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影《明月几时有》中方姑的女性形象
2017-03-12孙启菲
孙启菲
解析电影《明月几时有》中方姑的女性形象
孙启菲
电影《明月几时有》是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的最新力作,于2017年7月1日在中国上映,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以及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影片中的典型事例,对主人公方姑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析,得出方姑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女青年、有勇有谋的新女性、勇于担当的地下党情报员等结论,并通过分析这些形象解读香港女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明月几时有》;方兰;女性形象
在光影织就的镜像中,女性形象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重。电影《明月几时有》是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的最新力作,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大片,所以取材以香港故事为背景。电影根据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以及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影片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了主人公方姑的女性形象,展示了香港女性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一、方姑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女青年
革命题材电影中的革命女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她们的形象已经深深凝固在中国的电影史上。电影开始没多久,就是方姑和男友李锦荣的身份交代,这个时候方姑还是方兰,两个人都为小学老师,但是日军侵占香港的原因导致了学校的关闭,所以两个人都失业了。老师的身份很明显告诉我们方姑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而不仅仅是一个乡野村姑,这是一个铺垫,与此相关的还有方姑朗读茅盾先生著名的散文诗《黄昏》,这诗在影片中共出现两次,是点睛之笔。正是因为这首诗,突出了方姑的知识女青年形象,也是这首诗表现出了她对茅盾先生的喜爱,并让她最终成为了那个把茅盾先生成功送走的人……
方姑的男友李锦荣决心潜伏到敌方内部,为“东江纵队”收集情报,临行前跟方姑求婚,但是方姑这时看到了远处因为战乱而埋葬亲人的一家人,觉得家国未安,所以拒绝了李锦荣。事实上,李锦荣应该是爱到深处情不自禁的求婚,后来他反悔的也很快,就是怕自己在龙潭虎穴有什么不测,结了婚反而耽误了方姑。方姑的拒绝是令人意外的,国家兴亡之际,她能第一时间想到家国仇恨,而不是儿女情长,这就说明方姑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性。这里还与她的表姐以及表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方姑有任务在身,所以比较赶时间,但是没想到表姨一定要让她好好打扮一番,并劝她在这种年代能嫁掉就不错了,希望她也早点结婚。表姐同样也劝她和李锦荣赶紧结婚,并且在结婚的事情上闹了脾气。方姑则表现得像是个局外人一样,从她不多的话语和表情上看来,她对结婚这事是不看重的,她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是国家和平,所以她对别人的劝告不予置评。当撒米的风俗,使得一家人不愉快的时候,电影给了方姑一个长镜头,我们可以看出她隐隐讽刺的笑。
这一切都说明,方姑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女青年,她读过的书让她心中有着一腔热血,国家不安定,她便是一片浮萍,无法心安理得的虚度人生。
二、方姑是个有勇有谋的新女性
方姑还是个有勇有谋的新女性,也正是这个特质,让刘黑仔决定发展她为情报员。当她发觉来楼里找茅盾先生的人是楼下鬼鬼祟祟的人,立马察觉到不对劲,马上阻拦了茅盾夫人和邹韬奋上楼,让他们先去别的地方躲一躲。一方面,她没有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另一方面,她的反应速度极快,这都给她的有勇有谋先做了铺垫。后来,她又在刘黑仔的指示下,临危受命,成功将茅盾先生等人送到了码头,使得这些文化名人可以安全离港。这中间还有一个电影以幽默手法处理的细节,当刘黑仔杀了汉奸,并从楼上背出尸体时,她既没有惊慌,也没有意外,甚至帮助刘黑仔挪了一下汉奸卡在楼梯上的脚,这些都是成功塑造方姑有勇有谋的事例。
电影在构建方姑的形象时,一直都在采用对比手法。日本人夜间巡逻的时候,她要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一点儿都不畏惧,而她的母亲却是战战兢兢关了灯,赶忙蹲下。她的好奇和方母的害怕紧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她的勇气。她表姐的婚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轰隆隆一声,炸弹来了,好多人躲在了桌子下面,方姑却大胆的走向窗边,这个平常连小白兔都不敢杀要放生的女孩子,对着外面的危险,却开心的说了句:“反攻了!”她的大胆和开心使得她勇谋的一面自然而突出的展示给了观众。当她被别人发现手提箱里的宣传资料时,也是不乱阵脚,甚至带些小调皮,脚步也轻快了不少,她不害怕是因为她想得到,对方会比她更加紧张,而事实也果然如此。
她的这些表现是她有勇有谋的一面淋漓尽致的展现,也是这些使得她的情报工作做得十分出色。方姑无疑是个智慧的人,但是她的勇气在那个年代,更能表现出她香港新女性的特征。
三、方姑是勇于担当的地下党情报员
电影中将方姑对茅盾先生的喜爱表现的十分明显,尤其是那首《黄昏》诗,电影中两次朗读了同一段。实际上,这是一个伏笔,黄昏在这里寓意的不再是颓败、消沉和沦落等思想,它意味着激昂、奋斗和前进的理想,是对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暗示。而方姑对这首诗的喜爱就表明了她的勇于担当,她以国家兴亡为自己的责任,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她明明知道会让母亲担心,却依旧毅然决然加入地下党的原因。
电影中,有两个情节是对方姑勇于担当的直接描述。第一个情节就是她要离开方母的时候,方母不停地问她,试图让她心软,极力挽留她,其实方姑内心是纠结的,毕竟她的离开意味着母亲要一个人生活。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她只能狠下心肠,选择光明的事业。她的那句“胜利后再见”也夹杂着无奈,夹杂着恐惧,没有人可以保证胜利后还能再见。最后,她拿着那把雨伞走了……
第二个情节就是她最后放弃营救母亲时的大义凛然。在对敌我双方力量衡量后,她知道营救母亲的可能性太小了,为了不让游击队全军覆没,她哽咽着做出了不营救的选择,走了几步后抱头痛哭。这里的放弃和前面对儿女情长的放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更能凸显出方姑的担当。她把民族大义看得更重要,而不是让自己母亲的生命高于一切。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许鞍华导演真的是每一部影片都要赋予其中的角色一个独立的结局和命运。
方姑的内心承受的不仅仅是母亲死亡带来的悲痛,更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恨,她后悔当初让母亲知道这些,她自己选择的路,终究还是连累了母亲,可她的担当又让她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她只是无比期盼着最后的胜利。
四、总结
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的形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方姑的有勇有谋、勇于担当,无论是什么身份,都不妨碍她的满腔抱负。国家危难面前,她可以放下感情,可以不畏死亡,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是生命,她把国家兴亡放在第一位,始终做到了以大局为重。从这些事例中,我们看到了方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1]夏玮璐.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贠玮. 女权主义视角下中国革命题材电影女性形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
[3]马灵君.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孙启菲,江苏南京, 美国纽约布法罗大学比较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