开《金瓶梅》研讨会,淄博召开《聊斋志异》研讨会,南京召开《儒林外史》研讨会等,各相关学会也相继诞生。不少学会还创办出版了学术刊物,如《红楼梦学刊》《三国演义学刊》《水浒争史鸣》《金瓶梅研究》等。

诸多学会及其主办的研讨会和刊物,成为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发表作品的园地,相互联络的纽带,造就人才的阶梯。笔者便从中深受其益,正是在这些学术活动中,得以拜识前辈时贤,聆其高论,得其指教;交结同辈朋友,扩大联系,相互激励扶持。诸如正因拜识侯忠义先生,得其奖掖提携,参与《中国历代小说辞典》等诸多项目。在大连小说会上拜识程毅中先生,后来撰写《笔记小说史》时,承其多方指点,并惠赠资料。在成都《三国演义》会上拜识王利器先生,后来在主编《中国古代小说人物辞典》时,承其慨允出任顾问,多方指导。也是在成都会上,得与胡世厚、沈伯俊、黄霖、陈翔华、林骅以及后来和欧阳健、萧相恺诸君相识,并建立深厚的友谊。在淮安等会上的结识齐鲁书社的周晶先生、中州古籍出版社的王鸿芦先生,为一些书的出版提供了便利。参加会议要写文章,对个人是促进,而聆听诸贤宏论,更开阔眼界,多方受启发。我至今还记得在哈尔滨红学会上,蒋和森先生用三个标点符号概括《红楼梦》的精髓,精辟形象,我后来在讲话中常引用,学生也深受启发。

他山之石,可以治玉。这些学术会议,也促进了境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我印象较深的是1991年初南京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明清小说学术研讨会,在当时影响很大。一些学会召开学术会,也往往邀请海外学者参加,加强国际联系。诸如香港的梅节先生、台湾的魏子云先生对《金瓶梅》研究,日本的伊藤漱平、韩国的崔溶澈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等,都卓有成就,他们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方法,对我们都有启发。在海内外交流中也发现一些新资料,如韩国发现《型世言》,俄罗斯发现《姑妄言》,破解了先前的一些谜团,对小说研究都有推动。

一些地方学会也值得一提。较活跃的如辽阳的红楼梦学会、杭州的水浒学会、山西清徐的罗贯中学会等。这些学会不仅积极参与古代小说的研究和普及,促进当地文化建设,而且吸纳非专业人员参与活动,使其更具群众性。笔者曾一度主持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工作,想着重说说。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是1986年成立的,发起者是春风文艺出版社老编审林辰先生。林辰先生于2015年春节前病逝,享年87岁,就此多说几句,以表追怀致敬。他依据大连图书馆的丰富藏书,先后编选出版了“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等一系列古代小说,与之配合,又编刊《明清小说论丛》,先后出版了六辑,并在大连和沈阳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朋友们亲切呼之为“林老板”。他并不以编书出书为满足,而是更多介入学术研究(不限小说),曾被推许为编辑学者化。他曾说自己并非科班出身,读书不如大学教授们多,但他作为编辑,眼界较宽,思路敏捷,善于发现问题抓住不放,并注意在编书过程中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笔者身处大连,曾与辽宁大学两位教授进大连图书馆书库看书,也认识其价值,却不曾抓住。而林先生自“文革”后复出,就一头扎进大连图书馆,作了篇大文章。他于1984年在《光明日报》上公布其“三稗”计划:挖掘整理出版古代小说作品,主持召开相关学术研讨会,组织编写中国小说史和评介丛书,构造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体系,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当代小说创作的繁荣。计划堪称宏伟,亦已基本实现。在其身边团结了一大批中外学者,并培养带动了不少中青年骨干,使塞外辽宁成为明清小说研究基地,小说研究的“春风”吹遍大地。其发起的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就是以大连图书馆的小说数据为基础,以大连高校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大连师院(现大连大学)中文系的科研力量为骨干,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出版便利条件相结合。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与其他学会的区别,就在于这种图书数据、科研力量与出版机构的三结合。如辽宁师大这样的地方院校,师资和科研力量均不够强,图书数据也不够丰富,在小说研究上难于有大作为,正是借助大连明清小说中心三结合的优势,才取得一定成就。

