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归国自首犯,量刑为何大不同?
2017-03-13
廉政瞭望 2017年2期
据《人民日报》报道,农历新年前夕,曾潜逃海外多年的辽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获刑8年。同日,江西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原股长李华波因贪污被判无期。社会危害性相当、犯罪行为类似的两案,为何裁判结果相差甚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中华认为,依照刑法,“数额”并非影响刑罚轻重的唯一因素,真正影响和决定两案刑罚轻重、裁判结果差异的因素,一是犯罪人回国接受审查、裁判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其程度,二是赃款赃物的追缴情况、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客观结果大小。
据了解,李华波潜逃新加坡4年,是“百名红通人员”名单中的2号涉案人,其在被外国司法裁判有罪、被剥夺永久居留权后被遣返回国。与李华波不同,王国强系被“劝返”,其投案自首的主动性、积极性程度相对较大,为国家节省司法成本也更多。另外,其到案后、特别是在庭审阶段完全认罪、悔罪表现好。因此,法院给予其较大幅度的从宽处罚。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林维认为,对比两案,说明只有更积极主动归案,真诚悔罪;积極退回赃款,避免损失,才能获得更为宽大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