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时代留下更多精品
2017-03-13黄璜
黄璜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0年成立至今已经有37年的历史了,这家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的出版社一直高举大学出版的旗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凝聚清华大学校内外丰富的出版资源,踏实奋进,追求卓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华出版品牌,积累了深厚的出版文化底蕴。
步入建社的第37个年头,对于清华大学出版社来说,2016年是收获的一年。这一年里,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出版集团为目标,稳步推进集团化进程,加快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推动编辑、出版、发行各项工作的创新,在图书出版、数字出版、“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骄人业绩,有力推動了出版社整体利润的增长,各项经营指标较去年稳步增长,发货码洋达到13.18 亿元,图书、期刊获奖数量进一步创下新高,期刊群学术影响力提高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基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统一的根本原则,更多的出版社开始注重新书品种数的控制,打磨精品图书,严把质量关,在出版结构优化方面集中发力。在这种情况下,年初清华大学出版社就针对不同出版领域,加强图书运营管理,狠抓图书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激发编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涌现出《机器学习》《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第2版)》《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图书。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共有7种图书获“2015中国好书”、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等重要奖项;《中国深空测控网: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等13个项目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出版基金资助;《物理摩擦学》等9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在数字出版方面,经历多年探索实践之后,清华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音像电子与数字出版分社细致布局,整合资源,通过举办“十三五”规划研讨会、电子书营销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内建队伍,外拓市场,探索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服务商转型升级之路;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书问搜索、智学苑数字教学服务平台等项目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尽早实现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出版“走出去”成为增进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的今天,清华大学出版社凭借清华大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直活跃在国际科学技术出版和学术出版的前沿。在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注重“走出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海外落地出版的图书品种数量稳步增长,同时产生了比较好的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得到较大幅度增长。《钢筋混凝土的高温性能试验及其计算》等十种图书获“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云制造》等三种图书获“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资助。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正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在接过“2016年度书业评选·年度出版社”的奖杯后所说的,“出版的历史就是出版社出版好书的历史。名社一定是由名编辑和名书、名品组成,一个好的编辑一定与好书联系在一起。清华是个著名品牌,我们清华出版人,不仅要用好这个品牌,更要对得起这个品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们的时代,为今天的社会,留下更多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