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君道
2017-03-12西汉
[西汉]贾 谊
国学选萃
新书·君道
[西汉]贾 谊
纣作梏①数千,睨②诸侯之不谄己者,杖而梏之,文王桎梏囚于羑里,七年而后得免。及武王克殷,既定,令殷之民投撤桎梏而流之于河。民输梏者,以手撤之,弗敢坠也;跪之入水,弗敢投也。曰:“昔者文王狱常拥此。”故爱思文王,犹敬其梏,况于其法教乎!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言辅翼贤正,则身必安也。又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言士民说其德义,则效而象之也。文王志之所在,意之所欲,百姓不爱其死,不惮其劳,从之如集。《诗》曰:“经始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文王有志为台,令近境之民闻之者裹粮而至,问业而作之,日日以众。故弗趋而疾,弗期而成,命其台曰灵台,命其囿曰灵囿,谓其沼曰灵沼,爱敬之至也。《诗》曰:“王在灵囿,麀鹿③攸伏。麀鹿濯濯④,白鸟皜皜⑤。王在灵沼,于牣⑥鱼跃。”文王之泽下被禽兽,洽于鱼鳖,故禽兽鱼鳖攸若攸乐,而况士民乎!
《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言圣王之德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言士民之报也。《书》曰:“大道亶亶⑦,其去身不远,人皆有之,舜独以之。”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鹄⑧,而反修之于己。君国子民者,反求之己,而君道备矣。
(原文据中华书局2012年版《新书》)
【注释】
①梏(gù):木制手铐。
②睨 (nì):斜着眼睛看。
③麀(yōu)鹿:母鹿。
④濯(zhuó) 濯:欢快游玩的样子。
⑤皜(hào)皜:肥壮润泽的样子。
⑥牣 (rèn):充满。
⑦亶(dǎn)亶:平坦的样子。
⑧鹄(gǔ):靶心。
【译文】
商纣王制作了几千个手铐,看见诸侯有不讨好自己的,用棍棒拷打后戴上手铐囚禁起来,周文王戴着脚镣手铐被囚禁在羑里,七年以后才得到释放。等到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安定天下之后,命令商朝的百姓拆掉脚镣手铐投到河里。那些运送脚镣手铐的人,用手拆除,不敢让它掉在地上;跪着放入水中,不敢投掷。说:“从前文王在狱中常常戴着它。”因敬爱思念文王,还敬重他戴过的镣铐,何况对他的法令和教诲呢!
《诗经》里说:“威仪很盛的众多贤士,文王依靠他们得到安宁。”说的是身边的辅佐贤明正直,自己就必能得到安宁。又说:“没有识见没有知识,遵循天帝的法则行事。”说的是士人和民众喜爱文王的道德仁义,就仿效他的行事方式去做。文王心里想做的,想要的,老百姓不惜自己的生命,不害怕劳苦,跟着去做,如同赶集一样。《诗经》里说:“开始规划建造灵台”,“百姓都来建造灵台,没有几天就建造成功。开始规划并不急切,百姓主动全部到来”。文王打算建造灵台,附近的老百姓听说了都带着干粮来到工地,主动请求任务干起来,人一天天越来越多。所以不催促进度可是进展很快,没有规定工期却能很快建成,将高台命名为灵台,将园林命名为灵囿,将池塘命名为灵沼,说明人民敬爱文王到了极致。《诗经》里说:“文王在园林,母鹿悠闲地伏在那儿。母鹿快乐地游玩,白鸟肥壮又润泽。文王在沼泽,到处是鱼在欢跃。”文王的恩德向下施加到了禽兽,恩泽到了鱼鳖,所以连禽兽鱼鳖都和顺快乐,何况士人和民众呢!
《诗经》里说:“品德丰厚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说的是圣王的德行。《周易》里说:“鹤在暗处鸣叫,小鹤与之相和。”说的是士民对君主的报答。《尚书》里说:“大道并非常平坦,离自身不远,每人都能拥有,只有舜能掌握大道有所作为。”射箭射不中靶心的,不能去责怪靶心,而是应该反过来检查自身的行为。统治国家养育人民的,如果能反过来检查自身,为君之道就具备了。
【简析】
贾谊这篇简短的《君道》,表面上看主要引用了《诗》《书》中的观点阐述为君之道、治国之道,实际上主要秉承的是孟子的精神与思想。《孟子·梁惠王》开篇的第二章就记载了孟子谒见梁惠王的故事。梁惠王站在池塘旁边,一面顾盼着鸟兽,一面说道:“有道德的人也乐于享受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享受这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纵使有这种快乐也是无法享受的。”接着孟子举出周文王和夏桀的史事来予以说明,引用了《尚书·汤誓》中所记载的老百姓的怨歌,夏桀将自己比作太阳,百姓们却恨之入骨地说:“太阳呀!你什么时候灭亡呢?我们宁肯跟你一道死去!”贾谊的《君道》与此略有不同的是,将周文王的反面人物由夏桀换成了商纣,但表达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贾谊认为:只有心系百姓、与民同乐的贤德之君才能得到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并且永垂不朽,世代受人歌颂,而以刑法钳制百姓、威慑世人的霸主,即便拥有再好的高台深池、奇禽异兽,也不能独自享受快乐,最终还必定会为百姓所推翻并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