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3-12巩莉莉
巩莉莉
(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巩莉莉
(河南理工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高校美育课程作为高校开展美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途径,在高校美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目前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及课程形式单一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校美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表现形式,并据此提出了改进和加强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若干对策。
高校美育 高校美育课程 课程建设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作为健全人格、涵养人性的重要方式,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就我国而言,从孔子、荀子到王国维、蔡元培,都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蔡元培更是身体力行地将美育纳入大学教育体系之中。他认为:“教育的方面,虽也很多;他的内容,不外乎科学与美术。”[1]“文化进步的国家,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2]
然而,回顾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当前,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相比,美育已然成为高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高校美育是我国学校美育体系的高级环节,是中小学美育的延续与提升,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美育建设至关重要。
一、高校美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手段与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3]。在教育系统中,教师主要通过课程将最新的知识、概念、文化、技术传递给学生。因此,高校美育课程作为连接高校美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其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美育课程系统是大学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美育的专门时间和空间保证,也是培养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基本要求”[4]。美育课程是高校在长期的美育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不仅凝聚着人类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投射着教师的审美素养与审美内涵,而且制约着高校美育的进步与发展。
二、当前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公布以来,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更科学、课程内容更丰富。但在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中也存在问题,影响和制约着高校美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育课程目标不明确
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一种教育思想都会产生一种潜在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能够反映出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5]。美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体育一样具有独特的作用与意义,在美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目标,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完善其人格。
高校美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通识教育,是高校通过借助自然中美的现象、社会中美的行为及艺术中美的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目前,在高校美育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美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一些高校对美育认识不够、对美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常常将美育视为艺术技能教育,认为教学生唱唱歌、跳跳舞就是美育,这种狭隘的认识阻碍着美育在高校的发展,造成美育教学效率低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指向美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高校美育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美育,审美素养偏低。所以,面向其开展的美育是一种普适教育,而非技能教育。无论是美育理论课、欣赏课还是实践课,它们的目的都不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技能教育,而是侧重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感受美,进而培养其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只有正确定位美育课程,明确美育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进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与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美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美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美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美育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美育教师开始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兴趣与特点的美育内容,这些探索和实践对于促进高校美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当前美育课程内容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目前,由于高校对于美育认识不足,美育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科。因此,高校美育课程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列入人才培养计划,这就意味着美育课程的学分和学时都无法得到保障,选修美育课程的学生人数有限。教师对于美育课程并不重视,多是照本宣科,侧重于理论讲述,没有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要,造成美育课程空洞无味、缺乏创新。对于学生来说,其对选修课程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美育课程枯燥乏味,就更加难以产生兴趣。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目前高校开设的美育课程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形成美育课程浪费。
二是以理论与欣赏为主,缺乏活动课程。高校美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的以培养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然而,当前高校所开设的美育课程主要以理论与鉴赏为主,艺术创作和表现等美育活动课程严重匮乏,并且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审美技能的提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摆脱以智育为衡量标准的基本思路。
三是因人设课现象严重。当前,高校美育课程主要以公共艺术课程为主,由于公共艺术教育进入高等教育体制的时间较短,缺乏先行的美育教学专门人才培养,因此,目前高校的美育教师大都由各艺术门类的专业教师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美育培训、对美育教育对象认识不足,美育课程的开设没有结合学生的审美需要与当前美育发展实际,而是凭借自身经验和感受,授课缺乏专业性、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力,因人设课现象严重。
(三)美育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美育是一门强调学生自身审美体验的学科,然而,当前高校美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与其他课程无异,侧重知识传授,单纯灌输。这种教育形式,其作用在于应付考试,注重简单的知识学习,让学生只能单纯地接受、储备信息和知识。在教育形式的影响下,大学美育等同于美学理论知识教育,与智育无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学习基本的美育知识,并没有真正地接受、体验审美教育的意蕴,缺乏对美育的深刻理解和真切感悟。这样的教学形式与高校美育培养目标背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更无益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改进和加强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目前,普通高校美育课程体系仍然缺少必要的研究和规划,美育课程处在杂乱无序、结构散乱的阶段。好的美育课程,必然是建立在对学生需求的充分了解和对国家育人目标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所以,高校只有真正把美育的实施过程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与需求联系起来,对美育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才能确保高校美育目标的实现。
