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艮的主体精神及其理论支撑体系
2017-03-12张树俊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论王艮的主体精神及其理论支撑体系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泰州225300)
王艮的学说是“人学”,特别注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王艮的主体精神具体表现在万物之本的主体地位、人定胜天的主导意识、不受约束的主体自由三个方面,其理论以“以身为本”“大人造命”“率由心性”为支撑,形成了包蕴积极用世、好为人师、当量而出、否定听命、人定胜天、大人造命、反对执意、反对束缚、反对灭欲等主张的理论体系。
王艮;主体精神;理论体系
王艮(1483—1541年),原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明泰州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王艮早年读书不多,靠刻苦自学领悟了儒家学说,成为泰州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颇具影响的平民哲学家。可以说,王艮的思想是一种较为完备的“人学”思想,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核心内容。王艮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理论以“以身为本”“大人造命”“率由心性”三大理论为支撑,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一、至尊之身:获得万物之本的主体地位
王艮主体精神的第一大支撑理论就是他的“以身为本”理论。王艮把身、家、国、天下视为“一物”,认为在这“一物”中,“身”是本而“国家、天下”是末。正因为“身”为国家、天下之本,所以“身”更加尊贵,“身”的主体地位也更加突出。以此为出发点,王艮提出积极用世、好为人师、当量而出的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价值、能动力量和尊贵地位。
(一)积极用世,突出人的主体价值
王艮倡导积极用世,主张“见龙”即“见世”。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王艮反对做隐士,认为“隐者之流,不得为中正之道”(《与薛中离》,本文所引王艮著作原文均见泰州图书馆藏、袁承业所编明刻清修本《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潜”就是静,而“静”则是“无为”。在王艮看来,这种“无为”只顾独善其身,而不顾他人及社会需求,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他明确指出:“‘隐’则如丈人、沮、溺之徒,绝人避世,而与鸟兽同群者是己。”“丈人”“长沮”和“桀溺”都是春秋时的隐士,这些隐士“绝人避世”,只是为了表白自己不与世俗同流的心志,是一种利己不利人的行为,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感,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潜而不见、弃天下于不顾。王艮常说:“危其身于天地万物者,谓之失本”。其实,王艮还有一句话,这就是“洁其身于天地万物者,谓之遗末”。失“本”不对,遗“末”也不对。因为“末”是天下国家,所以人这个“本”也应当把这个“末”维护好,这就从长远的角度说明了“见龙”的意义。王艮自己就是一个对社会充满责任感的人。他29岁时做了一梦,“梦天坠压身,万人奔号求救”,于是他独奋臂托天而起;他看到日月星宿失乱而无序,就亲自排布,使之恢复原状。王艮不过是托梦言志,借此表达他纾解民困和关怀民生的迫切心情。在40岁时所作的《鳅鳝赋》中,他将身处悲惨境况却麻木不仁的众人比喻为鳝,而将充满使命感和精神活力的自己比喻为使鳝焕发生命力、像神龙一样的泥鳅。他借泥鳅奋身化龙、救鳝脱离牢笼,表达了自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宏大志愿。纵观王艮一生,他的以身为本、百姓日用是道等理论固然很重要,但他最为人们所敬佩的是那种救国救民、安民安天下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好为人师,突出人的能动力量
王艮是一个“好为人师”者。王艮十分强调“为师”的作用。他对《礼记·学记》中的“学为人师”做了阐发,“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出不为帝者师,失其本矣;处不为天下万世师,遗其末矣。进不失本,退不遗末,止至善之道也”“出不为帝者师,是漫然苟出,反累其身,则失其本矣”“处不为天下万世师,是独善其身”(《语录》)。王艮认为,教育是“位天地,育万物”的“尧舜事业”(《语录》)。所以他始终把为师看着积极用世的一种具体表现。他常以孔子自比,言称“孔子曰:‘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只是‘学不厌,教不倦’”(《语录》)。王艮认为,无论是出还是处,都必须讲学行道,为天下万世师表,才能实现济世救民的人生使命。他说:“孟子道‘性善’,必称尧舜;道‘出、处’,必称孔子。”王艮一生献教,终而无憾。从嘉靖六年至十九年(1527—1540年),王艮在安丰讲学达13年之久,从不懈怠。他晚年多病,但四方求学者一天比一天多,王艮仍扶病就榻讲论。临终前,他对王襞说:“汝知学,吾复何忧?”又对学生们说:“汝有兄(指王襞)知此学,吾复何虑?”(《年谱》)无一语提及他事,真正体现了“诲人不倦”的精神。
