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理论再认识
2017-03-12胡文玥
胡文玥
(枣庄市实验中学,山东 枣庄 277000)
浅谈英语合作学习模式理论再认识
胡文玥
(枣庄市实验中学,山东 枣庄 277000)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方案”,以及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两人、小组、固定、随机等分组法进行实践研究,对“合作学习”模式中的目标、氛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分析探究,使这种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于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1]“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应该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主体;基于教学对象;基于单元内容。全面推行新课程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势在必行”[2]。
1.对英语合作学习的再认识
1.1 更深层次理解英语合作学习的实质及内涵,理解以下几种形式。
①两人同伴之间合作互动活动;
②以小组(稳定分组、单元分组、随机分组)为单位活动为主体进行;
③目标导向活动;
④以各个小组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
⑤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
1.2 更深层次理解其合作形式及适用范围,应该批判地吸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
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采用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常见的学习方式有:
①小组调查(Group In-vestigation);
②学习圈(Circlesof Learning);
③拼图法(Jigsaw);
④团队游戏竞争法(Teams-Games-Touma-ment,简称TGT);
⑤学生小组成就分组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简称STAD);
⑥合作完整阅读写作法(Cooperativc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简称CIRC)。
1.3 英语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师单一传授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之间互动的变革,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中,在独立思考练习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2.英语合作学习的基本思想
2.1 英语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
英语合作追求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教学的团队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意、技能与人际目标上的和谐统一。
英语合作教学认为,学习是满足团队内部需要的过程。合作教学的假定是:“只有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才能够实现认知、情感与情感教学目标。
2.2 突出个人互动的潜在意义。
英语合作学习将人与人互动提升到一定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只强调教师的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能靠不停地模仿体现,由此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所以,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有着积极的意义。
2.3 英语合作学习落实合作基本过程。
在英语教学形式方面,根据教材内容,强调以“组”为单位,以小组全体成员为合作学习活动主体,强化英语教学中的组织教学效果。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集体传授→小组合作活动→反馈等,做到集体授课与小组合作活动有机结合。但是合作教学中的集体传授与传统教学中的集体传授不同,它以合作设计为基础,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低耗高效,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让不同层面、爱好及需求的友伴型组合进行合作,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切和谐,使单调的教学变得活泼,激发学生的进取动机。
2.4 英语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观。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全体群体掌握情况,热衷于英语分数排名。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多数学生则未受益。少年儿童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这种评价体制影响下,极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受益”作为英语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并从中体验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性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活动任务[4]。
3.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3.1 创造合作氛围。
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明确个人职责,还要为其他同伴负责,小组成员之间建立“息息相关”的关系。
3.2 促进性相互合作。
要求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合作是团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合作过程中体现出“我”与“团队”的关系。
3.3 个人和小组责任。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个人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体现自我价值。
3.4 形成相互信任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共同活动的有效方式,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
3.5 小组自我总结。
每堂课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和功能发挥的程度,哪些小组成员的活动有益或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4.英语合作学习特点
4.1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由于教学过程中按能力划分,互动合作小组内产生合理差异,在班级各小组间形成了大体均衡、可比性强的小组联合体。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在全班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4.2 任务分割,结果整合。
合作小组学习的具体活动方式都必须依赖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英语教学内容和结果上有着很强的相互依赖性。
4.3 个人与小组息息相关。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小组,往往是几个(甚至是一个)表现能力强的学生小组成绩好。一些同学生常常扮演助威者,久之则容易养成不愿参与的不良习惯。
在“英语新课改”精神指导下,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形成性评价时,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各自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木桶定律”发挥着导向和调整的作用。
4.4 公平竞争,合理比较。
英语合作学习讲求合作,但不排斥竞争。根据学生的能力、爱好表现和成绩,能力、爱好相近的一组测验,掌握的难度有所不同。这样,使各人在原来的起点上进行合理竞争,公平地评价其贡献,最终得到应有的激励。
5.英语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立论基点
5.1 群体动力理论。
从群体动力的角度来看,英语合作教学的核心可理解为:当小组全体成员明确目标后为这一目标积极进取,在进取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使他们明确:①互勉,个人的成绩决定集体成绩,因而应全力以赴;②互助,在小团体中团结协作;③互爱,当同伴有困难时予以帮助。
5.2 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英语课程的设置主要需要就是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中存在学习基础的差异“硬件条件”,能否愿意参加集体性活动并从中获得的需要则是“软件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以此培养学生英语诸多能力的发展,他们才会感受到合作学习有意义。
5.3 动机理论。
英语学习动机是借助合作交往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积极的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集体性的关系,这种集体性可通过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休戚相关”是动机激发的一个重要标志。
5.4 凝聚力理论。
英语合作学习会使全组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功能,每个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能给小组任务的完成做出独特的贡献。
5.5 发展理论。
英语合作对学生合作意识,主要归结于合作性任务的运用:①通过相互磨合,同伴间彼此促进,从中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案;②同伴之间交流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并改进学习方法;③同伴间的互助协作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④概括思想的过程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提高。
总之,合作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新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还是十分强的,对英语课学习投入的情感与态度的品质及思维很深刻。
[1]王坦.合作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朱浦.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设计与评价[R].第五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2010.
[3]武俊清.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J].体育教学,2007(2).
[4]赖天德.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J].体育教学,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