在林辰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先后召开数次研讨会。第一次是配合“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的出版,着重探讨明末清初小说的地位。因这些作品主要是才子佳人小说,故第二次会议集中评价才子佳人小说。随后的几次会议,逐渐扩展到小说民族化等诸多方面。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便是1996年7月小说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傅家庄海滨召开的大连国际明清小说学术研讨会。规模大,来自海内外学者计150多人,海外学者来自港台、日本、韩国等地,俄罗斯的李福清、越南的范秀珠本拟与会,后因故未能成行。影响大,会议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准备,会前便确定主题,征集论文,出版论文集,便于交流。因届世纪之交,会议的宗旨是“稗海新航”,有意识地组织安排总结80年代以来古代小说研究的成果收获、经验教训,迎接新时代,开启小说研究的新局面。会上,曹亦冰展示《近十五年中国大陆古代小说整理出版概况》,黄霖论述《古代小说研究的大势与近观》,侯忠义作《古代小说史研究综述》,陈洪展望《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十五年》,沈伯俊发表《八十年代以来〈三国〉研究综述》,马成生总结《〈水浒〉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石昌渝回顾《〈西游记〉研究的历程》,刘辉综述《〈金瓶梅〉研究的概貌》,陈美林则作《〈儒林外史〉研究之回顾》,欧阳健、曲沐等座谈《现当代红学史集思》,王丽娜放眼域外《欧美研究中国古代小说述略》,日本大冢秀高介绍《1991—1995日本明清小说研究概况》,韩国闵宽东介绍《〈三国演义〉在韩国的流传与再创作》,范秀珠虽未能与会,亦寄来论文,介绍《越南的中国明清小说研究》。此外,还有关于“三言二拍”、《封神演义》《野叟曝言》《镜花缘》等论文。在与会和因故未与会的学者大力支持下,应当说达到了既定目的。

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林辰、侯忠义、欧阳健、萧相恺诸先生又发愿扩大范围,全面总结20世纪古典小说研究的历程,缕析相关作品和问题诸家的不同观点和论争。笔者也曾参与。本来都已完成,并由萧相恺先生整理定稿,可惜亦如《全古小说》的整理计划,林先生已离休多年,出版问题没有落实,时过境迁,只有束之高阁。

笔者怀念和感谢八、九十年代全国各地小说学会的活动和召开的研讨会。退休以来,外出甚少,联系不多,感觉似较前冷落。

回顾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三十年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不过产生一两部小说史,一般研究和评论,多限于几部名著,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古典小说相比,殊不相称。也曾有过热热闹闹的评《红楼》、批《水浒》,那是政治运动,不是学术研究。特别是批《水浒》,则为“四人帮”打此旗号搞的政治阴谋。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到真正落实,迎来了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的春天,出现了大深入、大发展、大提高、大普及的大好局面,成果空前丰硕,研究队伍也空前壮大。

笔者以为,这首先表现在荡涤了条条框框,小说研究不再以阶段斗争为纲,打破了种种封锢禁区。要说打破禁区,以《金瓶梅》研究最为突出。虽早就名列“四大奇书”之一,甚至被誉为“第一奇书”,先前书看不到,人很少谈。现在则重新提起,并居六大名著之列,对其研究也成为显学,出现“金学”之称。本人对此涉猎不多,难于置喙。作为举例,仅就才子佳人小说稍谈一些。此类小说在明末清初大批涌现,自有其多方面的原因,虽确良莠不齐,难与一流作品比肩。但应具体分析,客观评价。曹雪芹曾斥其“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程本语,脂本文字略有不同),“文革”前高校通行的文学史论定其“一无可取”。笔者在参与林辰先生的“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校点整理时,较多接触此类小说,感到仍有其价值,不能轻易否定。“选刊”的首批书刚推出,社会上就有“精神污染”的风言风语。林辰先生曾带着样书到北京全国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力陈,得到支持。解除了精神压力,马上给大连的朋友打电话,引唐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笔者曾从曹雪芹的评价入手,写成《〈红楼梦〉和才子佳人小说》一文,指出曹雪芹对此类小说的不足和缺陷有批评,而对其精华和创作上的经验教训也有吸收借鉴。针对所谓公式化之说,在另一篇文章中则着重分析了此类小说的团圆结局。有此基础,进一步拓展,写成《才子佳人小说史话》一书,后来修改增订成《才子佳人小说简史》。

