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2017-03-13毛贵如王丽姿许桢桢陈燕娜
毛贵如,王丽姿,许桢桢,陈燕娜
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毛贵如,王丽姿,许桢桢,陈燕娜
目的调查多次入院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198例,采用修订版疾病感知问卷(IPQ-R)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症状辨别平均得分为(4.55±1.64);患者经历最多的症状是胸痛、胸部不适、出冷汗、心慌及呼吸困难。病情认知部分,治疗控制、疾病后果认知两维度得分超过中间分3分。病因估计部分,患者的首位疾病归因是食物或饮食习惯(3.38±0.90),其次是自然老化的过程(3.38±0.89);对患者归因因素各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其中免疫因素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压力因素。结论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个体差异较明显,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疾病感知重视和干预。
冠心病;多次入院;疾病感知
[本文著录格式]毛贵如,王丽姿,许桢桢,等.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23(2):221-225.
CITED AS:Mao GR,Wang LZ,Xu ZZ,et al.Illness percept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7,23(2):221-225.
疾病感知是患者适应疾病过程的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影响个体如何理解疾病,应对疾病的行为及心理状态。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健康行为和治疗依从性,可以预测患者是否严格遵守医嘱,决定患者的预后。疾病感知是动态的,随着病情的进展及治疗反应而发生改变[1-2]。充分评估冠心病患者的认知缺陷,是提供有效健康教育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关系,预测其治疗依从性,了解患者对自身健康结果的理解,从而指导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调查2015年7月至12月本院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②病程≥6个月,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③因冠心病住院次数≥2次;④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有一定的阅读能力;⑤无认知、精神障碍,同意配合此调查研究。
排除标准:①首次住院;②难以沟通,无法取得配合;③精神疾病,听力、语言表达有障碍;④并发严重的脑、肝、肾躯体疾病;⑤拒绝参与、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地、居住方式、个人月收入、医疗费用来源及家庭经济情况的自我评估,病程、既往因冠心病住院的次数、最近一次住院的原因、并发症、治疗方式、家族史和服药数目等。
1.2.2 修订版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Revised,IPQ-R)
采用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尤黎明、颜君等针对冠心病修订的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问卷共三部分:症状辨别、患者对病情以及自身的认知、病因估计。
症状辨别部分包括12个冠心病相关症状,调查时研究者询问患者是否经历过该症状,患者是否认为其与所患疾病有关,并统计患者第二个问题答案中“是”的个数,即可得出患者症状识别得分,分数的高低表明患者辨别疾病症状的能力高低。
患者对病情以及自身的认知部分包含7个维度,分别为疾病的病程(急/慢性)、疾病后果认知、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时间轴(周期性)和情绪表征,共有38个条目。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方法设置答案,5个等级为非常同意、同意、没意见、不同意、完全不同意。计分1~5分;其中12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各维度平均得分=总得分/每个维度的条目数。两部分总Cronbach α系数为0.72,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63~0.73。
病因估计共列出23个可能导致自身患病的原因,与第二部分评分法相同。计算每个因子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倾向于认为此因子为患病原因。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纳入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7例(64.1%),女性71例(35.9%);年龄42~85岁,平均(68.09±9.43)岁;小学29例(14.6%),初中62例(31.3%),高中或中专74例(37.4%),大专及本科以上33例(16.7%);已婚182例(91.9%),离异或丧偶16(8.1%)例;与家人同住184例(92.9%);居住地在城市111例(56.1%);个人月收入3000~5000元92例(46.5%);医疗费用来源为职工医疗保险150例(75.8%);既往因冠心病住院2~5次129例(65%),5次以上69例(35%);病程>5年77例(38.9%);有并发症130例(65.7%);无家族史134例(67.6%);进行药物+介入治疗134例(67.6%),仅进行药物治疗66例(33.4%);患者服药种类大于3种140例(71%)。
2.2 症状辨别
患者经历最多的症状是胸痛、胸部不适、出冷汗、心慌及呼吸困难;症状辨别平均得分为(4.55± 1.64)。
2.3 患者对病情以及自身的认知
7个维度得分高低依次为治疗控制、疾病后果认知、疾病的病程(急/慢性)、情绪表征、个人控制、疾病一致性、时间轴(周期性),其中治疗控制、疾病后果认知的得分超过中间分3分。7个维度得分分别与3分进行单样本t检验,情绪表征维度平均得分与3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疾病病程、疾病后果认知、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时间轴得分与3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患者疾病认知得分
2.4 病因估计
计算各项条目平均分发现,患者的首位疾病归因是食物或饮食习惯,其次是自然老化的过程,患者认为最可能导致生病的原因多为量表中的食物或饮食习惯、自然老化的过程、高血压、免疫力、缺乏运动、工作过劳等因素。对患者归因因素各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其中有8个因子特征值>1,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71.78%。根据它们的内容及先前的研究,把8个因子命名为心理因素、个人行为、外部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及遗传、压力、运气、免疫因素。其中免疫因素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压力因素。具体见表2。
3 讨论
