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侠列传》立传缘由及影响

2017-03-12高建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班固游侠汉书

高建文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游侠列传》立传缘由及影响

高建文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史记》《汉书》撰《游侠列传》是汉初游侠群体兴盛的直接体现, 也和著书者的人生经历、 个人遭遇及家族传统等有关。 《游侠列传》对游侠“重诺”“守信”等侠义行为的歌颂, 使侠义精神得以传播。 《游侠列传》对游侠“滥杀”“放纵”等行为的批评导致《史记》《汉书》之后再无《游侠列传》。

《史记》; 《汉书》; 《游侠列传》; 入传缘由; 影响

二十四部正史上起炎黄, 下迄明末, 展示了中国近5000年的发展历程, 是研究中国历史乃至中国文化的资料宝库。 其中仅有《史记》《汉书》撰写了《游侠列传》。 笔者试图对其立传缘由及立传影响作一探讨, 以就教于方家。

一、 《游侠列传》概况

在二十四史中, 《史记》是第一部撰有游侠列传的史书, 司马迁也是第一位为游侠立传的史家。 《史记·游侠列传》的序言, 阐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和主旨。 正文中则提及孟尝、 春申、 平原、 信陵、 朱家、 田仲、 王公、 剧孟、 郭解等游侠事迹。 其中重点描述了游侠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然终不伐其能, 歆其德”, 剧孟“以任侠显诸侯……行大类朱家”, 郭解“为人短小精悍, 不饮酒。 少时阴贼, 概不快意, 身所杀甚众”, 全篇近2000字。 班固是继司马迁之后为游侠立传的第二位史家, 《汉书·游侠列传》除了重录《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之外, 还记述了游侠萭章“为京兆尹门下督, 从至殿中, 侍中诸侯贵人争欲揖章, 莫与京兆尹言者”, 楼护“义养吕公终身”, 陈遵“放纵不拘……独极舆车马之好”, 原涉“外温仁谦逊, 而内隐好杀”。 纵观两部《游侠列传》的撰写, 既是秦汉时期游侠兴盛大背景的直接体现, 也是两位著书者人生经历和遭遇的生动写照。

二、 《游侠列传》立传缘由

史书是记载客观事实的, 战国至秦汉时期游侠的产生和兴盛是这个时期的显著标志, 史家也必然要把这个历史事实记载于史册。 在二十四部正史当中, 《史记》《汉书》两部史书为游侠立传, 这也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秦汉时期游侠兴盛的风貌。

西汉初, 承战国以来的任侠风气, 加以暴秦灭亡, 各种势力交攻纷争, 社会变动依然剧烈, 给了游侠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秦末时, 已有韩国贵族后裔张良, 家童三百, “弟死不葬, 悉以家财养士”[1]4104, “居下邳, 为任侠。 项伯常杀人, 从良匿”[1]4110。 招募一勇士, 刺杀秦始皇未果, 改名逃匿, 好为任侠。 大梁人张耳原为信陵君门客, 后亡命外黄, 得当地富人女为妻, 用其嫁资致千里客, 高祖刘邦就曾从其游, 为客数月。 彭越、 季布和季心兄弟等人也皆为一群任侠。 即使刘邦贵为天子之后, 这些任侠之气仍未消减。 大臣不行君臣之礼, 专任意气, 刘邦本人也是“善施, 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好酒及色”[1]785, “常避事, 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2]1495。 吕思勉说:“秦汉之世, 士大夫多喜与游侠交通。 张良居下郑, 为任侠。 项伯杀人, 尝从良匿。 季布弟心杀人, 亦亡笑从袁丝匿。 甚至好黄、 老如汲黯、 田叔亦为之。”[3]463秦汉时期游侠之风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该时期游侠兴盛事实的存在是司马迁、 班固立《游侠列传》的直接原因。

