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马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017-03-13

新传奇 2017年4期
关键词:赏赐帝王大臣

黄马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一位绿林好汉得到大清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后,竟忘乎所以地夸下了吞天海口,引得江湖人士“羡慕嫉妒恨”,从而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黄马褂究竟象征着什么,缘何能打破江湖沉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穿着黄马褂前往日本马关跟日本人谈判。谈判过程中,李鸿章遇刺,脸部中枪,血染黄马褂。这件“黄马褂”现在就陈列在合肥大兴集李鸿章享堂的正殿内(如图),上面的血迹依稀可辨

皇家尊荣黄马褂

马褂是旗人的一种服饰。旗人入关前,以渔猎为生,上山打猎、下河摸鱼,干的都是体力活。尤其是打猎,骑在马上,两臂抡圆,盘马弯弓,不适宜穿长袖大袍,为了施展身手方便,他们制作出一种轻便短小的服装,袖子只到肘部,下摆只到大腿,称为“马褂”。满人定鼎天下,得意之余,也称“马褂”称为“得胜褂”。

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就叫黄马褂。“马褂”人人都可以找裁缝制作来穿,“黄马褂”却不行。在中国,自古以来,在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下,玄色和黄色被认为是天地之色,即黄色最为尊尚。黄色中又以“明黄”(其实就是“淡黄”)名贵,李唐以来,该色是帝王的专用颜色,其他人不能染指,否则就以觊觎皇权罪论处。“明黄”色之外,贵族或宫妃可以用“金黄色”(即“深黄色”),平民则顶多只能用“杏黄色”(也即“红黄色”)。

乾隆时期,平西将军阿桂征大小金川得胜归来,身上就穿着一件“得胜褂”,此后,人们争相仿穿。那时阿桂穿在身上的是天蓝色的“得胜褂”,天蓝色即是那时的引领色。但世风时时在变,很快,“得胜褂”就盛行起玫瑰紫色来。再后来,乾隆的宠臣福康安喜穿深绛色(深红色),该色被人们称为“福色”,则“福色”又成为了人们向往的颜色。

到了嘉道年间,“得胜褂”已经在民间普遍流行了。清朝皇帝出巡,所有扈从的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扈从也都穿上“得胜褂”。这个时候,如果这前呼后拥的一大群人之中只有皇帝一人身穿“明黄”色衣服,未免行色难壮。于是,皇帝同意他们在帽顶后端插戴孔雀翎,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冬天为绸缎,夏天为纱)制成“得胜褂”穿在身上——黄马褂也就由此登场了。

能穿上黄马褂的确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儿,这些近侍大臣们高兴坏了。不过,这种近侍大臣穿的黄马褂是没有花纹、图案的,也没有彩袖,用黑色纽绊,只能在履行职责时穿,非工作时间、非与皇帝同行不能穿,卸职了更不能穿。因此,这黄马褂也称“行职褂子”、“职任马褂”。

此外,满人在马上得天下,清朝历代统治者都特别注重骑射训练。咸丰以前的皇帝每年秋季都要举行为期20天的盛大狩猎活动。上面提到的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等,在狩猎活动中可以穿黄马褂。而其他随从在皇帝狩猎过程中若有上佳表现也可以获赏一件黄马褂。这种黄马褂,被称为“行围褂子”。同样,这种黄马褂平时也不能随便穿,仅仅在跟随皇上狩猎时才可以穿,否则属于违纪,将重罪论处。

掀起江湖上的血雨腥风

以上两种黄马褂属于“职业装”,穿的时间有限。真正称得上地位仅次皇帝“龙袍”的黄马褂是“御赐黄马褂”。

京剧《三盗九龙杯》里面康熙赏赐给黄三泰的黄马褂就属于这一类。这类黄马褂,又称为“武功褂子”,是赏赐给建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能获得一件黄马褂,可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和无上荣耀。

