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青河县艺术团现状调查报告
2017-03-13张鑫磊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830001
张鑫磊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 830001)
新疆阿勒泰青河县艺术团现状调查报告
张鑫磊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 830001)
2016年6月3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在王宝龙教授的带领下,登上了前往阿勒泰市青河县的长途汽车。虽然在新疆长大的我已经去过阿勒泰多次,但是这一次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也是我第一次田野调查,还是觉得十分的激动。这次的调查,主要涉及阿勒泰青河县艺术团以及阿勒泰市艺术团。采用走访当地文化干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音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了一些哈萨克艺术团表演以及创作的音乐,以及对于艺术团发展现状的调查,并在田野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原计划对青河县周边乡镇,牧场的民间艺人进行拜访,但到达之后由于当时天气原因,未能进行。本报告为此次田野考查工作中对于青河县艺术团现状调查的的阶段性成果。
青河县;艺术团现状;低音冬不拉
一、自然环境
依据对青河县文体局局长的访谈口述进行记录:青河县,总人口6.3万,其中哈萨克民族占76%,是全国哈萨克最集中的县,哈萨克的到来,带来了传统的音乐舞蹈。这里也被评为国家级“阿肯阿依特斯”之乡,“猎鹰”之乡。2009年9月30日,在青河县创下了13288人舞蹈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里的人员情况是:文体局干部职工共94人,其中艺术团的干部和演员50余人。
二、调查现状
在乘坐了9个小时左右的长途汽车后,我们一行人到达了青河县,到达时天色已晚,我们便直接休息准备第二日的调查。2016年6月30日一早,我们集体去往青河县文体局艺术团,进行了调查活动。此次调查工作得到了青河县文体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所有学生和老师,都分别采访了文体局的领导,艺术团的领导与演员,以及文体局的工作人员。最后还在文化局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青河县的博物馆,收集了部分的资料。
1.青河县文体局艺术团调查概况
由于我们去的时间有一部分的领导和演员已经下乡工作不在团内,我们就和余下的演员先进行了初步的交流。他们也为我们简单的表演了一些曲目。在早晨的座谈得知了在这里他们常用的民族乐器有:
【色不孜克】(Sybyzgy-竖笛)
【斯尔那依】ShankubyzШанкубыз(口弦)
【库布孜-kobyz)】
【冬不拉】(Dombira-Домбра)
【节特根(也称节特曼、节特康)】(Jetigen-Жетыген)
以及手风琴。
下午,我们再次来到了艺术团。团长以及文体局的局长还有演员们为我们准备了一台演出。演出为我们呈现了艺术团平时排练以及演出的曲目。基本分为小型器乐合奏,冬不拉独奏和弹唱,独唱,三人小合唱,色不孜克独奏以及传统库布孜演奏。
在演出之后,我们在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文体局的各单位以及博物馆。
在第二天的早晨,由我们的领队王宝龙教授和文体局的阿山局长共同完成了青河县文体局的挂牌仪式,正式的成立了新疆艺术学院驻青河县的实习实践基地。
2.青河县文体局艺术团演出曲目分析概述
从演出的角度去看,哈萨克器乐更加的适合小型的器乐合奏,因为这里就我们看见的乐器而言,各种乐器的音响特色都十分的鲜明,就是这种类似与室内乐的表演形式,对于哈萨克传统的乐器最为合适。我们都比较了解的是哈萨克比较有名的“阿肯”弹唱,以及“黑走马”,在这次的演出中,虽然并没有看到这些,但是冬不拉弹唱以及各器乐的演奏已经比较充分的展现了哈萨克的音乐特色。
在器乐合奏中,以冬不拉和库布孜的出现频次最高,在合奏中并没有见到打击乐的出现,节奏以及律动的部分,也有冬不拉节奏特色鲜明的演奏来完成;器乐合奏的乐曲共五首:全部是以2/4和4/4的混合拍子出现,旋律部分都是由高音冬不拉和库布孜来演奏,少数使用了手风琴,伴奏由冬不拉完成;器乐伴奏演唱记录了一首,加入了杰特根,由演唱者来弹奏,音色与古筝十分相似;主要是用来伴奏,色不孜克主要以其独特的音色作为打底音效来使用。冬不拉独奏三首;冬不拉弹唱八首;色不孜克两首;库布孜独奏一首;斯尔那依独奏一首;女子三重唱一首。
从曲目的数量以及方式上来看,冬不拉的弹唱依旧是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在我们的访谈与交流中得知,其实所有的演员们都会冬不拉,并且无论是不是冬不拉的演奏员,都可以进行弹唱表演。可见冬不拉在哈萨克音乐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无论是伴奏还是独奏,都好像是必要的存在。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始终让我无法找到答案,在当今社会,快速的发展以及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今天,作为民族音乐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或者说是改良,就像我们看到的哈萨克音乐也在改良,原本马背民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就是简单的弹唱对唱,现在也出现了类似于西洋管弦乐一样的大型乐队的演奏,这样的改良和创新是必然的,但同时,是不是也就失去了很多民族音乐原有的民族风格。到底在发展创新与保留民族元素上怎么取舍或者说是怎么样融合,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演员中,有一位演员为我们演奏了三首他原创的乐曲:库布孜独奏《狼与牧羊犬》、斯尔那依独奏《风》、色不孜克独奏《河》。这位演员叫做米兰别克。三首乐曲都是他自己创作的。