其次,是研究视野的扩大,方法、理论的更新。那几部名著确系精品,是代表作,是各自领域的顶峰,但非飞来峰,而是有源有脉。仅盯着几部名著,研究不可能深入,更谈不上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探讨。当然,必须肯定,这三十年对几部名著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果更加丰硕,名著研究与名著的地位相符。这三十年中,不仅一些新发现的作品如《歧路灯》《型世言》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围绕《歧路灯》,还开过几次研讨会,并推出论文集。二、三流的作品也开始有人问津,不是把它们抬到一流的地位,而是给予恰当的评价,并在比较中更显优劣异同,见发展脉络。笔者就曾写过《定情人》《鼓掌绝尘》《生绡剪》《阅微草堂笔记》等的专论。其他如《醒世姻缘传》《林兰香》《金云翘传》《野叟曝言》《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书,也有多位学者论及。原来被斥为小说发展逆流的《红楼梦》续书,不仅得到出版,并有研究专著问世。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吸收借鉴文化学、叙事学、比较文学、美学等成就,进一步提升了小说研究的水平。笔者曾拜读叶朗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吴功正先生的《小说美学》、吴士余先生的《中国小说美学论稿》、孙逊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王平先生的《中国二代小说文化研究》、杜贵晨先生的《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等作,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理论素养,很受教益。原在我校后转大连大学的王立教授,围绕小说,进行主题学研究,也取得不俗成效。

第三,关注规律探索,强化理论建设。这一时期的小说研究,作家作品之外,还涉及更广泛的问题,诸如中国古代小说的源流,文言与白话两大体系之间的关系,小说与诗词、戏剧之间的关系,小说体裁和题材的类型划分,小说人物的类型与典型,小说的艺术技巧等。笔者曾拜读石昌渝先生的《中国小说源流论》、齐裕焜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鲁德才先生的《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等作,很受启发。以往的小说研究重思想,轻艺术,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则侧重小说艺术研究。如张稔穰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刘上生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鲁德才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和《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艺术形态学导论》(后者是这次会上承鲁先生惠赠)、黄清泉等先生的《明清小说的艺术世界》、李厚基等先生针对《聊斋志异》所作的《人鬼狐妖的艺术世界》等专著。对鲁先生我要稍多说两句:1972年“复课闹革命”时,系里安排我讲《水浒传》。这是我任教大学生涯中第一课,在当时背景下究竟怎么讲,心里没有数。听说南开大学正组织编写新版《水浒》前言,就专程前往求教,得以拜识鲁先生。承鲁先生悉心指导,使我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此后四十多年中,鲁先生亦多方关心我,每有大作问世,总是惠赠给我,使我借以得到充实提高,亦借此向鲁先生致深挚谢意。

在小说理论方面,以往多搬用西方和前苏联的,对自己民族的宝贵遗产缺少梳理和研究。诚然,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现成的小说理论专著,但基于历史悠久成果辉煌的创作实践,必然有理论的升华,散见于序跋、评点中就有不少真知灼见。近三十年中,对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直至梁启超的小说理论观点,有多位学者进行研究。系统理论研究的先行,当推黄霖先生的《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并作了充分的资料准备。此后出现了一批小说理论批评史,笔者所见就有王先霈、周伟民先生的《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1988年),陈谦豫先生的《中国小说理论史》(1989年),陈洪先生的《中国小说理论史》(1992年)。宁宗一先生还主编了《中国小说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明确打出“中国小说学”的旗号,标志着中国小说理论的研究的建设,走向深入和系统化。当然,小说学的完全确立,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充实。

第四,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小说史专著大批涌现。据笔者粗略统计,自1984年李剑国先生的《唐前志怪小说史》出版问世以来,包括史话、史论、简史等,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梳理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专著,有七八十种之多。其中以全国高校古委会支持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小说史丛书”规模最大,包括断代史、体裁史、题材史、专题史四类计18部。江苏教育出版齐裕焜、欧阳健主编的“中国小说通史系列丛书”,包括《中国神怪小说通史》《中国历史小说通史》《中国社会小说通史》《中国人情小说通史》《中国英雄侠义小说通史》五种。该丛书上起先秦,下迄当代,打通古今,故称通史,也有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丛书”中,笔者承担了《笔记小说史》的撰写任务。其实,对文言小说的研究并非我所长。记得1984年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历代小说辞典》清代卷,前言中要概述清代小说的发展,文言部分还是请吉林社科院的薛洪绩先生代笔的。好在得到侯忠义、程毅中先生的指导帮助,借鉴了侯先生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程先生的《唐代小说史话》和《宋元小说研究》,以及吴志达、李剑国、宁稼雨、陈文新诸先生的论著,总算完成任务。编写中,感到最难最耗时间的则是区分笔记和笔记小说,往往是在家或在外埋头读几天,结论是非小说,不着一字。这一项目促使我读了很多书,虽然还有不少书没有读到,有些读也仅为浏览,作为介入文言小说的起点,收获颇丰。

