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伶官传序

2017-03-12北宋欧阳修

领导月读 2017年6期
关键词:燕王先王君臣

[北宋]欧阳修

伶官传序

[北宋]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①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②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③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④。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⑤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⑥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⑦,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⑧也哉!作《伶官传》。

(原文据中华书局2014年版《新五代史》)

【注释】

①原:推究,考查。

②晋王:指李克用。

③燕王:指刘仁恭。

④庙:祭祀祖先的宗庙。

⑤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⑥一夫:指庄宗同光四年 (926) 发动贝州兵变的军士皇甫晖。

⑦誓天断发:割断头发,向天发誓。

⑧伶 (líng) 人:宫廷中的乐官和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每次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取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庄宗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庄宗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他因之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沉迷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呢!所以编写《伶官传》供后人借鉴。

【简析】

欧阳修作《新五代史》发论必以“呜呼”,这篇《伶官传序》也不例外。“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文章劈头就讲大道理,本来容易令人反感,但作者巧妙地以“呜呼……哉”的句式首尾呼应,造成了极其浓烈的抒情气氛。“盛衰”二字是全篇眼目,“虽曰天命”一纵,“岂非人事”一擒,可见“天命”是宾,“人事”是主。治国者忽略“人事”而将国家盛衰委于“天命”,正是作者所痛心疾首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最终导致乱政败国,就是一个典型而深刻的历史教训。作者通过李存勖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实,阐明了“满招损,

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可谓语重心长,忧国情深,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虽称盛世,实则已经危机四伏,作者希望能够借《伶官传》告诫北宋王朝执政者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远离奸邪小人。通观全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叙事生动晓畅,论证层层深入,对比抑扬激射,感情深沉浓烈,一唱三叹,情韵绵远,于尺幅短章中见萦回无穷之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极富感染力,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历代的文学家多视此篇为范文,倍加赞赏,如明代茅坤称此文为“千古绝调”,清代沈德潜誉此文为“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欧阳公之文风、政见与为人,于此文可略见一斑。

猜你喜欢

燕王先王君臣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从《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恋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
被逼上兵变之路的燕王
棘刺雕猴
中国寓言故事:燕王学道
棘刺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