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高原现象”对化学学习的影响

2017-03-12张雪

林区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高原效能

张雪

试述“高原现象”对化学学习的影响

张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哈尔滨150025)

很多学生步入高中学习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一开始学习动力充足,兴趣浓厚,成绩进步较快,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成绩进步缓慢,更有甚者出现成绩倒退现象。”分析高中阶段造成化学学习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化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并取得新的突破。

化学学习;高原现象;形成原因;解决方法

“高原反应”本指一种自然现象,是指当人达到一定海拔高度后,体内因缺氧而产生的生理反应。“高原反应”在心理学中还有另一种定义,“是指在不断学习掌握技能的历程之中,初期的进步较快,练习时长与练习成果之间的关系曲线迅速上升,经过一段训练后,这条曲线开始上升缓慢,最后基本呈现出水平状态,以致出现练习成绩难以提升甚至止步不前,这就是所谓的‘高原现象’”[1]。

一、“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知识方面

1.知识点混淆不清

学生在刚进入高中学习时往往有很多不适应,主要是因为中考化学卷考查的更多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背诵能力,学生只要记住相应的知识点就能答题得分。到了高一阶段,接触的高中化学第一章就是“物质的量”的学习,学习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大大增加了计算题的数量,一向以背诵为主的化学学习难度加大。

例如,高一新生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教师会给出新的公式,如果学生对初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教师又没有进行区分“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时,学生就容易产生困惑,为什么有两种表示物质的浓度的方法,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

2.解决策略

教学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克服初入高中阶段化学知识方面产生的“高原现象”,根据心理学中“登门坎效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提出一个只要比之前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时,再通过鼓励式教学法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也容易达到。可以说“登门坎效应”蕴含的是理性教育的智慧,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处见匠心。在初中化学阶段,第九单元“溶液”的学习中,介绍了从宏观角度粗略地表示物质浓度的公式:溶质质量分数,而高中化学必修一中介绍了从微观角度表示物质的浓度的公式(其中溶质质量分数用w表示),教师在必修一讲解此公式时必须要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与联系,要重点讲解如何由初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推导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以解决疑惑。

(二)心理方面

学生出现“高原现象”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受较低层次需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2]。教育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人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人进行了5种基本需要的区分,分别是指:(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把学习的需要分为求生学习需要,求知学习需要,发展学习需要3个不同的层次。一般情况来说高中学生都是因为高考要求才学习各个学科,属于被动式学习,不是出于本能的求生学习,也不属于从兴趣角度的学习,学习动机不强,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背诵,不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原理入手,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任务量,即使记住了化学方程式,也不能很好地完成金属方面的计算题;也有的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化学方程式的背诵上,造成课堂听课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导致了化学成绩的下降。

(三)教师方面

1.及时作出反馈并进行课后辅导

根据心理学“皮格马利翁”效应,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地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学生是否喜欢某科老师直接关系着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也不能只照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习稍差的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的进度,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2.擅于总结知识及做题规律

教师在教学时要擅于总结知识,整理知识框架,用“概念图”方法清晰明了地对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例如,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金属Cu是不能和酸反应的,而在高中阶段,金属Cu是可以与浓硫酸、硝酸进行化学反应的。

初中阶段认为金属Cu不与酸反应,其中酸指的是稀盐酸和稀硫酸,而铜是可以与氧化性强的硝酸进行反应的,根据硝酸的浓度不同,分别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铜也可以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讲到此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如果不进行总结和对比,就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点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突破“高原现象”的对策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他将“自我效能”这一概念界定为“个体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信念”[3]。也就是说可以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学习动机”理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越强烈,成功率越大。正如大教育家孟子所说的培养“大丈夫”理想人格的途径中的一条——“持志养气”。一个人有了好的理想便有了好的精神状态来追求和实现理想。处于“高原期”的高中生们,此时他们缺乏自己能够做好学习这件事的信心,这时教师要做的则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信念,让他们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从而早日突破“高原现象”。

1.心理牵引——平心静气

教师要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让学生知道,“高原现象”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此现象实则必然,并非偶然,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学习阶段。一颗焦躁的内心是无法安静地学习的,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能有所进步。

2.合理归因——勇往直前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认为,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系统讨论,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纳为以下6个因素:(1)能力高低;(2)努力程度;(3)任务难度;(4)运气好坏;(5)身心状态;(6)外界环境。一些高中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对学习丧失信心。此时教师应主动找学生进行交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运用“成败归因理论”分析考试失分的原因,以重拾信心。

例如,教师在讲解选修四——原电池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CAI教学软件,用Flash动画的形式,形象地表示离子之间电子的移动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既生动又有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当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时,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达到顶峰状态,恰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惑,这时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因素,帮助学生度过学习的难关。让学生知道,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们不是孤立无援,他们还有父母和老师,让他们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1]祝全.高原现象的认识和克服[J].前沿,2012,(18).

[2]王延寿.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4,(7).

[3]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Influence of"Plateau Phenomenon"on Chemistry Learning

ZHANG Xue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Many students entering high school will experience such a stage:“in the beginning,they have engough learning motivation,strong interest and make progress rapidly,with the depth of learning,their learning progress is slow,and even backsliding.”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reasons of“plateau phenomenon”on chemistry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to help students overcome plateau phenomenon in chemistry learning and make a new breakthrough.

chemistry learning;plateau phenomenon;reasons;solution

G633.8

A

1008-6714(2017)08-0091-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42

〔责任编辑:李海波〕

2017-05-08

张雪(199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育学硕士,从事学科教学(化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高原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高原往事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