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背景下设计学类素描课程实践性教学新探

2017-03-12湖北第二师范学院430205

大众文艺 2017年21期
关键词:素描课题创作

刘 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430205)

大类招生背景下设计学类素描课程实践性教学新探

刘 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430205)

设计素描作为设计学类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需求,改革传统素描基础课程相对滞后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素描的实践性教学,从设计素描概念、教学理念、课题创新及教学形式多方面探讨设计素描的革新,欲求走出一条在大背景教育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专业之路。

设计素描;教学模式;革新

学生需要引导,但这指引绝不能局限于“教”上。“育”,感化、滋养、唤醒才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并行的。这个呼唤的过程对于专业或非专业学生来说都是必须的。某种程度上,专业学生更不容易打开心中早已筑起的藩篱。而我们责无旁贷的应该肩负起帮助他们打开固有的、单一的思维模式,相信自己生命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现在面对的设计教育基础课程设置的问题较为严重,所处的境地也最为尴尬。社会需求的先进设计观念与大学设计基础教学的滞后严重脱节。单一、重复、封闭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始终成为课程的主要形式。当今的大学艺术生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而选择艺考本就很盲从,在经过紧张而又枯燥的考前集训后,对艺术的热情早已消耗殆尽。进入大学面对又一次的重复性主题的训练则更加深他们对艺术的无所适从,也就更谈不上创意的发挥了。因为这道屏障在紧张地艺考集训期间已经高高的垒起且坚固无比!

笔者通过长期的设计学类基础教学实践,努力想要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唤醒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让学生们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及如何在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中更顺利的进行创作学习。

一、设计素描概念的创新

在传统的设计素描教学中,保留了太多的纯绘画艺术造型素描的训练方式,长期的全因素素描以及浅显的结构素描训练并不适合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笔者发现大一进来的新生面对高中集训时期就画过无数次的主题已失去兴趣及耐心。缺乏新意的课题让他们无法从心理上跨越到大学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势必会让学生产生负面及抵触学习的情绪。笔者在教学中除了运用设计素描较为成熟的方法外,更多会注重以意象素描为主的表现新形式。希望能更好的、更自然的与后期即将进入的三大构成课程遥相呼应,相辅相成。课程的训练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抽象、重组能力为重,通过与不同材料、作画工具相结合的形式,运用构成中的叠加、渐变、重复、等手法,深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在一系列的训练过程中由心的体会物体从具象到抽象、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过程。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素描教学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全因素素描针对架上绘画的纯绘画类专业适合,但设计类专业无论从课时安排、教学目标上都缺乏有的放矢性,很难有效解决设计专业的审美需求及创意思维的问题。要想改变现状,首先是教师有迫切地愿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素描课程从简单的基本功训练上升到能够进入创意思维训练的维度,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概念性素描观念,用新的思维角度去观察、研究对象并学会展开联想,逐步建立起能够自主选择画面主要元素并自由控制画面的能力。其次是启发学生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打破惯用的纸、笔这些单一的工具,可以运用多种单色媒材表现思维创作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自觉地将固有绘画转向创意表现的道路上来。

三、设计素描课程构架及内容的创新

素描课程构架和内容是素描教学的实质部分,课题的设置和作业要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在创意绘画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老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常态教学的惯性模式,做到了更大的解放,解放思维,解放形态。师生之间相互传递,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带动了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愿力。

课题制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设定的不同主题,要求学生用素描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表现,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视觉、思维上的转换。例如把熟悉语言、文字、音乐、物件等作为让学生描绘物象的来源,通过自身的感受即时创作出课堂习作。它要求教师课前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了解现在学生的思想行为趋向,拟定出不同的课题,并在完成的过程中更要求教师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并及时作出课题调整。发现每个学生的特质,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以下是部分在课题制教学中的范例。