多次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症状辨别情况不理想,症状辨别得分平均为(4.55±1.64),即患者认为平均有4.55个症状与冠心病相关,低于王菊调查研究中4.87分[3],与其他疾病如下肢动脉疾病[4]、银屑病等[5]相比,识别的症状少,说明患者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症状控制、症状管理仍不理想,可能原因是:未经历过的症状易被患者忽视,有限知识储备使患者无法准确识别那些易被混淆的症状,比如放射到下颌、左上肢、左肩的疼痛,患者往往忽略是心脏问题造成;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对疾病带来的不适有一定的耐受性,疾病发作时,部分症状被忽略。患者感知的症状较少可能与患者多次住院时间间隔有关。宋莉在检测疾病感知问卷信效度时发现出院1个月后,心肌梗死患者感知的症状明显减少[6]。
表2 疾病感知中疾病归因的因子分析
症状识别在疾病应对中起着重要作用,准确识别疾病症状有益于患者在身体不适时做出正确的自我判断,及时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减少就医延迟,进行有效、合理的症状管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寿命[7-10]。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及家属中加强冠心病临床表现宣教,纠正患者及家属的错误观念,强调症状管理及时就诊的重要性,指出冠心病的严重危害、发病时的症状及症状发生的原因,让患者知其症,明其因,教会患者症状出现后的急救措施,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避免重复住院,减轻自身的经济负担,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冠心病患者的感知控制是身心健康的重要预测因子,对其疾病管理有重要意义[11]。本研究结果表明,疾病认知7个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治疗控制、疾病后果认知以及对疾病病程的认识。这表明多次住院的患者认识到冠心病是慢性病,疾病后果较严重,需要持续的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信心,但是体会到较多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个人控制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低。
各维度的认知情况具体如下。①患者的治疗控制、疾病后果认知及疾病的病程得分比较高,说明患者认识到冠心病是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过往研究[12]相似。患者认为疾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原因可能为疾病发作时出现的疼痛、恐惧感等不适,再次入院引起生理上的不适及经济负担带来心理上的不安。②有研究者指出,疾病感知在预测患者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冠心病患者医学应对模式研究中指出,有治疗史的冠心病患者倾向于屈服等消极应对方式[14]。个人控制维度的得分与治疗控制的得分有差距,可能与多次住院、病情反复造成的负面情绪有关,患者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质疑,自身产生疲劳感,自我管理能力的信心降低。③多次住院激起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欲望,患者认为自己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低。
本研究中患者疾病病程、后果认知、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一致性、时间轴得分与3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多次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对以上各维度均已形成感知,而且感知多为正面感知。感知控制可以预测患者心理困扰的变化,有助于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适应,患者对控制疾病方面(去除病因、延缓疾病等)控制感越强,心理适应越好,进而推动改变自身疾病相关行为;反之,当患者认为自己不具备控制疾病的资源,失去控制感,可能引发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倾向采取逃避、退缩等行为方式[15-17]。另外有研究表明,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态度,提高患者的感知控制能力可有效提高其主观幸福感[18]。这启示我们做健康教育时要告知患者冠心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充分评估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要寻找影响疾病认知的因素,纠正患者消极的疾病感知,从而更好地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归因观念影响患者寻求改变他们状态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来控制他们的疾病。归因模式直接决定着患者应对认知和行为的动力,最终呈现积极的心理调适来面对疾病。以往研究一致认为,患者的疾病感知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采取何种健康管理方式,疾病归因观影响着患者患病后改变生活方式的意愿和倾向性[19-20]。疾病归因有助于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参与运动锻炼,积极治疗。另外正确的疾病归因可减少院前延误时间,把握最佳治疗时机[21-22]。
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的评价。研究证明,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健康促进行为成正相关关系[23]。疾病感知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健康行为和治疗依从性[24]。因此关注可控行为的变化并进行干预,从而重构患者致病危险因素归因情况的方法是建设性的措施。多次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认为食物或饮食习惯、自然老化的过程、高血压、免疫力、缺乏运动、工作过劳是最可能导致疾病的原因,可见患者意识到冠心病作为老年病种常见病之一,是体内外的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的共同结果,认识到相关原发疾病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说明多次住院患者更倾向于将疾病归因于可控的行为因素。疾病归因可影响患者应对疾病的心态[25],患者将疾病归因于可控的行为因素,在适应疾病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保持积极的心态,个人控制和治疗控制认知较强,容易采取行动或更乐意改变相关不良习惯。因此医护人员可依据多次住院患者的病因认知的特点,认真评估患者的疾病感知,明确患者的病因认知,了解其对疾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的理解程度,探讨不良治疗依从性的观念根源,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纠正其错误认知,预防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患者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做到治病、防病双管齐下。
[1]颜君,尤黎明.疾病感知:概念解释及其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24-27.
