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7-03-1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0093
吴 筱 张 搏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0093)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吴 筱 张 搏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0093)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强化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活动所必需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作为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是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和主要阵地,必然在培育工匠精神上承担重任。
本文阐述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意义,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从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实训教学和校企合作等几方面,探究培育及塑造高职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途径,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职业教育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及意义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抄手,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让我们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点燃了工匠们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热情,成为时下一个热词。
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培育优秀的新时代“工匠”是高等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是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和主阵地,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着重培养学生包含工匠精神在内的职业精神,不断实践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出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促进学生就业和优良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形成,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价值的体现,把工匠建设融入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内化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之中,塑造出具有优秀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以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培育工匠精神也是助推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日益激励的人才竞争中,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高职学生应该意识到,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工匠精神和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一样,是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
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思政课与专业课同为育人主阵地,把专业教育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落脚点就是职业素养。通过全方位教学设计,把职业素养课程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推进。课堂教学知素养、走入企业看素养,实习实训练素养,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不仅有课堂式教学,也引入“工匠导师”访谈式、互动式的现身说法,课后还组织学生去企业走访探寻,让学生走近企业、走近工匠,感悟成才、创新之道。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树立良好的职业信用,引导学生在情感上高度认同劳模,在行动上立志争做工匠,培育新一代中国工匠和劳模。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氛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在第二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围绕工匠精神的形成要素和特质,科学设计和开展富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一种特殊教育的形式,寓教于各类活动之中,达到“技术与艺术相融,技能与人文并重”。例如,推动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组织相关行业的社会成功职业人士专题报告、经验分享、工作展示,组织学生采访优秀校友,用文字叙述“镜头下的印刷人”,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积极创建培养职业软实力的各种学习型、创新型社团;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意集市、技能大赛等具有工匠精神教育特色的活动,建立文化传播阵地,厚植学生文化底蕴,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包容、竞争和合作,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浓郁的技能文化环境熏陶,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苦练技艺的职业情感,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能够践行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让工匠精神真正扎根于大学校园的沃土。
(三)将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课和实训教学中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过:“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需要培养鲁班”。数年来,我校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把“星光杯”技能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选拨赛纳入实训教学环节,将技能大赛的项目转化为实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赛题及评分标准内化于实训操作中,以赛代培,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校老师会吸取往年参赛经验,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知识掌握的现状,优化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强化技能操作训练,精准模拟比赛环境磨炼学生的应变及应对能力,驱动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增加获得感的同时培养其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
(四)将工匠精神教育延伸到企业,提高校企合作成效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也在积极拓展与高校的合作途径。铸就工匠精神需要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把校企合作“真做”“实做”,才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条件。例如,“环版专”文化创意产业带建设-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育人基地企业入驻、大师工作室等合作项目,将企业生产经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生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建立“半工半读”实训模式,设置学生实习岗位,围绕生产过程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训教学。以企业环境来传递敬业意识,以兼职教师来讲授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加强工匠精神的实践教育,不仅让学生真正学到专业技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生产任务中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对技艺的执著,提升专业素养,同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校企合作上不断地注入新思想,寻找新方向,以精确、精准、精细为要求,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摇篮,在塑造学生工匠精神工作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职业教育中,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输送大量具有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
[1]郭巍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这些社会科学版),2016(12).
[2]曹畅.“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