库布孜独奏《狼与牧羊犬》,这首作品让我影响深刻。使用了一把传统的库布孜,在中间还挂有摇铃。用一把库布孜同时做出了大风呼啸而过的声音,狼的嚎叫,牧羊犬的犬吠。音效十分的真实,在听的同时仿佛是真的出现了狼和牧羊犬在狂风下撕斗的场面。没有固定的节奏节拍,没有标准的律动,也没有太多规整的旋律,但是这样的音乐就是可以直接进入人心里。在后来我与他的交流中得知,他进行创作的乐曲,大都是来源于生活中听到的和看到的,并没有什么专业的作曲技术,而是尽可能的通过手中的乐器,将听到的声音还原,然后再组合成心理想要的形象,这就是他心中的音乐。这也让我明白了,以前所知道的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即兴性,画面感,都是怎么来的。也许这样一个作品代表不了全部,但是这也是民族音乐大河中优秀的创作,给我们带来的也是在创作理念中重要的启示。
人文环境,生活条件,造就了不同多样的创作,这样的还原声音本色的音乐创作,也是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的创作方式。
3.在青河县文体局录音室
在这次演出观看完之后,由文体局领导带领我们参观了文体局各单位,其中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在文体局中还有着一间数字化的录音室。原本以为民族音乐艺术团体中不可能会用到这样比较现代化的音乐音响设备。在与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后,我得知这间录音室是专门为了团里的音乐创作和制作所投建的,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将团里所排练的音乐进行录制,完整的以音响化的形式保留现在所掌握的民族音乐。同时,在团里的演员有创作的作品之后,可以第一时间在这里进行Demo的录制,使得创作出的作品先以音响的形式进行留存,这对于团内的音乐创作以及音响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也看到了几件与之前看到的有所不同的民族乐器。一只“巨型”冬不拉。据介绍,这是一只低音冬不拉,有三根弦,定弦法与低音提琴相同。在初接触后我发现,其演奏方法与功能也应该与低音提琴是一样的,在乐队中负责最低声部的音响。但是我在试着弹奏了之后发现,由于材质以及弦距的问题,演奏的方法比较有局限性,音量也不是很大,在单独发声时我无法确定这样的低音音色在乐队中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以确定的是,低音冬不拉与低音提琴最大的不同是。低音冬不拉是没办法用弓来拉响的,只能用手或拨片来演奏,为弹拨乐器。其实这样的疑惑在后来去到阿勒泰文工团的时候,已经得到了解决。在观看他们乐队的排练时,看到了低音冬不拉的使用,恰巧的是同时也有一架低音提琴同时演奏。在观察两者使用的乐谱后发现,两个乐器的音域,演奏,在都使用拨弦的时候是完全相同的。而两者最大的不同是,音量,在没有扩声设备的情况下,以我的听觉来说,低音冬不拉是基本上听不到的,而低音提琴的音响更加的浑厚。由于没有使用硬件设备测试进行测试,单纯的将二者的音响进行了比对,发现低音提琴的低频振动更加的饱满,由于超低频的振动远超过同时在场的低音冬不拉,所以才造成了没有扩声设备下,低音冬不拉的音响会听不清楚。但是在音色上,低音冬不拉有着一种独特的声响,这种声响在哈萨克乐队的演奏中是非常融合的。
通过这样的比对我也发现,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中,也会出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处,产生创新的音乐。无论是在创作上,乐器上,以及思想上,时代在进步着,民族音乐以及这些艺人们也在不断的进步着。
三、小结
在这次青河县音乐考察当中,收录搜集的音乐音响资料,使我有着很大的收获,一方面让我看到了民族音乐在不断的向社会化,团体化和职业化进行,也看到了民族音乐的表演者和创作者都在为了自己民族以及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发展上做主自己的努力。这让我也在思考,作为音乐研究工作者,应该努力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导师和前辈的指引下,更加深入的,为音乐研究做出不懈的努力。虽然在这次调研中,虽然时间不长,收集到的资料也不多,但是听到了一部分优秀的音乐作品,也看到了实际的民族文化。在后来的资料整理工作中,我也发现了田野调查工作的难度,在这次学习中,也发现了音乐创作中不同的视角。因此,十分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将会使我们音乐研究工作者都更多的参与到研究、传播、保护的工作中来,让优秀的艺术作品发展下去。
张鑫磊,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当代音乐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