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墓主为中心
——徐州汉画像石图像艺术研究

2017-03-12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21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6期
关键词:墓主画像石徐州

叶 彤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21000)

以墓主为中心
——徐州汉画像石图像艺术研究

叶 彤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21000)

汉画像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它寄托了古人对死后升天的愿望。汉代画像石墓阙、祠堂和墓宅,大多可以通过其题记和墓碑来确定墓主身份。通过对墓主身份的分析及研究,不仅可以搞清楚汉代什么阶层的人使用画像石,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研究图像、装饰、题材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尝试以墓主为中心,对徐州汉画像石艺术进行研究,从画像石的图像及装饰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历史源流,同时与汉代人思想文化、丧葬观念等因素相互印证。徐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与周边地区文化相互影响,在这种相互交融之下,铸就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走向成熟。

画像石;石刻;墓主;图像;装饰

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它将汉代的社会风貌、市井生活、文化形态等多方面内容并陈共处,它既是人们理想化的精神结晶,又是自然心灵化的产物,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眷恋,生动的再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镌刻成一部石头上的史诗。两汉时期徐州作为主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当时的贵族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自然也幻想能够继续享乐,他们便竭力修建自己的坟墓,因此两汉时期坟墓的修建以及装饰方面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有所发展。他们用石刻的形式进行墓室的装饰,通过刻画各种形象来表达墓主的思想及期望,以期早就一个如生前人间生活的环境。迄今为止,徐州发现的汉画像石多达1200余块,是全国四大汉画像石出土集中地之一。

一、徐州汉画像石的兴起

汉画像石主要用于墓室、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根据史料记载,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汉画像石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它主要分布在苏北、山东、皖北、豫东等地区。徐州地处四省交汇中心,又是汉代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所以成为汉画像石的主要代表地区之一。

徐州之所以成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地区之一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徐州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属于丘陵地带,区域内有以云龙山为主的很多小山丘,这些山便于修建墓室,同时这些岩石的质地适合画像石的刻画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其次,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有其特殊的政治原因。西汉初年,战争刚刚结束,迎来的是一个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的时代,虽然历代君主都以秦朝为前车之鉴,提倡薄葬,但当时人们受到以前一直延续的厚葬传统的影响,许多地区依然延续厚葬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局的稳定以及国力的强盛,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厚葬之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画像石因此也发展起来了。最后,经济的发展推动文明的进步。徐州是汉代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自文景之治后,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之后,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以当时的贵族为首,开始追求对死后生活的享乐,有发达的经济作为后盾,人们开始为死者装饰死后世界,建造一个理想化的死后生活环境。

汉画像石主要是为死者而建的,因此,不论墓室是由墓主亲自或是请工匠为其建造的,它的装饰效果也都是为墓主而装饰的。这里为了便于理解,我先对墓主这个概念进行分析,这里提到的墓主,既是特指,也是泛指,特指是指具体埋葬在墓中的某个人,泛指则指所有死者,所以说墓室建造的装饰既是为墓中埋葬的死者本人设计的,同时也是受到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影响下为所有死者而设计的。虽然设计建造者都为活人,但它却为死者营造了另一个世界。通过对画像石内容的考察研究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死后世界能够呈现祥瑞征兆,死者能够羽化登仙的向往,而这种为丧葬服务的石刻艺术,对活人和死者来说,足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了,这也就决定了汉画像石的装饰是以墓主为中心的。

二、徐州汉画像石的图像题材

古代封建社会的迷信导致古人对死后的阴间世界是非常害怕的,例如楚辞《招魂》里的文字都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惧怕,这些也反映在画像石上。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刻画了大量的阴间世界,这些都表明了当时的大部分人认为死后世界是充满恶鬼的世界。因为心理上的这些原因,人们就开始用各种方法来驱魔辟邪,在墓室建造及画像石方面,人们就是为了为死者营造一个理想化的死后世界,所以它的图像内容就有明显的倾向性。画像石的图像题材中,神话幻想、神仙思想占很大比重,也有不少的车马出行、乐舞百戏、儒家思想等反应当时社会生活的画面,包括少量的历史故事。总的来说,画像石的图像题材大致可分为这三类,这些都反映了汉代人民的思想和生活观念。

汉画像石中神仙题材的充斥,与当时社会上的死后升仙、长生不死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古人传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喻为羽化,羽化而登仙变成了人们的夙求。在画像石中,神仙题材有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等,这些神仙人们认为他们会带领死者升仙,,同时能够像吉祥物一样保佑墓主的灵魂得以安息,不受恶鬼侵害。由此可见,汉代人民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神仙题材充满了幻想气氛,如徐州汉画像石中的《伏羲女娲图》,“人首蛇身”是《伏羲女娲图》的标志,《山海经》中提到远古神仙中许多仙人都是人首蛇身,《伏羲女娲图》一般都是以交尾的形式出现,也有部分是对称出现,他们象征着太阳和太阴两个方向,同时也是人们对繁衍后代的渴望,希望死者在阴间还能够继续繁衍生息。