《史记》《汉书》立《游侠列传》, 除了该时期游侠兴盛的客观史实之外, 还和著书者人生经历、 个人遭遇、 思想观念、 家族传统等有关。

(一)《史记·游侠列传》立传缘由

1.批判专制和上流社会

司马迁立《游侠列传》, 歌颂游侠破坏“法制”, 是对汉武帝专制统治及其严刑峻法的不满和批判。 《汉书·刑法志》说:“孝武即位, 外事四夷之功, 内盛耳目之好, 征发烦数, 百姓贫耗, 穷民犯法, 酷吏击断。”[2]932《汉书·宣帝纪》载:“后元二年, 武帝疾, 往来长安扬, 五柞官, 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 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者, 轻重皆杀之。”[2]166这和《汉书·杜周传》中说的“郡吏大府举之廷尉, 一岁至千余章, 章大者连逮证案数百, 小者数十人; 远者数千, 近者数百里。 会狱, 吏因责如章告劾, 不服, 以笞掠定之”[2]2018, 以及“论报, 至流血十余里”[2]2708是一致的。 司马迁说游侠“虽时扞当世之文罔, 然其私义廉洁退让, 有足称者”[1]7344, 在当时专制统治极其严厉的风气下, 只有他们敢作敢当, 能替那些善良、 软弱而受打击、 受迫害的人出一口气, 司马迁钦佩游侠“赴士之厄困”的侠义精神。

司马迁撰写《游侠列传》, 还是对当时上流社会的强烈批判。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提到了自己创作《游侠列传》的动机:“游侠救人于厄, 振人不赡, 仁者有乎; 不既信, 不倍言, 义者有取焉。”[1]7744游侠身上所体现的扶危济困、 惩恶锄奸、 重诺守信、 义重如山精神与现实社会的黑暗、 不公形成鲜明的对比。 尊显一时的魏其侯, 无端被田蚡之流杀害; 忠勇盖世的李广, 活活被卫青之流逼死; 李广的儿子李敢已经当上郎中令, 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霍去病射死。 在这些不公事实面前, 有谁为他们主持公道, 为他们做过什么?为此, 司马迁撰《游侠列传》, 用文字讽刺和鞭挞这些权贵任意妄为的行为, 同时表达心中对社会的不满。

2.司马迁的丰富阅历

司马迁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其父司马谈任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 是一个博学的史学家。 从小受到父亲熏陶的司马迁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还能够有条件出游各地, 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 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 上会稽, 探禹穴, 窥九疑, 浮于沅、 湘; 北涉汶、 泗, 讲齐、 鲁之都, 观孔子之遗风, 乡射邹峄; 厄困鄱、 薛、 彭城, 过梁、 楚以归。”[1]7649这些出游大江南北的经历, 使司马迁接触到各阶层的人, 接触到游侠这个群体, 并了解到他们行侠仗义的事迹。 并且在继任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 司马迁又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史料。 从这些史料中, 司马迁深感有关游侠史料记载的匮乏: “古布衣之侠, 靡得而闻已。”[1]7344“至如闾巷之侠, 修行砥名, 声施于天下, 莫不称贤, 是为难耳。 然儒、 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 匹夫之侠湮灭不见, 余甚恨之。”[1]7344正是他的这些经历, 以及对秦汉以来布衣之侠湮灭无闻的状况深表遗憾, 他才立志为这些人立传, 传诵其事迹。

3.司马迁的个人遭遇

武帝征伐匈奴之战中, 李陵战败, 使汉武帝“食不甘味,听朝不怡”[2]2045, 一批只求自保的朝臣随之附和加重李陵罪行。 司马迁认为李陵在这次与匈奴交兵中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最后兵败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司马迁与李陵并非深交,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 素非相善也, 趣舍异路, 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但他看重李陵“国士之风”的为人, “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 事亲孝, 与士信, 临财廉, 取予义, 分别有让, 尝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畜积也, 仆以为有国士之风”[2]2064, 所以在武帝召问时, 司马迁就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料却激起汉武帝大怒, 认为司马迁是在替李陵游说辩护, 并且在故意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 便把他投入监狱。 “因为诬上, 卒从吏议。 家贫, 财赂不足以自赎, 交游莫救, 左右亲近不为壹言。”[2]2065家庭的贫困和关键时刻人们的冷漠, 使司马迁遭受了宫刑这种极大的耻辱。 此时, 亲朋好友的冷漠无情, 使他深深地体会到游侠身上那种“救人于缓急, 赴士之厄困”的精神可贵之处, 并下定决心要“隐忍苟活”, “仆诚以著此书, 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2]2068。 可以说, 李陵之祸这个遭遇是司马迁的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是他发奋著述, 写下皇皇巨著《史记》的动力, 也是他立《游侠列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汉书·游侠列传》立传缘由

