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宗教教育的艺术特色与启示

2017-03-12赵微

林区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艺术

赵微

西方宗教教育的艺术特色与启示

赵微

(西南医科大学思政部,四川泸州646000)

西方宗教教育在政治认同、社会教化和道德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通过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西方宗教教育强调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宣扬对超自然物的尊崇,并借助音乐、壁画、雕刻、文学故事等艺术手段形象地展现虚幻世界,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情感性、形象性等艺术特色。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其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西方;宗教;艺术

西方宗教教育在本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西方宗教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宗教内部本身,而是将整个国家、社会的宗教倾向与对人民的教化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政治认同、社会教化和道德养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功能。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借助艺术手段强化教育效果,是西方宗教教育的一大特色。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化其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一、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宗教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宗教与艺术两者几乎同时产生,艺术起源于原始宗教,诸如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最初主要是以一种巫术(宗教)活动的形式得以展示。同时,它们在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上也有某些共通之处,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两者联系密切的内在认识论根源。

首先,从探究对象看,两者均注重对人的研究。艺术来源并反映社会生活,因而必然将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作为自己反映的主要对象。与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对人的研究不同,艺术是对人进行整体把握,尤其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探求、展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丹麦文艺理论家勃兰兑斯因此把艺术创作视为“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宗教虽说是现实社会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但其探究对象归根结底还是人,是对人的灵魂和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早就指出,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宗教的价值在于寻求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认识你自己”据说是悬挂于古希腊德尔裴神殿的箴言,也是宗教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其次,从表现过程看,两者均注重情感渲染。以情动人,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古今中外艺术家、文论家对此多有阐述。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则明确指出“艺术就是感情。”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更是把表现情感上升到艺术本质的高度。对宗教来讲,情感同样重要。作为宗教的基石,宗教信仰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信仰者对宗教的情感。具体地讲,宗教信仰并非简单地要求信仰者仅仅在观念上承认超自然物的存在,而是需要通过情感,使信仰者从心理上去体验自身与超自然物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发自内心地认同这种联系,从而获得精神慰藉和心理满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分析宗教本质时,就高度重视宗教情感。恩格斯指出:“宗教可以在人们还处在异己的自然和社会力量支配下的时候,作为人们对这种支配着他们力量关系的直接形式,即有感情的形式而继续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再次,从表现手段看,两者均借助形象表达。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与哲学不一样,艺术和宗教在表达自身时均离不开具体的感性。艺术的根本特征就是以形象来表现生活,并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意志、愿望等寄寓于具体的形象描绘之中。宗教作为一种主观幻想,本应摈弃具体形象,但在实际传播中发现,形象的直观性、可感性、生动性更容易被读者、听众,特别是一些不识字的人们所接受,宗教圣像以及有关神灵故事的雕刻、壁画、文学故事都由此应运而生。这些形象化手段,对宗教的宣扬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宗教与艺术存在的某些共通之处就忽视了两者的根本区别。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是马克思对宗教本质的经典阐述。他认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人们对这种现实的苦难抗议,所以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它规劝人们到天国、到神那里去寻求精神安慰。如果说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那么艺术则是现实世界的折射。黑格尔认为,理想的艺术就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人的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象去创造艺术真实,反映真实人生,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即便那些远离现实的荒诞艺术形式,仍然是主体现实精神的折射,立足点主要是现实,因为艺术家们并不把自己笔下的虚幻世界当作现实。

二、西方宗教教育的艺术特色

西方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的宗教教育主要通过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来实施。在这些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中,强调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注,宣扬对超自然物的尊崇,并借助音乐、壁画、雕刻、文学故事等艺术手段形象地展现虚幻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西方宗教教育的效果。

1.人文性

人文,作为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统称,集中体现于对人的重视与尊重、关心与爱护。西方宗教宣扬人身、心的紧密相联,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具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诉求。在当代,宗教已退出与科学的争论,固守在精神道德领域,关注人的精神危机,在精神领域起主要作用。对人精神生活的关注,正是西方宗教教育的一大鲜明特色。在西方现实社会中,宗教信仰者与日俱增,如在美国,九成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是教徒,四成的人则认为宗教在人们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通过宗教能够寻求到精神的寄托与慰藉,并进而追求神圣、超越自我。这种精神的寄托、慰藉与超越,可使宗教产生对不同国籍、不同人种、不同阶层的强大凝聚力,并形成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

