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国际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3-13武彦瑾
叶 翀,武彦瑾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自贸区国际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叶 翀,武彦瑾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自贸区的设立为福建省物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分析自贸区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国际物流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体系等方面,探讨了面向福建自贸区的本科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自贸区;国际物流;培养模式;福建
1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福建自贸区包含平潭、厦门、福州三大片区,各片区承担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并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福建自贸区秉持着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要求,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对台投资贸易自由化、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自贸区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为福建物流业发展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将促进海峡两岸打通物流大通道
福建省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福建一直承担着促进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重任。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同时也将带动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福建自贸区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厦门片区开通“厦门—基隆—台北”进出口业务,厦金台货进口航线每周固定5班;实施台湾输出大陆商品快速验放机制,与“大三通”相比将节省2-3天的时间。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将使得物流业发挥自身优势,打通海峡两岸物流大通道,从而为福建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福建自贸区将为福建航运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将利用福州、厦门等港口城市的航运资源,通过自贸区的政策支持,全面提升航运服务能力。福建自贸区对此实施的政策如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并放宽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允许自贸试验区试点海运快件国际和台港澳中转集拼业务等。除此之外,自贸区内的外资准入机制的放宽、通关机制的创新、服务贸易开放的扩大、审批手续的便捷化都将有利于福建航运物流业的飞速发展。
1.3 福建自贸区将增强福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地位
在2015年3月我国发布的“一带一路”规划中,福建省被定义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将更有利于福建省强化其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地位,而物流业也必将作为重要切入点,使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福建自贸区将针对港口和物流等多个方面加与海丝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开展交流和合作,努力把福建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枢纽,增强福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地位”[1]。
2 国际物流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设立了11个自贸区,而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开辟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新通道的重任。自贸区建设无疑将带动新一轮外资企业涌入热潮,催生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物流人才的新需求。
而目前,根据福建省各高校物流专业培养方案及实际情况,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依旧存在多种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2.1 高校物流专业建设不健全
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福建省内各高校开始纷纷开设物流专业,甚至有些高校将其列为重点建设项目。但由于专业建设节奏较快且依旧处在发展初期,出现了一些课程设置混乱、专业基础课程不完善等问题。比如有些本科院校在物流专业上设置的课程重复,几门课程的内容非常接近;也有些本科院校设置的课程方向有误,课程设置偏向其它专业(如电子商务),这样使得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知识,但实际并没有对物流专业内容做到真正的掌握。
2.2 全方位、复合型国际物流人才缺失
随着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我国相关优惠政策的开放,必然会吸引大批跨国公司来我国进一步发展其业务,同时物流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福建自贸区的建设,需要大量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及了解跨国企业文化并精通外语的复合型国际物流人才。而目前各高校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面较窄,大多只注重物流本专业素养的培养,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3 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较低
目前,虽然福建省各高校积极参与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力求实现专业化、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发展关注度较低,以及许多高校受到制度、经费等原因的限制,导致其物流实验室、实训平台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并缺乏一些重要的物流软件,这使得教师并不能顺利实施制定好的教学计划。
3 面向福建自贸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国际物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自贸区功能上的特殊性,其国际物流业务流程也更为复杂,使其对相应岗位的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面向福建自贸区培养的专业物流人才,应当符合福建自贸区建设及国际物流发展需要,除了需要掌握物流各个学科(供应链、配送、仓储、运输等)的基本知识,还应具备处理自贸区内国际物流各种业务及各个环节的运作能力(包括出入境通关业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保险业务、国际物流成本核算等),其次,具有处理国际贸易活动所需的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及沟通能力也是必然要求[2]。
3.2 人才素质结构要求
福建省内各高校的物流教学应适应福建自贸区物流建设的基本需要,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需具有相应的具体业务技能,满足国际物流人才素质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物流人才素质的组成结构
3.2.1 专业化素质要求。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对国际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包括:①运输与仓储知识:从业人员不仅掌握运输、仓储及配送等相关知识,还需掌握国际运输尤其是国际多式联运的操作规则,根据自贸区内具体业务能够快速制定出经济的国际运输与仓储方案;②国际物流成本与结算知识: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对该国际物流项目成本的进行准确分析与核算,为客户提供合理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③物流规划与设计知识:需要从业人员能够对物流项目进行设计、选址和建设等。