《三盗九龙杯》这场戏文开头是从康熙皇帝出猎说起:康熙皇帝在海子红门围猎,突遇猛虎,危急关头,绿林好汉黄三泰恰好路过。这黄三泰的飞镖天下闻名,飞镖出手,弹无虚发,猛虎当场死亡。康熙皇帝死里逃生,心中高兴,赏赐了黄三泰一件黄马褂。黄马褂原本是一件至高无上的御赐品,得此重赏,黄三泰忘乎所以得昏头昏脑地夸下了吞天海口。江湖人氏都眼羡他得到了黄马褂,听他夸下了海口,大不服气。侠盗杨香武第一个跳出来为难黄三泰,他施展空空妙手把皇家避暑山庄里的九龙玉杯盗走,从而在江湖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皇帝赏赐的一件黄马褂就能引来江湖上的血雨腥风,可见黄马褂的威力之大。不过,这类“赐穿黄马褂”在道光以前并未存在过,慈禧执掌政权后就比较多见。经史家推考,“赐穿黄马褂”是咸丰以后才开始盛行的。也就是说,康熙皇帝是不大可能赏赐黄马褂给黄三泰的,毕竟,戏曲并不一定从原汁原味的历史演绎的。

道光以前,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文臣武将,一方面,大量奖赏真金白银,又是“封爵”、又是“赏赐”、又是“世职”,让臣子看到结结实实的实惠;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巴图鲁”勇士号、“赏戴花翎”等等一系列荣誉性的奖赏,让授受者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从而更加卖力卖命地替朝廷办事。

而到了咸丰时代,这些奖赏已经很滥了,原先的荣耀感在一点点减弱。统治者就产生了另外奖赏黄马褂的想法。例如,镇守外疆或在疆场作战立下战功的将帅蓦然得此奖赏,尊荣之外,更生一种自身是皇上“心腹”的感觉,“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褂色映花翎飘”,便是这种心理的生动写照。黄马褂的成本既低,收买功能又这么巨大,统治者从此开始大加赏赐。

为了郑重其事,赏赐时,先宣诏公布,然后让得赐黄马褂的官员骑马招摇过市,环绕紫禁城走一周,让天下人都知道谁得到皇上了御赐黄马褂。而且,黄马褂又与之前的“行职褂子”、“行围褂子”区别开来了,不再采用黑色纽绊,直接使用与黄马褂同色的纽绊。并特许拥有者可以在一切庄重或典重的场合穿。必要时,还可以见官大三级,文官见它下轿、武官见它下马,威严无比。

古代帝王为何崇尚黄色

一件黄马褂就因代表皇家帝王的黄色而价值大增,甚至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不禁想问,古代帝王为何会崇尚黄色?

“帝王黄”的形成及被皇家垄断千年之久,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孔子编录的《诗经》中一首对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江山社稷描述的诗。同期产生的“五行学说”在阐述物质基本规律时,不仅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万物循环、生生不息”之理论,更把土地视为宇宙中承载万物的基础和蕴含、产生财富之根本纳为江山社稷。土可载物,亦能生金。土为黄色,金为黄色,土、金皆黄皆重要,成为古代帝王意识中不可替代的首要资源。

黄色被看作君权的象征,还源于古代哲学的“敬土”思想。《孔子家语》载: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以木德王于天下,色尚青。炎帝配火,以火德王于天下,色配赤。黄帝配土,以土德王于天下,色尚黄。少皞配金,以金德王于天下,色尚白。颛顼配水,以水德王于天下,色尚黑。”孔子不仅以五行学说解释五帝的属性,还阐述了他们相应的色彩。其中“黄帝配土,色尚黄”,应为古代帝王尊崇黄色之根源。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明代所建的北京社稷坛中,按照方位存放有全国各地纳贡而来五色土,分别为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央为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明清时期,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都会举行大型祭祀。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重要的事件,也在此举行社稷大典。这种“土为尊”的观点与儒家大一统思想融合,认为西戎、东夷、北秋、南蛮四方皆蛮夷,皆应由华夏中央统辖。

黄与土、黄与地、黄与中央的相互关系,经过祭祀仪式神化和祭祀建筑强化,形成了中央天子与四方神祇的理论体系,并以此阐述中央帝王统领四方藩国的神圣性与合理性。

(《深圳特区报》2015.9.14、人民网2016.3.2等)

猜你喜欢

赏赐帝王大臣
走,去抓帝王蟹
浅谈冯铨的书画收藏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谁的头留下了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转危为安的大臣
国王的赏赐
卖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