[2]宋莉,杨进刚,胡大一.冠心病患者的疾病解释[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3):378-381.
[3]王菊,张晓丽,陈琪尔,等.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疾病感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4):272-275.
[4]曾冬艳,胡婷,林细吟,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疾病感知和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3): 16-20.
[5]吉莉.银屑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和应激、应对[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宋莉,胡大一,杨进刚,等.疾病感知问卷中文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适用性和信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 21(12):822-825.
[7]Kaptein AA,Yamaoka K,Snoei L,et al.Illness perceptions and qualityoflifeinJapaneseandDutchpatients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11,72(3): 384-390.
[8]Elwy AR,Yeh J,Worcester J,et al.An illness perception model of primary care patients'help seeking for depression[J].Qual Health Res,2011,21(11):1495-1507.
[9]王盼盼,毕清泉,王维利,等.冠心病患者症状管理的SWOT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27-29.
[10]卢长林,杨进刚.充分重视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2011年美国冠心病和高血压医疗质量评估标准评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增):51-54.
[11]Mckinley S,Fien M,Riegel B,et al.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re reduced by perceived control of cardiac illness[J].JAdv Nurs,2012,68(10):2320-2330.
[12]Petricek G,Vrcic-Keglevic M,Vuletic G,et al.Illness percep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tudy[J].Croat Med J, 2009,50(6):583-593.
[13]Nader M,Mohammad AB,Helen K,et al.The role of illness perception in predicting post-CH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under CABG and PCI[J].Procedia Soc Behav Sci,2012,32:74-78.
[14]李月明,郑梅,梁晓梅,等.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5):647-648.
[15]Bárez M,Blasco T,Fernández-Castro J,et al.Perceived control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a longitudinal study[J].J Behav Med,2009,32(2):187-196.
[16]Hernandez-Tejada MA,Lynch CP,Strom JL,et al.Effect of perceived control on quality of life in indigent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Educator,2012,38(2):256-262.
[17]张丽娣,李乐之.慢性病感知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91-94.
[18]马艳玲,吴苗,刘富香,等.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与疾病感知控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1): 1622-1624.
[19]Chen S,Tsai J,Chou K.Illness perceptions and adherence to therapeutic regimens among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A 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J].Int J Nurs Stud,2011,48(2): 235-245.
[20]French DP,James D,Horne R,et al.Causal beliefs and behaviour change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how are they related?[J].Br J Health Psychol,2005,10(2):167-182.
[21]苏琳,皮红英,郭俊艳,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状况及原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4):149-151.
[22]French DP,Cooper A,Weinman J.Illness perceptions predict attendance at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J Psychosom Res,2006,61(6):757-767.
[23]苏芬菊.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希望、应对相关性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4]周淑贞,肖淑凤.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对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5):313-315.
[25]Roesch SC,Weiner B.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coping with illness:do causal attributions matter?[J].J Psychosom Res, 2001,50(4):205-219.
Illness Percept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AO Gui-ru,WANG Li-zi,XU Zhen-zhen,CHEN Yan-na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Zhuji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280,China
WANG Li-zi.E-mail:wangl_z@sina.co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about illness percep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From July to December,2015,198 in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into hospitals twice or more were enrolled.They were assessed with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Revised(IPQ-R).Results The score of common symptoms was(4.55±1.64).The symptoms,for example,chest pains,uncomfortable feeling in chest,cold sweat,flustered and breathlessness were most frequently experienced and most often identified.For the illness perception part,the scores on subscales of treatment control and consequences were higher than 3,which was the neutral point.For the cause dimension part,the highest scores was(3.38±0.90)in diet or eating habits,followed by(3.38±0.89)in aging. Among these factors,immune factors had the highest mean score,followed by stress factor.ConclusionThe level of illness percep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in the middle level,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The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ati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multiple hospitalization;illness percep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7.02.021
R541.4
A
1006-9771(2017)02-0221-05
2016-06-27
2016-10-31)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507020028)。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市510280。作者简介:毛贵如(1990-),女,汉族,河南周口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二级预防。通讯作者:王丽姿,女,主任护师。E-mail:wangl_z@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