(三)当量而出,突出人的尊贵地位
王艮虽然主张积极用世,但他又认为,积极用世是有条件的。比如是否“出”,必须慎重考虑,“当量而后入”(入世,即“出”)。他认为,该出则出,该处则处。而什么时候“该出”,什么时候“该处”,主要看“道”“身”两个方面。王艮认为出与不出,首先要看天下是“有道”还是“无道”。王艮常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人者也。”(《语录》)其次要看是否能够尊身、保身、安身。尊身就是要抬高身价,因为天下万物中,身是最尊贵的。为什么“身”是最尊贵的?一方面,“身与道原是一件,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答问补遗》),既然道与身是合一的,“道尊”则“身尊”;另一方面,人能够弘道,所以身比道更为尊贵。他说“至尊至贵,熟与吾人”(《年谱》),为此,应该学会待价而沽。他说:“孟子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孔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待价而沽,然后能格君心之非。”(《语录》)王艮认为,“出”的前提条件不仅是“百执事荐之”,而且应该是“君相求之”。比如,就为帝者、为公聊之师而言,要有“求”,“不待其尊信而衔玉以求售,则为人役”(《语录》)。同时,王艮还认为,“尊身”必须安身、保身。他认为,“安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答问补遗》),“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也”(《明哲保身论》)。“出”的前提是能否安身、保身(有时王艮把“安身”与“保身”混同为一件事)。如果“出”而“不知安身,便去干天下国家事,是之谓失本也”(《明哲保身论》)。所以他进一步认为,即使是出而为官,也要以保身为前提。他说:“仕以为禄也,或至于害身,仕而害身,于禄也何有?仕以行道也,或至于害身,仕而害身,于道也何有?”(《语录》)
二、大人造命:确立人定胜天的主导意识
王艮主体精神的第二大支撑理论就是他的“大人造命”说。“大人造命”说是王艮与封建旧势力斗争的人生哲学。王艮继承了我国传统的不畏天命、人定胜天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人造命”的主张。王艮这一由否定听命、人定胜天、大人造命系列观点组成的思想,将人在天地间的主体地位上升为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否定听命,突出人的主体功能
王艮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人由己”的学说,极为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对人的主体功能有较深刻的阐发。王艮把人的主体性地位提得很高,对程颢、程颐所说的“君子当固穷之时,既尽其防虑之道而不得免,则命也”,以及朱熹所说的富贵、圣愚、寿夭都是“天所命”“死生自有定命”等宿命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与孔子一样承认“天命”的存在,却明确指出人不要听天命。他认为,消极地服从命运安排的人是“天民”,而“大人”是不承认命运的。他用类比的方式批判道:“舜于瞽瞍,命也。舜尽性,而瞽瞍底豫,是故君子不谓命也。陶渊明言天命,苟如此且尽杯中物,便不济。”“瞽瞍未化,舜是一样命,瞽瞍既化,舜是一样命。”(《语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王艮认为,“我同天”,天不神秘,可以不听。他说,人本乎天地之形气以生,所以人之“天”即天之“天”,天人同体,故天人一理(《诗文杂著》)。“我知天,何惑之有,我乐天,何忧之有?我同天,何惧之有?”(《语录》)王艮在《咏天》诗中写道:“都道苍苍者是天,岂知天只在身边。果能会得如斯语,无处无时不是天。”(《诗附》)这首诗表明,王艮认为天只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很平常,不神秘。王艮还认为,不听天命要有反抗精神,比如,他自己就不受天命的限制。在孝亲问题上,他不赞同那种烹身割股式的害身之孝,也不赞成孔孟“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观点,反对愚孝和盲从,提醒人们不要对君主尽愚忠,做无谓的牺牲。王艮的这种思想明显与“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纲常相对立,也是不听天命的具体表现。
(二)人定胜天,突出人的能动功能
