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恩贝创新产业链扶贫

2017-03-13陈文波

民生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汪洋贫困人口产业链

陈文波

因为产业链精准扶贫,众多农民的生活因之而变,人心因之而聚,环境因之而美,产业因之而活,实现了企业兴、农民富、环境美的多赢。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作为一名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非常期望能通过康恩贝产业链扶贫的实践,为东西联动、精准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径。”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在谈到自己参与精准扶贫的感悟时写下的话。

作为知名药企康恩贝的掌门人,胡季强带领他的团队近年来参与扶贫攻坚战,探索出了一条产业链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

一年前与副总理的对话

去年3月6日下午,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浙江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会上,胡季强作为发言代表之一,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产业链扶贫机制》为主题,介绍了康恩贝积极参与国家扶贫攻坚战,实施产业链扶贫的实践和经验,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得到汪洋的高度赞赏。

在发言过程中,汪洋问胡季强:“你们是否有种植基地周边的贫困人口具体数据?你们有没有对贫困人口设档建卡?一些贫困农民往往缺乏劳动能力或技能,不区别对待,可能并不一定真正帮到贫困人口。”汪洋当场建议康恩贝和当地政府合作,通过股份制,让贫困农户用土地使用权入股,让农户通过分红获取稳定收入。

胡季强当场表示:“我回去后,一定认真落实好汪副总理的指示!”

当天的会议结束后,汪洋与胡季强握手并表达了关切之情:“你不但审议发言好、工作也做得好,希望你回去后把企业和产业链扶贫工作做得更好。”

这次与汪洋的对话,让胡季强深受鼓舞,同时也使他重新思考如何真正深度参与精准扶贫这一当前的国家战略。在近一年时间里,他践行着“要把产业链扶贫当成后半辈子的主要事业来做”的承诺,加快、加大了康恩贝集团产业链扶贫的步伐。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胡季强特意撰写了一份长达7000多字的总结材料,梳理和归纳了康恩贝近年来对产业链扶贫的探索和体会。

“2016年扶贫有了质的提升”

据了解,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胡季强回到浙江立即就相关工作做了部署,并在其后多次赴云南基地,落实产业链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

4月,胡季强与云南曲靖沾益区和文山市政府领导进行了讨论沟通,启动了在两大基地所在的乡镇进行全方位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8月,康恩贝和沾益区签订协议,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助力该区炎方乡的500多户、1600多名贫困人口在2016年实现脱贫,并形成长效的造血致富机制。同时,帮助基地乡村建立“小康乡约”,以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道德修养。

“由产业链入地、农民收入入袋,到扶贫入户、文化入心,康恩贝的精准扶贫工作在2016年有了质的提升。”胡季强这样评价康恩贝在过去一年的扶贫工作。

截至2016年底,康恩贝在云南、浙江等地共流转、租用土地近12万亩,累计投入资金逾10亿元,建设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基地,构建起了“种植—提取—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 惠及当地困难农户接近2万户,每年每户可因此增收1.5万~7万元(个别土地、劳动力多的可达8万~10万元)。

因为产业链精准扶贫,众多农民的生活因之而变,人心因之而聚,环境因之而美,产业因之而活,实现了企业兴、农民富、环境美的多赢。

胡季强表示,作为浙江省最大的中药企业和药品制剂工业企业,把产业发展和对农村农民扶贫相结合是康恩贝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为全面脱贫攻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名企业家最深沉、最厚重的担当。”他说。

在云南再造百亿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未来4年内,康恩贝集团将以云南为重点,持续推进产业链精准扶贫,计划到2020年,在云南、浙江等地累计流转、租用土地达到20万亩,其中自有银杏种植基地+带动农户种植银杏共16万亩,中药材和药用珍稀植物4万亩,将投入资金20亿元,实现工农业产值40亿元,在云南再打造一个百亿产业集群。

同时,康恩贝将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从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进一步向服务端延伸,通过建设银杏庄园、银杏生态文化产业园等,让“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真正落地,带动特色旅游发展,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通过以上各种举措,帮助10万贫困人口脱贫,惠及100万农民。

康恩贝将其实施的精准扶贫措施归纳为五大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

通过产业发展,云南曲靖沾益炎方乡村民变为了产业工人,除流转的每亩土地每年有500元租金外,每天还有在地里打工的劳务收入,公司基地所在的来远村由原来的炎方乡贷款第一村变为存款第一村。村民郝宗發一家4口人,有耕地80余亩,原来纯收入只有1.3万元,土地流转后,租金加上劳务收入,每年纯收入达8万余元,5年时间就还清了所有贷款,还建起新房,并买了轿车。

根据康恩贝和沾益区政府签订的协议,由区政府牵头,以炎方乡建档立卡484户贫困户为主体向信用联社贷款,户均5万~20万元。康恩贝作为担保平台,以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获得小额到户扶贫贷款,贫困户自愿以所贷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希美康公司,参与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开发。对获得贷款的贫困农户,康恩贝负责按期偿还贷款,并按不低于6%的利率每年定期定额兑现给农户进行分红。

康恩贝在总结其对扶贫路径的探索时,这样写道:

“产业链扶贫”成功地将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有机衔接起来,通过自建原材料基地等方式,将帮扶企业和被帮扶村(农户)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将产业链牢牢根植于农村,将产业链从第二产业延伸到第一产业,既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分享收益,又让产业在扶贫实践中取得发展,促使产业链末端效益源源不断地回溯至产业链源头,成功地将贫瘠土地多、老弱劳动力多等致贫因素转化为增收致富的优势资源,实现了“富民强企”的双赢目的。

这或许值得其他地区或企业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汪洋贫困人口产业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产业链春之奏鸣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亘贯古今的汪洋台
汪洋之中一条船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汪洋湖是我们的好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