1.维护礼法

《汉书》是一本正统论和天命论十分浓厚的史书, 其所体现的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十分强烈。 在正统思想指导下,游侠身上所表现的对封建统治秩序的破坏性, 与官方利益的冲突, 班固无法不持批评态度, 用大篇幅文字鞭挞他们, 并且回击了司马迁对游侠的赞美:“繇是列国公子, 魏有信陵、 赵有平原、 齐有孟尝、 楚有春申, 皆借王公之势, 竞为游侠, 鸡鸣狗盗, 无不宾礼。”[2]2737“其是非颇缪于圣人,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 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残贫, 此其所蔽也。”[2]2070正是出于对周代社会的崇尚之情, 加上对司马迁称赞游侠的不满, 与之相反地写下了带有批评游侠态度的《汉书·游侠列传》。 其目的在于“开国承家, 有法有制, 家不藏甲, 国不专杀。 矧乃齐民, 作威作惠, 如台不匡, 礼法是谓”[2]3129-3130。

2.班固的人生经历

班固自身的经历也是他撰写《游侠列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班固16岁进入太学, 而太学作为当时朝廷的最高学府, 它所传授的知识和思想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都要体现官方思想, 班固在这里所接触的当然也是正统思想。 班固又相继被征为典校秘书、 兰台令史等职。 在这里, 班固可以利用这些史籍, 有条件接触到相关资料, 这些条件也使他能够顺利完成皇皇巨著《汉书》。 当然, 他所完成的这部史书也深深地打上了其人生经历的烙印。 整部史书都围绕着“尊君”“唯上”和“正统”, 试想, 在如此强烈的正统思想围绕之下, 对于和官方思想相冲突的游侠群体, 班固能不用笔墨对他们进行批判吗?此外, 班固所经历的时代是封建时期大一统趋势明显加强的时代, 在这种专制集权统治大背景下, 整个社会都被牢牢控制,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的人们, 很难再有异端思想生成。 所以, 从小就在儒学正统思想熏陶下的人生经历和封建集权统治的加强也是班固撰写《游侠列传》的重要因素。

3.家族传统

另外, 班固立《游侠列传》还和其自身的家族传统有关。 据《汉书·叙传》记载, 其八世祖班壹在汉高祖、 汉惠帝时“以财雄边, 出入弋猎, 族旗鼓吹”; 七世祖班孺“为任侠,州郡歌之”; 叔祖班伯, 当汉成帝时“定襄大姓石、 李群辈报怨, 杀追捕吏”, 而班伯收捕之。 在班固的家族血统中, 就保有游侠气息的传统。 纵观其弟班超, 也是勇敢有为, 投笔从戎, 出使西域, 班固家族身上俨然流淌着大侠血脉。

所以, 班固撰《游侠列传》不仅仅是出于维护封建礼法和站在儒家角度去批判游侠触犯封建法网、 残忍好杀的行为, 还和自身经历及家族任侠的传统有关。

三、 《游侠列传》立传影响

《史记》《汉书》之《游侠列传》的相继撰立, 使人们认识到了游侠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其中对朱家、 田仲、 剧孟、 郭解、 萭章、 楼护、 陈遵、 原涉等人侠义事迹的描述, 让人们钦佩其正面的侠义精神, 也使侠义精神得到进一步流传。 游侠的负面影响也使得统治者对游侠进行打击和分化。 彭卫在《古道侠风》一书中就指出郭解“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4]90。 游侠既有谦逊、 好施的积极一面, 又有放纵、 嗜血和杀戮的残酷一面。 加上史学官方化的发展, 致使《史记》《汉书》之后再无《游侠列传》。