关于天命问题,历史上主要有“天命不易”“皇天上帝”与“人定胜天”两种天命观。“天命不易”“皇天上帝”的天命观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占据强势地位。然而,“人定胜天”的思想影响也很大,内容也很丰富。如孔子虽然认为“天命”是存在的,但是他又认为“为人由己而不由人”,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反对宗教天命观,他认为,由于人最为天下贵,所以提出“制天命”的主张。“陆王心学”中“人制天、人胜天”的思想更为突出。如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世界一切皆由“吾心”控制。王艮在“人定胜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人胜天的必然性。人为什么可以胜天?一方面,天地万物是以身为依据的,“吾身”在与天下万物(包括天本身)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身”与“道”本来就是一致的东西。他认为,“道”就是“至善”,就是“性”,就是“身”。而人能弘道,所以人比道更为重要。
(三)大人造命,突出人的主宰功能
正因为主张“以身为本”,且人在天地万物间具有主导功能,所以王艮在否定听命、人定胜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大人造命”说。他说:“孔子不遇春秋之君,亦命也,而周流天下明道以淑人,不谓命也,若天民,则听命矣。故曰‘大人造命’。”(《语录》)“大人造命”是说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是可以改变命运、创造命运的,其关键在于发挥自己的主宰能量,敢于挑战命运,也就是王艮所说的“我命由天,造命却由我”(《再与徐子直书》)。“造命由我”,意味着人的命运为自我所主宰、所支配。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都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王艮的“大人造命”说,是对人的信心的鼓动。他要求人们坚信“性能易命也”(《年谱》),而以性易命的关键在于树立“造命”的信心。王艮自己就是一个充满自信、敢于造命的人,对孔子称赞颜渊“其心三月不违仁”,王艮声称自己可以“居仁三月半”(《年谱》),意思是他可以比颜渊做得更好。确实,王艮“以一灶丁,公然登坛唱法,上无严圣贤,下无严公卿,遂成一代伟人”(顾宪成《泾皋藏稿》),这是王艮“造命”的结果。王艮的“大人造命”说,集中体现的是人的主体精神,突出的是人的主宰功能。
三、率由心性:成为不受约束的主体自由
“率由心性”是王艮主体精神的第三大支撑理论。“率由心性”,即不受外在限制,按照自己的本性或心理需求去行动,其实质是一种反对束缚的自由观。王艮认为,作为有良知的人,也应有活泼自然的特性,这种特性应该像鸢飞鱼跃那样活泼自如、自由自在;又由于天理、良知都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人心之中,那么就没有必要即物穷理,也无需刻意修养追求。王艮这一思想包含反对执意、反对束缚、反对灭欲等系列观点,构成了其自由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反对执意,主张“率人”的自然之性
王艮以“自然”为宗,主张人要顺自然。王艮所说的“无思也,无为也”(《答问补遗》)、“不执意见,方可入道”(《语录》)等,都是讲“顺”自然。他认为,人性就是天性,与天性一样自然活泼而有秩序。他说:“天性之体,本自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答朱思斋明府》)又说:“识得此理,则现现成成,自自在在。即此不失,便是庄敬;即此常存,便是持养。”(《答问补遗》)王艮把人性如“良知”等看作是人的一种知觉本能,且这种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人知觉本能具有自然特征,所以人又应该“顺”自己。“顺”自己,就是要率性。一方面要率天然“妙”,凡事顺从自然规律;另一方面是“率由心性”。比如他的所谓“自得之学”,就是“率性之学”。“自得”,就是按照自己天赋的本性、本能和愿望去做。根据他的解释,人人都有天赋的本性、本能,即“天然良知”,因此人人都能够“自得”[1]210。
(二)反对束缚,主张“率人”的本心之性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还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这样一个联合体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94。王艮是个启蒙学者,十分重视人对自由的追求。王艮认为,天理也好,良知也好,都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人心之中,作为一个自由个体的人,就应当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行事,不应该受到束缚。王艮自己就是一个不受束缚的人。如就讲经而言,他认为,“经所以载道,传所以释经。经既明,传不复用矣。道既明,经何足用哉?经、传之间,印证吾心而已矣”(《语录》)。