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供给侧改革视野

2017-03-12房钦宪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供给思政

房钦宪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浙江 湖州 313000)

教学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效性的供给侧改革视野

房钦宪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浙江 湖州 313000)

亲和力、针对性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也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课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需求则往往存在积极性缺乏或兴趣不足的问题。借鉴经济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优化调整供给目标、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评价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供给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有效性 供给侧改革

2016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1]这一重要论述既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的地位和作业,又对破解当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真正实现的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被信仰、传播和践行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需求往往存在积极性缺乏或兴趣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一些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因不足。学习思政课主要为应付考试或“服从课程安排”,“害怕点名”、“怕期末挂科”、“给老师面子”等理由不一而足[2]。其二,课堂表现上“抬头率”堪忧。思政课面临同手机游戏、网络直播、新闻推送、虚拟社交、在线购物等内容争夺学生吸引力和关注力的问题。其三,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对理论阐释兴趣不足,只有少部分同学对“理论讲解”感兴趣[2]。可以说,要在高职院校真正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任务是繁重的,同时是光荣而义不容辞的。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思政教育的发展逻辑,注重教育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思想性,又要考虑高职同学的理解力和接受度,增强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不断地在供给目标、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评价等内容上进行深入探索和革新。

一、供给目标:统筹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着重把握两种目标的内在张力。

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是国家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的体现,而且是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实现人格社会化的客观需要,“个人越是与某种意识形态认同,他在以这种意识形态为主导思想的社会中越是得心应手”[3]2。从理论讲解上,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端正立场、明晰判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抓住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并内化和凝结为自我的意识与身份认同。构建一个理论有深度、政治有高度、道德有温度,认知有梯度、实践有力度的课程,建构一个可触碰、可参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课程。

二、供给主体: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思政教师队伍,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做学生敬爱的好老师。

一是严格要求、重标准,抓住“真、亲、深、活”四字诀[4]。即广大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下苦功夫、练真功夫,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授课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力争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增强可课程的鲜活性和生动性。二是队伍专兼有结合,梯度建设传帮带。做好专兼职教师的选聘、培养和配备工作,不断优化提升思政教学满意度;树立“大思政”理念,积极引入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各一线工作者和劳模走进大学思政课堂。三是鼓励支持思政教师参加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参观考察等活动,并在科研立项与职称聘任上予以制度化的倾斜和保障,不断调动广大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辅以制度化的定期集体备课、磨课制度,抓住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三、供给内容:创新方式,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内容为本,以理服人是一切育人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一是针对思政教材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谨性有余,可读性与针对性不足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时实际探索专题化教学,打破原有教材体系,将教材体系整合转化成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认知实际的教材体系。二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要不避难点,讲好重点。“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够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够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5]11。抓住事物的根本就是把重点难点讲深、讲透、讲彻底,并能够深入浅出,就能够以理服人,使科学理论入耳入脑入心。三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问题的设置既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又可以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发现的疑惑提出,问题既要植根于教材,又要源于社会热点,同时贴近授课对象的实际,聚焦青年学生的关切和兴趣,以充分加强课堂互动。四要把科学的理论与生动的故事相结合。理论从整体上说是高深的、晦涩的、可读性较差的,以生动、活泼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对理论进行类比、阐发,拉近与高职学生的距离感,增强对理论的亲近感和接受度,不失为理论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讲故事不仅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借助故事可以更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人,会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高职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五是科学理论要拉近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聚焦社会热点,直面社会矛盾,对当下的社会问题做出及时、恰当、合理和正确的回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不断拓展理论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说服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六是从地方、本校教学资源出发,实现教案案例的本地化、本校化,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亲近感和吸引力[5]。比如笔者所在的湖州市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首个生态示范地级市,讲好用好这些资源无疑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生态文明理论的认识,并有更生动、具体和直观的理解。另外,本校湖州职院师生同样有很多资源可挖,如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王玲同学荣获2016年度高职学生“劲牌阳光奖学金”,并被评为“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七是抽象的理论要实现同高职教育的实际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力求实现具象化。所谓具象化就是实现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与个人现实生活体验接近化。比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引导学生认清并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家庭状况实际、学习状态与水平实际、人际关系实际等,增强紧迫性与危机感,努力储备各方面的知识,锻炼各种素质能力,为将来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八是实现授课课件的海报化、图片化、视频化。“一图胜千言,一个视频胜千图”[7]226。用通俗、直观的题图片和恰如其分的短视频穿插到课程中,使学生注意力更专注。

四、供给方式:抓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线上交流教学和线下互动教学相统一两个“相统一”。

首先是抓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课堂理论教学是思政教育必须强化的主阵地,是把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不可或缺的场域,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和思政教师人格魅力,从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渠道;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课堂理论教学内化的外在体现,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共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实际操作来看,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一是课堂实践,诸如课堂讨论、辩论、主题演讲、学生分组备课讲课和时事热点你讲我评等。二是校园实践,由教研室拟定实践活动的项目或方向主题,严格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任课教师结合过程和成果进行考核。三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为契机,在专业实训实习中贯穿爱岗敬业、创业创新、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等内容。四是充分利用浙江省委“百校联百镇”实践教学平台,引导广大思政教师和学生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党的理论方针、形势政策、生态文明等内容的菜单式、分众化宣讲。五是组织学生到红色旅游基地、纪念场馆藏参观考察,现场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学,到法院旁听或模拟法庭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其次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交流教学和线下互动教学相统一,实现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即时化、平等化。在实际操作上,本校以蓝墨云班课为主,QQ和微信等为辅构建了即时互动教学参与反馈系统,师生之间实现了平等化交流,全过程交流,教学主客体在切换更加平顺自如。一方面将蓝墨云班课应用到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课前有导学,课中有参与、课后有延伸的全程参与互动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发挥QQ和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作用,让学生更方便快捷地把所收集资料信息反馈给教师,也让教师及时地优化调整教学课件的内容和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五、供给评价: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上统筹社会需要满足性和个体需要满足性两个标准,对学生的考核上实现多样化、即时性和可掌控化。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评价的 “社会需要满足性和个体需要满足性”两个标准,是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在教学过程和结果的体现和考量,也是对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必要反馈。一方面要以思政教育的政策法规为指导,统筹社会需要满足性和个体需要满足性两个标准,以学生主体评价、教育者自我报告和管理者综合评估为基本框架,调节思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考核,力争实现多样化、即时互动性和可掌控化。所谓多样化,是指改变一张考卷定成败的格局,实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形式多样考核;所谓即时性,是指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软件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线上教学活动和学生线上自学活动,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即可即时性地获得经验值奖励,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状况,以及在班级中的整体表现等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随时查看班级整体及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刘春霞,张卫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

[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周洪松.把思政课讲出理讲出味将出彩[N].中国教育报,2017-04-05(1).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储水江.以“概论”课为例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

[7]黎万强.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容手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本文系2014年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课题“互联网时代后喻理论视野下高职思政课堂重构研究(2014kg15)”。

1.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高厅函〔2016〕54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持人:崔春)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供给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