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党旗演变的几个细节

2017-03-12王文运吕潇潇牛梦岳

领导月读 2017年7期
关键词:军旗锤头党徽

王文运 吕潇潇 牛梦岳

文化茶座

中国共产党党旗演变的几个细节

王文运 吕潇潇 牛梦岳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式样,是党诞生75年之后才得以规范的,而正式将党旗写入党章则经过了81年。这漫长的历程背后有哪些故事?

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明确统一的旗帜与徽标。直到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仍沿用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同时沿用了北伐时所用国民党陆军军旗。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卢德铭等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秋收起义,部队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毛泽东提出秋收起义应该打出一面自己的旗帜,并责成工农革命军参谋何长工具体负责。

据何长工回忆:“旗子和袖章图案是当时师部副官杨立三同志和我在修水设计,并请人按图案制作的”,“由我设计制作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鲜艳的红旗中间,一颗大五角星,星中是镰刀和斧头的图案,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十分威武……”

就这样,“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旗”成为中国共产党真正亮出的第一面正式旗帜。从此,中国共产党人鲜明地举起了自己的旗帜。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据亲历者回忆,军旗设计好之后,修水县数十名裁缝义务承担了军旗的缝制任务,布店老板无偿献出当地的平江红布,突击制作了100面红旗及1000枚袖章,标识不同的部队番号后,分发到各团、营、连级单位。遗憾的是,由于动荡的战争环境,这100面旗帜没能保存下来。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打出的第一面旗帜——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从旗帜的图案元素上看,这面军旗已经具备了日后党旗式样的主要元素,此后的党旗与这面军旗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

早期没有统一规格样式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广东省委联席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通告(第14号)——南方局、省委联席会议通过的最近工作纲领》,明确指出:“一律废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与国际旗同。”这是党的领导机关第一次作出的关于党的旗帜的正式决定。“用红旗,以斧、镰为标志”的中共党旗图案式样,基本框定了党旗的轮廓和构成要素。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的将士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等徽章抛弃在街上,换上红领带。一时间,“镰刀斧头交叉的红旗,飘展于全广州市”。

随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爆发,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迅速铺开。各地党组织在领导武装暴动的过程中,纷纷打出代表工农武装的五星、镰刀、斧头或锤头等图案组成的红旗。

此时使用的党旗,都是各级党组织就地选材制作,限于当时的艰苦环境,还未形成统一的规格样式。从今天看,这些形制各异的旗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党史资料。

中共中央军委于1930年4月和9月分别颁布《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和《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对红军军旗作出规定。在此基础上,1931年3月18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红军旗帜镰刀、锤子和五角星的图案样式,规定把五角星提到旗顶一侧,突出党的领导地位,镰刀、锤子放在旗中央,突出工农阶级地位,五星、镰、锤一律用金黄色,以增强美感。

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上通过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关于国徽、国旗及军旗的决定》,正式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徽、国旗和军旗。这对今后党旗党徽的规范和统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大首次在全会上悬挂党旗

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开展,作为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应该有自己正式的统一的旗帜。

194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会议,正式确定了党旗的样式:“中共党旗样式,长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并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按照政治局会议决议,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制作的党旗,横120厘米、竖80厘米,左上角中间 (全旗1/4处) 为黄色“斧头镰刀”交叉组成的党徽图案,其直径为 30 厘米,旗杆套为白色,宽 6.5 厘米,旗杆套不包括在整面旗的尺度之内。这样,中国共产党制作的第一批规范的党旗在延安诞生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经过紧张周密地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巨幅画像,左右两侧斜插着六面鲜艳的党旗,红色的旗面、黄色的镰刀锤头分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悬挂党旗。七大召开期间,中共中央党旗党歌委员会发出征集党旗图样的通知,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收到来自延安党政军领导机关、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联防军政治部等单位和个人的230多幅党旗设计稿。

总体来看,应征图样基本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革命,黄色代表革命的万丈光芒,意指无产阶级必将取得革命的胜利,开创无限光明的新世界。图案意象上,以镰刀、锤头、枪矛、五角星等元素出现的频率最高。

历时81载写入党章

1950年6 月,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党的生日到来之际,各地纷纷询问党旗事宜。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亲自安排参与国徽设计的钟灵绘制了三种党旗式样,并写信请示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经研究,由中央组织部拟定党旗制作方案。随后,中央组织部就党旗制作作出规定:“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镰刀斧头。旗杆套为白色。”“党旗国旗同时悬挂时,国旗在右党旗在左。”

195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公布党旗的统一图案事项,再度发文:“中央同志意见,此事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此过渡时期,只能沿旧例,仍用红旗左上角缀以锤头镰刀的样式。”“党旗上只有锤头镰刀,并无五星(苏联国旗上有五星),此点请注意。”红色旗面、黄色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图案,构成了党旗的基本框架,这种基本样式沿用至今。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召开,会场主席台上方第一次悬挂了党徽。从此,会场悬挂党徽成为此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惯例。然而此时的党徽图案是方柄镰刀和方形锤头的组合,在细节上仍不同于今天的党徽。

1995年4月,中共中央责成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1996年9月21日,经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此《规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规定》共12条,对党旗党徽的性质、式样、规格、制作和使用等都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并附有标准图案和制法说明。至此,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终于有了统一而明确的规范。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11月14日,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会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修改的党章增写了“党徽党旗”一章作为第十一章,对党徽党旗图案的性质、制作和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81年,党徽党旗制度在党章中得以确立和规范。这对于维护党徽党旗尊严,增强党的感召力、凝聚力,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组织纪律性,意义重大。

(摘自2016年7月14日《人民政协报》)

猜你喜欢

军旗锤头党徽
党徽闪光
党徽激励我奋斗
镰刀 锤头
你的样子
镰刀和锤头之歌
一枚党徽
一枚党徽一团火
党旗艳 军旗红
评《军旗飘飘——新中国50年军事大事述实》
“八一”军旗、军徽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