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双一流”莫再走老路

2017-03-13熊丙奇

环球时报 2017-03-13
关键词:北大清华弊端双一流

熊丙奇

在昨日举行的人大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

从我国宣布启动“双一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时起,“双一流”就引起全社会关注。从目前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关注程度看,“双一流”有变为大学新的身份标签的可能。

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果北大清华没有入围“双一流”,这会对它们产生什么影响,北大清华还是北大清华吗?如果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入围“双一流”,另一所没有入围“双一流”,这两者有什么差别?

如果认为入围“双一流”,是政府部门对办学的肯定,学校会有更高的办学地位,那就把“双一流”标签化、身份化了。而如果这只是获得一个项目的支持而已,那么就需要用好资助经费,社会专业机构要评价使用资金的效果,接受公众监督。

我国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克服“985”“211”建设的弊端,其中的最大弊端就是身份固化。高校争着进“985”“211”,首要是获得“名分”。这也是我国教育和学术评价功利化所带来的问题。比如,学者申请科研项目、入选人才计划,本来只是获得资助,以便做更好的研究。可是,现在只要申请到项目、入围了计划,任何事没做,好像就已经“功德圆满”。于是,针对高校的“工程”,在立项时,无不上演“跑部”行动,针对个体的计划,公关、包装也屡见不鲜。

“双一流”建设一定要扭转这种现象。为此,教育部门需要改变传统做法,有全新“双一流”思维。首先,应废除高校的“985”“211”身份。其次,遴选“双一流”项目,不能再搞行政评审,看学校身份,而应谁做得好就给谁做,这需要进行第三方专业评价。

世界一流大学只能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产生,而不是靠政府计划,给予特殊的身份、地位而来。▲

(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北大清华弊端双一流
张银珍: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跟踪导练(四)
北大清华开放课程学分互认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探讨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USNews2015全球大学排名:北大清华跻身前百
标榜状元多 荣幸之外可有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