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时重大任务多,这个派出所怎么应对?

2017-03-13倪星黄桂圳

廉政瞭望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层巡警警员

倪星++黄桂圳

我 国的政府组织体系采用了典型的科层体制组织形态。然而,它却面临着来自运动式治理机制的冲击,其特点是,打断、叫停常规运作过程,代之以自上而下、政治动员的方式来调动资源、 集中各方力量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2013年7月15日至8月4日,研究者对 S 区公安局除正副职外的3381名在编警员进行了20天的工作记录,辅之以各岗位资深警员深度访谈等,从个案考察 “工作打断”对基层警察组织及成员的影响,及其应对举措。

“常设+机动”应对突发事件

当地警员介绍,公安机关需要经常承担上级指派的安保任务。然而每次任务的执行周期、 工作重点、 具体对象和措施等信息均超出了本级公安机关的预知范围,体现出 “能有大估计,难有细安排”的特征。

工作日志记录期间,S区公安局共参与了四次全局性的安保工作,分别为: 2013年7月17日“本市城市管理升级考评”该区当日安保;7月22日 某村安保工作;7月28日 ,区有关部门安保工作;8月3日区体育馆“群星演唱会”安保。

“相关问题,都是上级指派、我们全局配合。上级领导重视,九月份开始直到次年春运结束都很忙。而在应对策略上,原本警察的分工是很明确,而且本职工作压力也大。S区警察长期少编缺编,临时性任务一来,我们也要‘看菜吃饭 。”

“国保(国内安全保卫)大队负责安保,人员不多,上级来任务他们才牵头做安保。所以办法就是(派出所)巡警中队作为机动力量进行补充,因为他们平时的工作弹性较大 。”区公安局一名副局长说。

根据记录数据不难发现,该局派出所巡警中队的日均工作时长在派出所各中队中并不突出。除两个派出所巡警中队略高于平均數之外,其他中队均低于派出所平均工作时长。但在四次安保活动当天,各派出所巡警中队警员的工作时长均有大幅度提升,远高于其平均工作时长,且基本都保持在日均11个小时左右。而其他中队变化并不显著。

而全局层面,四次大型安保活动中,派出所巡警中队工作时间的增长幅度(39.07%)同样远高于其他警察单位。

由上述数据统计可见,“常设+机动 ”的警员配置模式缓解了常规科层治理与运动式治理对警力资源配置的矛盾要求,成为区公安局灵活应对上级安保任务的警员资源储备手段。

“我们这里有个玩笑话,巡警中队是‘老弱病残 :年龄偏大退下来的到我这里;做不了刑侦、经侦、技侦的来我这里;身体有疾病的、因公负伤的也在这里!这是我们局人员结构安排的一个办法,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巡警中队中队长说。

巡警如何“忙里偷闲”?

虽然安保对该巡警中队造成了工作负担,但从平均数据而言,警员日均工作时长并不突出。由此推断,常规工作期间,巡警中队存在某种工作负荷减压策略。

根据工作日志,S区公安局10个派出所巡警中队耗时前五的工作事项中, “值班备勤”与“执勤巡查”为固定任务,每名警员每周须承担48小时(连续)的值班备勤任务和两次共8小时的执勤巡查任务。而占比最高的“巡逻防控” 和第四的“便衣预伏”则自主性较高,成为平衡工作强度的主要手段。

“巡逻防控,就是根据判断,在必要的时间地点,对可疑的人车进行盘查;便衣预伏就是配合刑侦,接头踩点等,看看有没有嫌疑人的线索。总之,除了值班和巡查,你要出去还是要在所里,自己把握。”某派出所巡警中队教导员说。

“安保没日没夜,但不经常,我们也懂调节。你再多给我十个人,我也不会嫌多,照样可以把他们的工作排满;你给我减掉一半人,也可以保证基本工作轮转。所以我说,工作压力大了,你就手头工作放一下,出去走走,巡(逻防)控和(便衣)预伏并没有什么指标,但不能说这工作不重要 。”某派出所巡警中队中队长说。

综上,巡警中队在相对模糊的工作结果衡量标准下,通过灵活选择,降低了工作负荷强度,储存了工作时间,并将其投入到由他们主力承担的安保任务中去,实现了工作时间和负荷的总体均衡。运动式治理对常规工作的冲击,便被巡警中队这一科层结构吸纳和消解。

组织关注目标达成,执行者关注工作均衡。这种微妙平衡,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科层组织在不同治理逻辑和不同组织层次之间的张力和消解应对过程。

猜你喜欢

科层巡警警员
聪明的警员阿灵
公司的“科层文化”现象
漂亮的还击
论科层制的困境及扬弃
——基于马克思和韦伯文本的研究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另一种可能:非科层模式①
美国大学治理理论模式:边界及其缺陷分析
被识破的装扮
唯恐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