世俗生活的内容多反映在车马出行、乐舞百戏、厨房宴饮等方面。汉代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多,这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素材,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世俗场景,充满了现实因素,反映现实的场景多为墓主人生前所做的事情。出行、宴乐、农耕、乐舞、游戏,仿佛是在描绘墓主人的一生,可以说汉画像石是一部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汉代车马、音乐、舞蹈以及农业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汉画像石中历史故事也是必不可少的。徐州汉画像石中历史故事非常多,例如“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大禹治水”等。各种历史人物,有孔子的故事,有忠臣义士的形象,有扬善抑恶的传颂,甚至有对远古时期黄帝、炎帝的描绘。绘画工匠通过对画像石的刻画,把孔子谦虚好学、有教无类的思想向人们传达,让忠义之士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扬善抑恶的题材也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画匠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构图简练夸张,这个时候的人物形象已具有人物画的基本特点。从遥远的神话故事到世俗点滴生活,再到历史传统中,汉画像石把我们带入到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形象之中,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这就是汉画像石的魅力所在。

三、徐州汉画像石的装饰主旨

画像石大多是为死者的死后生活而刻画的,这就决定了画像石本身的性质和功能,不仅其本身的性质,人们刻画画像石以及修建墓地祠堂都是为了祭祀死者,以表达对死者的敬意。

墓主的身份对于画像石上的图像题材、墓室建筑规模和形制的关系上呈现一定的等级性,但这种等级性也不是绝对的,它是充满变数的,也就是说墓主身份与画像石装饰方面的等级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在汉代画像石出现的年代,丧葬礼俗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被称为“周制到汉制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陆续出现了关于丧葬礼俗的一些新规定,主要是强调墓主身份与其墓葬规格方面的等级性,更是强调贵族与普通官员之间的等级差别。在《后汉书•礼仪志下》中有明确的提出大丧与诸侯王、列王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的制度。仅从记载文字中就可以看出等级森严。尽管如此,但也没有对墓室装饰方面进行明文规定,所以在一些出土的墓室中不难发现贵族的墓室与普通官员的墓葬规模形制上有巨大的差别,而装饰方面却没有太大的异同。

汉画像石的装饰,主要体现在构图形式、画面形象及图像边饰等方面。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以平列铺陈为主,形成构图饱满的效果,在不大的空间上充分的发挥作用。构图的形式感体现在对称、排列、重复等方面,对称是构图中常用的方法,对称的图像给人庄重之感,常用的有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的方法。对于形象的排列,既有形式感,又有节奏感。重复则使画面产生一种平拙的节奏感之余又充分利用空间使画面更加饱满。汉画像石中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和动物。人物的形象多作正面描绘,类似于古埃及的正面律,有的人物是侧面刻画,但他们的五官仍为正面表现,人物形象概念化,人物动作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来传达情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动物形象不仅生动可爱,而且种类丰富多彩,画面中有一只动物组成或是多只动物交织而成,具有匀称、协调的装饰感,表现出民间艺人的无限智慧。汉画像石用特定的边框进行装饰画面,以边饰为画面边界,有的直接刻画框线,有的刻画花纹,不论是框线或是花纹,它们的形式多样,有三角纹、菱形纹、螺旋纹等等,不仅烘托画面气氛,也便于彰显画面主题,产生一种浓厚的装饰美感,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点,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四、小结

无论是从前人的观点,还是从本文的论述,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汉画像石的图像装饰都是以墓主为中心的。画像石图像装饰主旨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辟邪,让死者免受阴间妖魔鬼怪的伤害,也使其后人得以尽孝。其次是充实墓主死后的阴间生活,把死者生前喜爱和需要的东西尽可能表现出来,让墓主在阴间继续生前的生活,不再感到寂寞。再次是对升仙的渴望,在前两者的需求都满足之后,人们希望死后能够升仙,过上神仙的生活。从这几点看,人们是通过画像石的刻画,把希望寄托于死后,于是一切的美好的图像和事物都出现在了坟墓中。汉代人对于坟墓装饰主旨的安排,一方面帮助人们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人们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于汉代的人们,就其物质精神条件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武利华.徐州汉画像石图像解读[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

[2]杨爱国.幽明两界——纪年汉代画像石研究[M].陕西,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李松.中国美术先秦至两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墓主画像石徐州
《汉代画像石题榜隶书艺术研究》评介
疫散待春回
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再考及墓主身份推定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与赵琦先生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