(一)侠义精神流传

虽然游侠的产生并非始于汉代, 但是《史记》《汉书》, 特别是《史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以至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所以两部史书中《游侠列传》的问世, 对游侠事迹的记载, 对于侠义精神的流传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游侠列传》的问世, 使人们了解到了游侠事迹和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是在社会动乱和法制缺失的土壤中生存和发展的, 只要社会有不公, 民间有苦难, 人们就企盼不畏强暴的游侠精神。 于是, 游侠故事和侠义精神就在继承《史记》《汉书》之《游侠列传》的基础上得以流传下来。

(二)《史记》《汉书》之后再无《游侠列传》

二十四史自《史记》《汉书》之后, 历代正史编撰体例大致沿袭此两本著作, 但是《游侠列传》仅存于《史记》《汉书》两本著作中, 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得出结论, 这和司马迁、 班固立《游侠列传》之后, 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息息相关。

为游侠立传, 记述了游侠的行为事迹, 而游侠“嗜血”“滥杀”“放纵”等负面行为对于社会和统治者而言都是不利的。 特别是游侠的这些行为方式很容易影响青少年。 他们血气方刚, 对事情缺乏冷静的思考, 容易冲动行事, 非常向往和追求游侠们的放纵妄为、 不拘操行的生活方式。 《史记》《汉书》中就多次记载了青少年对郭解“慕其行”、 “益慕解之行”的事迹。 李广利伐大宛时“发属国六千骑, 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1]7315, 仅郡国“恶少年”就有数万人, 可见游侠侠义之举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正是《游侠列传》的影响, 让封建统治者了解到游侠的危害, 所以想尽办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正史中不再为游侠立传。

另一方面, 统治者加强对游侠的打击, 也是《史记》《汉书》之后再无《游侠列传》的一个因素。 汉景帝时镇压郭解父亲、 汉武帝时迁徙郭解然后又投其入狱并诛杀, 并且还重用酷吏镇压游侠, 使游侠被迫从军戍边。 此外, 统治者则极力笼络游侠为官府服务, 使他们从与国家对抗转为与官府结合。 像大侠楼护即为天水太守, 闾里之侠原涉官至谷口令, 任侠好勇的朱云官为县令等。 他们由原来官方打击的对象, 被转化吸收成了为政权效力的官员, 形成《汉书·游侠列传》中的“官侠”。 最后, 随着史学的官方化发展, 正史编撰越来越受到官方的制约, 史书体现官方意志更加明显, 致使之后正史中再无《游侠列传》。

两部《游侠列传》的撰写, 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古代这种特殊人群的生活事迹和游侠精神, 司马迁、 班固两位史家对于游侠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更是后人论述的焦点。 对于《游侠列传》的入传缘由和影响的分析, 将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游侠这个群体的认识, 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司马迁、 班固游侠观的再认识。

[1] 司马迁.史记[M].韩兆琦,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2]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 吕思勉.秦汉史:下[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 彭卫.古道侠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湛贵成]

Abstract:Knight-Errant’sBiographyinTheHistoricalRecordsandTheBookofHanDynastywas a reflection of the thriving of knight-errant, and related to the author’s personal history and family tradition. The chivalrous traits such as keeping promises and trustworthiness are advocated in this biography, which however, also criticized indiscriminate killing and self-indulgent. Consequently, there was no other such biography afterTheHistoricalRecordsandTheBookofHanDynasty.

KeyWords:TheHistoricalRecords;TheBookofHanDynasty;Knight-Errant’sBiography; causes underly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iography; effects

AnAnalysisoftheCausesandEffectsoftheEstablishmentofKnight-Errant’sBiography

GAO Jian-wen

(SocialHistoryInstitute,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I206.2

A

1009-4970(2017)09-0037-04

2017-03-15

高建文(1991—), 男, 江西上饶人, 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班固游侠汉书
基于比较视角的《史记》《汉书》语言现象管窥
班固救马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黑暗游侠 STEPHEN JACKSON
小米游侠记:看戏
小米游侠记:腌咸菜
孝继父业的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