课题一

课题目的:锻炼学生抽象观察能力及对画面的整体控制能力。

课前准备:结构素描构图训练及理论框架建构。大师作品赏析及临摹。

经过几个课时的理论讲授后,开始第一阶段课题教学。静物台上高低错落的摆放不同的物体,要求学生用炭笔及毛笔分别在高丽纸上画出10张以上的构图组合习作。之所以一开始选择静物入手,是因为学生们在经历了漫长艰苦的高考备战及暑假等待后,大多数人已经作画生疏,静物是他们曾经学过的基础训练课题,一开始画这些不会感觉太陌生,可以帮助他们寻回手部的肌肉记忆,重新进入绘画状态。但大面积的静物摆放是他们以往没有接触过的,属于熟悉而又陌生的课题。所以,促使他们努力回忆及更新认知,是教学一开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较好的行为方式。

对于学生们来说感觉和以前的要求不一样,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因为长期的墨守成规,习惯用固有的概念、固有的视觉去观察、表现。他们尽管心有所悟,但还是面对对象不知所措。经过老师一步步讲解及引导,学生们才慢慢开始转变,学会静心体悟对象,抛开传统的思维模式,逐渐进入全新的创造性实践。

课题二

课题的目的:锻炼学生不同视觉下对物体的再认识,打破常规观察模式,唤醒学生内在对物体对象的感知。训练学生抽象提炼能力及深入细微观察的能力。

前期准备:结构形态造型训练及基本理论,大师素描的学习及临摹。

描绘对象:坚果类、种子等表达生命内核的东西。表现要求:微观、远观进行解读再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在纸上。1.盲画(盯着手中的物体,不看画面,笔随眼走,感受结构起伏在画纸上的流动、阻力。)2.精微表现(将小物体放大在四开的画纸上,仔细观察、揣摩,竭尽所能表现一切细节。)

课题三

课题目的:锻炼学生的集体即兴创作能力,激发合作状态下的协调创作意识。

前期准备:课下与学生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启发他们敞开思维去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点滴体现,查阅大量艺术大师的绘画及评论、自传。全方位立体的为创作打开途径。

分组合作练习。全班同学分四排,每排大概7/8个学生,1.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在纸上画一条线并以接力棒的形式画下去传到最后一个同学的画面。然后各自在自己的画纸上立即画出脑海里当下浮现的场景。(这根线作为地平线式的分割,也可打破这条线的束缚)。2.同上的方式画出一条曲线并根据主题进行创作(主题:青春、十八岁)。3.正面自画像 自己完成一半的脸然后与邻座的同学互换帮助其完成另一半的自画像创作。

这种集体即兴创作让所有成员集思广益,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出发,天马行空地创造。给参与者更广阔的创作经纬与成长空间。在民主且平等的环境下促使学生的觉知与内省的能力大幅提升,并颠覆传统,创作出迥然一新的现场合作关系。

学生课程感悟:素描课上一系列的练习让我们感受颇多!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看法!开始的时候并不十分理解,但后来慢慢才真正理解老师的用心。艺术的形式并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如这次的毛笔创作就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通过心灵来体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和对象产生共情,感觉十分美好!

四、结语

当今时代的变迁对大学艺术基础教育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课题,艺术设计类专业素描的教学不是单纯的传统技能传授,而是传播思想、唤醒智慧的教育。教师能够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势在必行的。课题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也许可以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一丝活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明确学生学习要点,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课题把必要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课堂做到时刻保持新鲜感,及时地调整学生上课的情绪。尽量能让学生们对每次的课程总是充满期待,并以愉快的心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题要求。摈弃照抄或机械劳动的时间和机会。做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2]徐仲偶.《回到原点》.四川美术出版社,2003.

[3](美)诺贝塔,威尔著.张晓怡译.《达·芬奇的灵感——破解创意的30种密码》.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刘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素描课题创作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武汉素描
素描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一墙之隔》创作谈
跟踪导练(一)4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凡·高的早期素描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