3.2.2 国际化素质要求。自贸区具有更为复杂的国际物流环境,因此物流人才需具备:①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从业人员需熟练掌握报关、报检、制单、报税等业务操作环节;②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知识:要求从业人员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公约、标准等;③外语能力,要求从业人员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或其他外语)与客户进行准确沟通[2]。
3.2.3 复合型素质要求。自贸区业务发展的特殊性对国际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包括:①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国际物流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计算机软件,还需熟练操作与物流相关的特殊系统,能够随时处理有关业务;②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对自贸区从业人员来说必不可少,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及政策变化,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及时作出判断;③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国际物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业务时,能够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2]。
3.3 国际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3.3.1 各高校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福建省各本科高校针对不同的人才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育方法,共同为自贸区输送人才。首先,本科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就业方向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虽然目前各高校设置了较为全面的课程供本科生学习,但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减课时、增减学分等方式突出各个方向培养目标的不同。比如,针对自贸区的物流规划设计方面,可以在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自动化仓库规划设计等课程上重点授课;在自贸区的国际货物运输方面,重点关注港口物流、国际物流、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等课程;针对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方面,对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物流系统仿真、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进行深入研究(见表1)。其次,综合大学可以利用其优势,专业间甚至学院间相互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样学生不仅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还有自己的专业强项。
表1 各方向课程分类
3.3.2 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国际物流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高校专业物流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学校培养符合自贸区建设要求的物流专业人才,需要加强与相关物流企业的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比如真正实行“双导师”制,学生在高校有导师传授其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在企业也有相关人员对其实际操作进行指导,并努力推进实业界导师“进校园”活动,邀请企业的高管开展系列讲座亲自传授经验,力求实现“双师”教学的常态化。在双方的共同培养下,学生将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及操作素养,极大地满足了自贸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以福州大学为例,福州大学物流系与福建省交通集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通集团为学生提供了暑期实习平台,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了物流专
业知识,还使其可以迅速学以致用,全方位提高综合能力,成为真正的专业物流人才。
3.3.3 加强闽台合作。作为大陆对台交流的窗口,福建在两岸区域经济格局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福建自贸区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应加强闽台合作,建立两岸“互通型”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机制。比如福州大学海洋学院的物流专业,采取“3+1”的两岸办学模式,使得大陆学生在掌握专业物流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悉台湾的经济和人文环境,同时也可以引进台湾的物流人才,两岸人才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自贸区建设的推动作用下,共同促进两岸经贸的合作和发展。
4 总结
福建自贸区建设对福建高校国际物流本科人才的培养而言,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切实把握福建自贸区物流业发展的根本需求,通过地方政府、企业与各高校的通力合作,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国际物流人才,将有助于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需求的无缝对接,既提升了各高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也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使得自贸区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1]叶榕.福建自贸区背景下物流业发展探析[J].中国水运月刊, 2016,16(5).
[2]陈雪.面向天津滨海新区的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3,32(13):466-469.
[3]岑丽阳.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119-120.
[4]陈晖.厦门自贸区建设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9):79-80.
[5]杨小丽.福建省自贸区建设中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6,(4):76-79.
[6]易露霞,邓志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J].对外经贸,2016,(9):151-152,160.
[7]张妍.面向天津自贸区建设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226-227.
Discussion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Undergraduat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Fujian Free Trade Zone
Ye Chong,Wu Yanjin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ree trade zon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and for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we discussed the undergraduat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riented toward the Fujian Free Trade Zone on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on objective,talent quality structure and teaching system,etc.
free trade zone;international logistics;cultivation mode;Fujian
G642.0
A
1005-152X(2017)02-0181-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2.044
2016-11-06
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CIECT-QZ1607);福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州大学—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叶翀,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流通国际化、流通竞争论;武彦瑾,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