(一)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美育师资队伍是关键
“美育是一门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综合类学科,只有一支专业化的美育教师队伍才能保障高校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6]。美育教师是美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参与者,美育专业教师的缺乏,一直是阻碍我国高校美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缺乏专业的美育教师,某些高校美育教师以专业艺术教师充任,结果就是由于专业艺术教师对美育认识的不足,导致课程重心偏移,美育课程范围广、程度浅,然而专业艺术教师授课范围窄、程度深,这与教学对象——非专业艺术类学生不相适应,造成美育课程无法适应学生的审美需求,美育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美育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专业化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美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与挖掘,二是不断加强对美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形成一个制度化的培训体系,多层次、多渠道提升高校美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1.加强对于美育师资力量的建设与挖掘
高校美育师资缺乏一直是困扰高校美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与校内美育师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外有众多高水准的专业艺术人才和民间手工艺人,他们都可以作为大学美育师资的一部分被邀请进校园,为大学生教授艺术知识、传播传统文化,不但可以缓解高等院校美育师资匮乏的现状,将先进、时尚的音乐、美术和审美思想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给广大师生,而且可以通过这些优秀的艺术家的个人魅力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影响高校美育教师,提高大学美育教师的艺术素养、审美水准和教学水平。
2.建设美育师资力量培训体系
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美育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加大对于美育师资力量的充分挖掘,还需要不断加大对于美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因此,建设专业化的美育师资力量培训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建立专业化的美育师资力量培训体系定期对美育教师进行合理的培训,培养其正确的美育教育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美育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高校美育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是核心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高校美育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是核心。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必修+选修”、“理论+鉴赏+实践”的全方位、立体化美育课程体系,全面促进美育课程建设。
1.建立“必修+选修”的课程模式
当前,虽然有国家政策文件的支持,但是由于高校对于美育的认识的不足,多数高校将美育课程列为选修课程,能真正开设美育必修课程的高校有限。美育课程以“必修+选修”的形式出现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一方面可以明确美育的地位,保障美育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美育课程的课时与受众人数也有所保障。
2.形成“理论+鉴赏+实践”的课程形式
美育作为一门通识性课程,不能单纯局限于理论灌输与技能教育,而应丰富课程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与能力。首先要开设一定数量的美育理论课程,如《大学美育》、《艺术导论》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而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育理论普及。其次要开设相应的鉴赏课程,例如《书法鉴赏》、《音乐鉴赏》、《戏剧鉴赏》、《美术鉴赏》等,这些鉴赏类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理论水平上认识、欣赏美。而如《书法》、《舞蹈》等实践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论、鉴赏的基础上,参与实践,自主地创造美。理论、鉴赏、实践三者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关系。不断丰富美育课程形式、促进美育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美育课程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校美育的开展。
(三)拓展美育教学形式与途径是重要保证
“完整的美育就是包含了立美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美育,它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审美观,培养学生学会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而且要重视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使学生成为具有内外兼美的高素质的人,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美的人”[7]。转变教育观念和改进美育教学方式,拓展美育教学途径,是全面实施美育、提高美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高校美育的教学形式不但包括传统教学模式,还应该将更丰富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入美育教学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接受美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拓展美育教学途径,将知识传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育活动,使学生真正认知、体验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美育教学组织活动,必须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大到课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扩充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等校外美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通过这些校外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不仅拓宽了教育形式,丰富了学生视野,还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
四、结语
美育作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美育课程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在高校美育中具有核心地位,直接影响学校美育的发展。美育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程教育形式单一,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校美育的发展。高校应当不断提高对美育育人功能的认识,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美育师资队伍,根据高校美育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拓展美育教学形式与途径,不断促进高校美育健康发展,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蔡元培.美术的进化[N].北京大学日刊,1921-2-15.
[2]蔡元培.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N].晨报副刊,1919-12-1.
[3]全国十二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53.
[4]邱地谢朝晖.高校美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教育探索,2015(6):87-90.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金昕.当代高校美育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7]周庆元.走向美育的完整[J].教育研究,2006(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