他讲学“多发明自得,不泥传注”,不受束缚,以自己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提出颇有新意的见解。再如,他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很“自由”,不持严格的正宗儒学观念;即使在儒学内部,他也不严守门派家法,不分派别。王艮广览百家,对儒、释、道兼收并蓄,所以他自称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事实上,王艮一直是一个“自由”的学者,也正因为他是一个“自由”的学者,所以他虽然从学王门,但不迷信盲从。他依据自己的理解对他老师王阳明的一些观点加以改造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创立了泰州学派。
(三)反对灭欲,主张“率人”的生存之求
对于“欲”的问题,传统的儒家理论多是主张抑欲的。如孟子就曾说过,欲望多的人是很难存养他的善心的,养心的最好办法就在于“寡欲”。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所以必须去欲。朱熹直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主张“克去己私,复乎天理”(《仁说》)。王艮认为“乐是心之本体”,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追求快乐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所以“乐”即“天真”,“乐”是人的自然本性的真正流露[1]42-43。客观地说,人要获得快乐,关键是获得心的快乐,故而王艮说“此乐多言无处寻,原来还在自家心”(《诗文杂著》)。人也是一个自然物体,人要生存自然离不开自然需求,而人的乐与不乐,与人的自然需求也就是“欲”是否得到满足有关。他认为,“乐与欲”应该是统一的。人同此乐,也就是人同此欲,所以要乐就要“遂人欲”。王艮认为人欲是合理的,满足人合理的欲望乃是“自然天则”。对于社会发展来说,王艮认为,“大以成大,小以成小”,理想的王道社会就应该各遂人欲。对于个人的生活而言,王艮认为,只有满足人的基本欲望,才能使人快乐。王艮的这些主张以满足人的合理欲望为前提,甚而认为学习“良知之学”,也是为了“优游厌饫”(《勉仁方》)。
总之,王艮注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他从“以身为本”理论出发,论述了人作为万物之本的主体地位,突出人的主体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和人的尊贵地位;从“大人造命”理论出发,突出人的主体功能、能动功能和主宰功能;从“率由心性”理论出发,强调“率人”的自然之性、本心之性和生存之求,真正使人获得万物之本的主体地位;确立人定胜天的主导意识,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主体。
[1]龚杰.王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The Body of the Theory of WANG Gen’s Spirit Support System and Its Theory
ZHANG Shujun
(Taizhou Municipal Party School,Taizhou 225300,China)
WANG Gen’s theory is“human”,with a special focus on promoting the body of the human spirit. WANG Gen’s subject spirit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the subject position of things,the dominant consciousness of man conquering nature,the main body of unbridled freedom.Its theory is support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and a theoretical system is formed involving the following key standpoints:actively using the equivalent of the teachers of the world and the equivalent of the teachers of the world,being opposed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advocating against the idea of restraining and rejecting the idea of destroying it.
WANG Gen;themain body spirit;the theoretical system
B248.3
A
1009-7740(2017)02-0096-04
2017-05-10
张树俊(1957-),男,江苏泰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