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

2017-03-13

世纪人物 2017年3期
关键词:蒋英钱学森回国

从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至今,中国的航天事业已走过61年,在这期间中国的航天技术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成绩傲人。我们在为祖国走向科技强国道路而激动的同时,不禁想起一个人——钱学森,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和“中国导弹之父”,由于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在美20年没买一美元保险

辛亥革命爆发两个月后,钱学森在上海出生,民族的危难成为他人生最初的记忆。为了救国,中学毕业的钱学森和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一样,选择工科作为人生奋斗的方向。1934年夏,23岁的钱学森完成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的学业,考取清华大学留美预备班。一年后,他远渡重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硕士学位。

带着为国争光的一股冲劲,钱学森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硕士学位。1936年,他转学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教授,3年后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其老师的指导和合作下,他开始了高速飞机的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参与了大量工程实践,并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钱学森声名鹊起,成为和冯·卡门齐名的著名科学家。美国军队邀请他讲授火箭和喷气技术,美国空军以他的《喷气推进》为内部教材。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年青的正教授,拥有了许多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地位、名誉和舒适的生活。

然而,他却从未准备在美国长期生活,他清楚地知道,这里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遥远的祖国才是他永远的家园。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没有买一美元的保险。他将风洞原理应用于风车发电的实例计算中,选取的高度是从海平面起到海拔8公里以上,这正是他的祖国——中国的自然条件。

多年以后,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948年祖国解放事业的胜利在望让他看到: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临!他欣喜若狂,开始了紧张的归国准备。

然而,归途,竟是那么的坎坷。

漫漫回国路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商议着如何早日回国服务。第二年夏末,他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笔记本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海轮,随即准备全家乘坐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回国。然而,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意料到这次回国路却如此漫长。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頓·维奥斯特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国。” 与此同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钱学森被无端地怀疑为共产党。

根据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的指示,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的新中国。后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他,把他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进行残酷地精神上的折磨。最后在美国友人的帮助,移民局不得不将其释放,但仍然对他进行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1955年5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消息。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了出去。信件很快转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上。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美国总统轮船公司(American President Lines)的克利夫兰总统号(Pres. Cleveland)经香港于10月8日折返中国。他回国时,一二等舱船票已卖完,他不顾远涉重洋的辛苦,毅然而然买了几张三等舱的船票,为了想要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中国航天事业起飞

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60年,在他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这是谁也不曾想到的,刚成立的中国,航天事业犹如一张白纸却能在短时间取得如此的成就。

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参观期间,钱学森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赶到学院接待他,在参观到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时,陈赓问他:“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陈赓听后哈哈大笑,激动地握着钱学森的手说:“要的就是您这句话!”

回到北京后,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组建力学研究所的建议。1个月后,力学研究所即宣告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他起草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钱学森的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国家航空工业委员会,同时授命钱学森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在钱学森归国一周年时,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宣布成立。钱学森给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开始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1957年2月,周总理签署国务院命令,正式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第一任院长。

期间,他还参加了《19 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远大规划。钱学森担任了由12名科学家组成的综合组组长,规划制定了57项重大研究任务,其中,特别把发展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作为重中之重的最急需项目。这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7年秋,苏联成功的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一个月以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这个标志着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胜利的事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中国也开始了导弹仿制工作.

然而1960年,就在我国仿制导弹工作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时候,赫鲁晓夫下令撤走全部苏联专家,并带走了导弹研制中最关键的图纸。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定,要自力更生,发展我国的尖端技术,一定要争口气,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立足国内,无论如何也要把自己的导弹搞出来。

1960年6月10日,也就是苏联专家从中国撤走仅仅17天,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用工程控制论作为指导,用国产燃料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一个多月后,国产近程导弹也相继升空,高准确度地命中目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而与此同时,实现两弹结合,使中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导弹核武器的艰巨任务摆在了钱学森的面前。

這是一次连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感到有些担心的任务,而这个在当初被认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让钱学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如果出现一点失误,就等于在自己的头上扔下一颗原子弹,这伤及到的将是自己的祖国和人民。顶着这样的压力,钱学森在基地上连续工作了一百多天。

1966年10月27日,亚洲上空爆响了一声春雷,中国的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了真正的核武器。外电纷纷评论,罗布泊的巨响震动了全世界,中国闪电般的进步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

而在这之后的1970年,当中国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划破天空,飞临北京上空时,成千上万的群众一下子平静下来,大家都侧耳聆听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太阳升的清脆乐声。这也是自两弹以来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又一大贡献,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妻子伉俪情深

如果说,钱学森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大山的话,那么,妻子蒋英就是丰碑旁的一片绿阴,大山上一片植被。他们用科学与音乐,组成了美丽的二重唱,给世界留下了无尽的回声。

蒋英之父乃著名军事家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为知交,早年两家过从甚密。儿时,钱学森和蒋英玩耍时,共唱一曲《燕双飞》,殊料,这一唱,竟成为他们相伴一生的衷曲。蒋英和钱学森于1947年在上海结婚,在一起相处了62年。他们的相识、相恋有着传奇色彩。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跟随父亲远赴欧洲,在德国柏林上学,两人虽然相隔万里,但相互的书信传情,更加深了两人的情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英到了美国,但二人都把事业看得比爱情更重要,当时,钱学森已经三十多岁,蒋英也有二十四、五岁,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再次推迟了婚期,直到1947年,他们才在上海举行婚礼。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那些岁月中,家境状况很糟糕,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正是这段时间,钱学森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制论》,这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钱学森爱好音乐,尤其是在蒋英的艺术熏陶下,他对音乐艺术有了更深沉的感悟,也给他的科学事业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共同的志趣,使两人的感情生活更加和谐温馨、多姿多彩,也使他们的事业相得益彰。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蒋英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每当登台演唱时,蒋英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请他欣赏,请他评论。有时钱学森工作忙,不能去听,蒋英就录下音来,带回家,待他休息再放给他听。

后来,为了照顾钱学森的工作与生活,领导安排蒋英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歌剧系担任领导并任教。蒋英只好放弃自己最喜爱的舞台生涯,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培养学生。到了晚年,夫妇两人依然生活得富有情趣,非常充实。

1991年,中共中央在为钱学森举行的颁奖仪式接近尾声时,钱老忽然话题一转,谈到了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在1950年到1955年美国政府对我迫害期间,她管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 钱老对夫人一往情深的这一番话,得到在场人的热烈掌声。

链接

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授予钱学森最高荣誉“杰出校友奖”(但直到2001年12月,钱学森才正式接受这一荣誉)。

1991年,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7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09年3月28日,他被授予“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之“终身成就最高荣誉大奖”。

2009年4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113年校庆,钱学森等四位校友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

2007年,他被評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09年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授予钱学森“中国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

2003年,江苏新课标将他回国的感人故事编入课文,编制第十一册第19课。

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的成就,与父亲钱均夫的教导不无关系。钱学森曾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一天,5岁的钱学森问父亲:“《水浒传》中的108个英雄,原来是天上的108颗星星下凡的。那人间的大人物、做大事的人,是不是都是天上的星星变的呀?”父亲认真想了一下,回答:“《水浒传》是人们编写的故事。其实,所有的英雄和大人物都不是天上的星星。他们原本都是普通人,只是他们从小爱学习,有远大的志向,而且又有决心和毅力,不惧怕困难,所以就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钱学森听后大受鼓舞:“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走完了他“英雄”的一生,享年98岁。

猜你喜欢

蒋英钱学森回国
为蒋英女士题照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钱学森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钱归你,奖(蒋)归我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钱学森
钱学森的青梅竹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