第五,人才辈出,研究队伍的发展壮大。笔者记得1964年报考研究生时,全国仅招收1 100人,以小说为研究方向的更少。现在硕士、博士招生辄以万计,小说研究也成为热门。笔者九十年代曾一度担任系总支书记,当时博士毕生生尚不多,为系里的发展,曾多方联络挖博士。近年前来应聘的博士倍增,可以为所选择,优中择优。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研究者们,不仅积极弥补“文革”耽误的十年,加快研究步伐,而且许多都带研究生,努力培养后学。“文革”后毕业的硕士博士脱颖而出,成为小说研究的骨干。他们朝气蓬勃,才思敏捷,成果丰硕。在研究手段上也改变了过去的钻书本爬格子的手工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还应提到一些非专业人士也加入研究队伍,并取得一定成绩。如在辽宁较早对脂砚斋提出不同看法的,是沈阳市煤气公司的干部宛睛,他也参加了大连小说会,并提交了论文《从脂观斋的自白看脂砚斋的批红》。笔者朴拙驽钝,难与诸君比肩,惟以勤补拙,体会“三更灯火”,不舍昼夜,持之以恒,在诸师友的提携帮助下,得附骥尾,尽心尽力而已。

笔者已退休多年,殊为敬佩如袁世硕等老先生仍在第一线拼搏,鲁德才等老先生退而不休,仍笔耕不辍。总的来说三四十年代的学者都已七老八十,逐渐淡出学术界;中青年学者成为主力,继往开来。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总结三十年古代小说研究的成就,相信下一个三十年,当共和国建国百年的时候,成就会更为辉煌。

附录一作者简历

苗壮,1941年生,汉族,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在山东读小学,沈阳读中学,大连读大学。1964年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即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杨公骥先生,攻读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学业。1968年重返辽宁师院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教学和明清小说研究。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晋教授。曾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1998—2001),辽宁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秘书长(1995—2005)等职。2002年退休。

附录二主要著述目录

1.苗壮.从孙悟空看《西游记》的思想倾向[J].辽宁师院学报,1979(1).

2.苗壮.谈《水浒》的“替天行道”[J].辽宁师院学报,1979(4).

3.苗壮.试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辽宁师院学报,1980(6).

4.李落,苗壮.《定情人》校后记[J].辽宁师院学报1982(2).

5.李落,苗壮.《定情人》试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4(1).

6.苗壮.《红楼梦》和才子佳人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明清小说论丛(第1辑)[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214-231.

7.苗壮.谈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A].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才子佳人小说述林[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70-83.

8.李落,苗壮.香韵金瓶之梅,味共梁山之水——《鼓掌绝尘》试论[A].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才子佳人小说述林[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05:138-152.

9.苗壮.《生绡剪》述考[J].明清小说研究,1988(3).

10.苗壮.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刍议[J].明清小说研究,1990(4).

11.苗壮.《飞英声》《移绣谱》及其他[J].明清小说研究,1992(2).

12.苗壮.关于《辽海丹忠录》的几个问题[M]∥辽海丹忠录:附录二.沈阳:辽沈书社,1989:231-242.

13.苗壮.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分化略论[A].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稗海新航——第三届大连明清小说国际会议论文集[C].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66-72.

14.苗壮.回头看“平话”[A].沈伯俊,蒋志,黄晓林,主编.三国演义学刊(2004)[C].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15-26.

15.苗壮.笔记小说概论[J].中国语文论译丛刊(韩国):第二辑,1998.

16.苗壮.中韩小说比较谈[J].韩国汉文小说研究,2001(10).

17.苗壮.《水浒》《三国》试求同[A].山东东平罗贯中研讨会论文集[C].2003.

18.苗壮.署名东方朔撰小说之真伪及其它[A].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9.苗壮.《冤魂志》是“释氏辅教之书”吗[A].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国古代文学文献研究[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孙希国)

Studies on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in Past Thirty Years:a Summary

MIAO Zhu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From 1 980s to 1 990s,the author edited the Volume of the Qing Dynasty of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Novels of Past Dynasties.He also participated in revising and sorting out several books presides by Lin Chen.In this period of time,many societies for novel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established and many related seminars were held.As a result,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was extended and the theoretical methods were innovated.A large number of monographs on novel history were written and a lot of talented people on novel research came forward.

novels about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es ladies;novel literature;academic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cultural history of Liaoning province

I242

A

1672-8572(2017)03-0015-08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3.03

2017-04-06

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古代文学发展史论”(2015LSLKTZIWX-07)

苗壮(1941—),男,山东黄县人,教授,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与明清小说。

猜你喜欢

出版社小说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我等待……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