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的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刍议

2017-03-12陈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背景信息化改革

陈英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 213164)

信息化背景下的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刍议

陈英

(常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常州 213164)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多的变化,为了使平面设计课程更好地应对如今的发展形势,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平面设计人才,需要对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本文对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从实践训练课程的调整、增强平面设计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等角度进行阐述,以期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

近几年,各行业对平面设计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及优化调整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在大数据时代及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进而使平面设计课程更加科学合理,更具时代气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1 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部分学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较为固定,课程设置、课时量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和问题,基础课、史论课、专业课一直以来便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机械灌输式教学一直以来便是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工作的主旋律,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更多的了解,对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知之甚少,导致平面设计课程存在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的情况,平面设计课程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及价值。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与时俱进,对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方式等进行了解,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下面对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

2 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

2.1 从实践教学工作入手进行改革

设计实践对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而言至关重要,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实践教学工作产生更多重视,从此方面入手开展课程改革工作,使学生从原有的信息接收者角色转变为信息的组织者、掌控者。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了解,进而明确后续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向,为平面设计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此外,需要对平面设计实践教学比重进行适当的增加,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对学生能力进行更好的锻炼;同时教学效率方面的问题同样较为重要,为了使实践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及效果,校方可以与社会中的企业进行更多的合作,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在真实的设计环境中对平面设计多元取向进行了解,从实践中获得更多收获,明确自己未来的设计方向,对平面设计新方法等进行研究,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

此外,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为优秀教师团队打造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在深入企业后,教师能够对企业的真实需求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进而为学生实训、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依据支持,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通过引入企业项目、生产模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对平面设计知识应用价值产生更多了解,真正学以致用,进而为平面设计课程实效性及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2.2 摆正基础性课程的地位,夯实学生基础

信息化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应对平面设计工作的变化,教师需要使学生打好基础,学好基础性课程,进而为融合了现代科技要素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时,不仅需要对实践课程的改革、现代科技的融入等提高重视,同时需要摆正基础性课程的地位,基础性课程可谓是视觉艺术学习的基础保障,对平面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艺术修养、基础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扎实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培养学生应用软件绘图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手绘等方面的技巧进行培养,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当然,基础性课程不应是各类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教师需要做好平面设计基础性课程的整合优化工作,将视觉方法、视觉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工作贯穿平面设计课程始末,加强对学生造型语言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产生更多自己的设计感悟,对图形、图案构成方式、表现手法等进行掌握,夯实平面创意设计基础,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2.3 促进平面设计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融合

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方法有了较多的改变,此时的“平面”可能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平面,更是立体中的平面、动态中的平面。当然,这并非否定了印刷媒介平面设计的价值,但是人们却一定不能忽视以声光电为代表的现代媒介的强势来袭,因此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时,需要使其和其他学科进行更好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将时间、空间要素的运用、运动形态的融入方法等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对更多的设计工具操作方法进行掌握,使平面设计工作和更多种类的艺术进行融合,为平面设计课程赋予更多时代气息和新的活力。平面设计课程改革过程中,可以将最前沿、时代性较强的平面设计相关学科知识融入平面设计课程中,做好新旧课程的优化组合工作,进而为课程结构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校方和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视觉综合设计、界面设计、信息设计、多媒体设计以及交互式设计等课程进行适当增设,并且对原有课程和新课程之间联系性、衔接性方面的问题提高重视,为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完整性提供更多支持,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需求对平面设计相关的软件课程进行选修,在增加平面设计基本设计技术、理论的同时掌握更多新型设计方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总之,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时,校方和教师需要秉承多样化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对平面设计及其相关学科之间边界、融合等方面的问题提高重视,如今平面概念边缘逐渐模糊,教师也需要对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等进行调整,为平面设计课程作用及效果的发挥奠定基础,提高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工作的价值及意义。

2.4 对思想观念进行调整

平面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便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素质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平面设计人才,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是仍旧存在一些学校忽视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及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时,需要面向企业、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改革,提高平面设计课程的层次性及多样性,逐步完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对基础知识模块进行完善,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艺术功底、素描、计算机绘图、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为学生设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其次,对专业技能模块的改革工作提高重视。CorelDraw、PS、3DMax课程的设置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帮助,同时校方和教师也逐渐引进了一些企业项目,将这些项目当作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训练的机会,进而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岗位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奠定基础,实现教育目标。最后,对拓展知识模块改革调整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学校和教师具有“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今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家庭对子女较为溺爱,导致学生存在自律性较差、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问题及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教师需要对学生三观的培养、行为习惯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责任意识及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等产生更多重视,将其渗透至平面设计课程及教学工作中,组织更多有趣的平面设计比赛活动、文娱活动,对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及自信心等进行培养,进而为优秀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支持。

3 结语

总结全文,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较为重要,人们需要对平面设计课程“如何改”方面的问题加强研究,通过适宜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改革,进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及就业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已经对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对平面设计课程改革调整及优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1]许岩.信息化背景下的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刍议[J].才智,2017(19):161.

[2]吴振英.对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4(6):31.

[3]刘佳.《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39-39,84.

[4]韩怡.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4(12):5-6.

[5]蔡瑞瑞,金鑫鑫.创新教育在平面设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17-19.

G642.3;J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4(a)-0072-02

陈英(1983-),女,江苏常州人,本科,中职讲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猜你喜欢

背景信息化改革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月“睹”教育信息化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改革创新(二)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