2.情感性

情感来源于人的内心,影响人的思考和行为。通过各种宗教课程及礼拜、祈祷、弥撒、庆祝宗教节日、举行宗教仪式等宗教活动,建立并巩固对超自然物的依赖、敬畏等一系列复杂情感,是西方宗教教育的核心要素。在西方宗教教育中,超自然物被具体称为“上帝”“天主”“圣灵”“神灵”等精神性存在物。通过宗教课程和宗教活动,宣扬信徒的现世和来世均由超自然物根据其现世表现来安排,信徒时时处于上帝的监察中,从而产生对上帝强烈的敬畏感,并进而形成对信徒的道德约束力。这种复杂情感实际上也形成了信徒对上帝等超自然物道德人格的崇拜,因而对信徒的道德引导具有积极作用。

3.形象性

借助音乐、壁画、雕刻、文学故事等方式形象地展现虚幻世界,是西方宗教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作为欧洲艺术音乐源头的宗教音乐,也称之为圣乐(圣歌)。西方宗教活动中的礼拜活动,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吟唱圣乐,通过这种吟唱,不断强化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和祈求,同时也使信徒接收来自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再如教堂里诸多的壁画和雕塑形象,其目的就是让那些不识字的人看,使其理解在书上无法读懂的内容。除此之外,西方现今流行于世的宗教,除了一些教义宣讲外,大都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地传播教义。最典型的代表是基督教的《圣经》,这一宗教经典本身就具有极其浓厚的文学成分,其中的一些故事不但为信徒也为那些非宗教信仰者们所津津乐道。显然,将宗教教义、宗教人物、宗教故事融为一体的音乐、壁画、雕刻、文学故事等形象手段,不仅为信徒,同样也为非宗教信仰的欣赏者们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对宗教的宣扬和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西方宗教教育艺术特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强化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早在党的十七大即被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日趋功利化的当下,在一定程度上,人文关怀的缺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作为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自当以其“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然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的功利化、政治化不断加剧,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避免。其目标旨在使受教育者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虽无可厚非,但受教育者的个人诉求却遭到漠视。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传至“95”后甚至“00”后身上,对喜欢彰显个性的一代人来讲,人文关怀的缺失无疑将成为对他们进行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掣肘。因此,必须强化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下,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运用人文关怀原则,采取针对性的恰当方法,对学生进行契合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健康思想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深入理解人文关怀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途径、手段,将“感性”体会的人文关怀以“理性”的教育模式在受教育者身上充分实施,从而取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建立情感联系的畅通渠道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是以理性精神的灌输为主,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施加影响并予以规范。从效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针对性有余,而亲和力不足,它虽能使受教育者清晰了解自身应遵从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但对其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实践证明,情感的有效联系与沟通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大力提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建立课堂内、外情感联系的畅通渠道。课堂上,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形式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创造条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意见,并予以及时、恰当地回应。对正确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充分肯定和鼓励,对有失偏颇甚至不正确的言论则应循循善诱,进行说理、解释,做到情理交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课堂外,以当前“三全”“大思政”格局的逐渐形成为契机,努力营造社会、高校、家庭的“大协作”氛围,充分利用、整合社会和学校资源,构建家、校交流平台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高校各部门协作以及家校间的沟通交流,达到畅通情感联系目的。

3.注重教育手段的形象表现

思政课要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教育手段的形象表现。艺术,是使思政教育形象化并受到大学生广泛喜爱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实,追述历史,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最早都是用于对人的教化。而今,大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标,教学手段必须有所创新。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艺术,如音乐、舞蹈、美术等形式,使课程内容既有画面感,又有音乐感,使大学生觉得眼前更亮、耳边更动听,从而引导他们读懂中国,感受时代,形成家国情怀。课堂之外,则要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一切有形无形的载体中,如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校园内的各种建筑。尤其是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高校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导向、育人、激励、凝聚、约束的作用。结合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历史文化传统,将高校校训凝练成朗朗上口的格言、箴言或座右铭,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日夜沉浸于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助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王霞娟.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

[3]陈福生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晓婧.西方基督教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5]班晴.西方宗教教育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Artistic Features and Enlightenment of Western Religious Education

ZHAO We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646000,China)

The western religious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ld of political identity,social education and moral cultivation.In our country and even in the world,it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Through the religious curriculum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western religious education puts emphasis on human spiritual life and preaches the supernatural worship.By aid of the image of music,paintings,sculpture,literature and other artistic means,it shows the story of the fictitious world,with distinctive humanity,emotion and vivi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ir affinity,infectivity and persuasion.

western;religion;art

G641

A

1008-6714(2017)08-0073-03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34

2017-04-24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CSZ12016)阶段性成果

赵微(1975—),女,重庆北碚人,教授,法学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艺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