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大众文化之崛起与精英文化之衰落

2017-03-12陈泓君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37009

大众文艺 2017年16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陈泓君 (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637009)

浅议大众文化之崛起与精英文化之衰落

陈泓君 (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637009)

大众文化异军突起,迅速占领文化市场,精英文化意志消沉,“倍感凄凉”,二者只有求同存异、携手并进、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支持,才可能实现“合谋与共舞”之盛况。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崛起;焦虑

改革开放不到四十年时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而来的文化全球化,迅速让大众文化名声大噪,并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形成三足鼎力之势。其发展趋势一发不可收拾,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格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导向与文化体系建构。

一、大众文化的崛起

今天的中国,大众文化消费已然成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且十分重要的精神食粮。那么,什么是大众文化呢?总体来讲,大众文化产生于工业社会背景之下,以普通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适应大众精神需求的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市民文化、快餐文化。追溯历史,大众文化最早出现在西方,其产生主要依赖于城市的发展以及现代方便快捷的传播技术手段。如果单只考虑人口的数量与交往半径缩短,还不足以使大众文化形成燎原之势,现代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则给这一文化传播提供了多种方式与无限空间,既打破了传统精英文化的垄断格局,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能够同步接收社会信息,又丰富了传播内容,实现图文并茂。

大众文化应运市场经济而生,所以有着明显的商业性与娱乐性特点。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中国迅速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轨。市场经济的逐利性驱使着中国传统文化自动转向商品市场,按大众品味批量生产复制文化产品,取悦大众,占领市场。同时,伴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与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者得到了身体的解放,需要多样性文化产品愉悦身心,放松自我,这也为正统呆板的精英文化转向轻松诙谐的大众文化提供了动力。大众文化应运世俗社会而生,所以有着明显的世俗性与大众性特点。现代文化生产与传媒技术给大众文化大容量、宽视觉、短时效等丰富多彩的生产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比如过去普通民众要看一场电影,需要专门机构派出专业人士放映,而现在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手机、ipad、电脑等随点随看。大众文化源于西方又植根中国社会,所以有着明显的兼容性与本土化色彩。当代中国大陆的大众文化主要从欧美及港澳台传播过来,着陆到肥沃的文化土壤后便疯狂地与传统的精英文化进行较量,并迅速形成“鸠占鹊巢”之势,普获大众青睐。不局限于城市市民,不遵循绝对的市场规律,不要求价值取向绝对一致,与本国其他文化和衷共济,与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经过吸收、改造、重组加工等多种融合之后,舶来文化逐步内化为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基因。

二、精英文化的焦虑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但这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比如在文化领域,精英文化就呈现出一种反向退化的状态。除了各地方卫视推出的诸如“快乐大本营”、“跑男”、“王牌对王牌”、“康熙来了”等娱乐节目外,为了争夺收视率央视的某些频道、某些时段甚至也会使出杀手锏,向大众文化与快餐口味过渡。精英文化在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作用下意志消沉,昔日繁荣的精英文化正日益被来势汹汹的大众文化驱赶到市场的小角落,政治与文化精英或退缩或转向,精英文化自身或无所适从或保守观望或紧随商品化的浪潮,由此加剧了精英文化的思想空虚与精神萎靡。众观今日的电视电影,高雅艺术收视率低,肥皂娱乐受人追捧;再看图书杂志,经典读本少有问津,心灵鸡汤、快餐文学、娱乐八卦销售火热;严肃音乐与舞蹈大厅门可罗雀,低俗表演甚至骗术戏码场面壮观……精英文化的困顿局面可见一斑。

虽然因各文化群体受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使得其各自地位不断转换,致使精英文化的中心地位无可挽回,但作为与传统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的精英文化,仍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与价值范导的功能。这些以伦理哲学、政治情怀、学术思想、审美情趣等为主要内容的精英文化旨在向整个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为统治阶级解读、宣传意识形态,为普通民众设立价值尺度与审美标准。由此可见,精英文化似乎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正统价值追求,这与普受欢迎、事实上已占据社会大半壁江山的大众文化便产生了矛盾。那么,二者到底该何去何从?是“二者必其一贤者胜”,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还是两种文化共存共荣?

三、两种文化发展走向简述

面对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现代社会,无论是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对于文化消费者而言,都是处于同一层面可供人们选择的一种文化样式。两者质地不同,主旨、风格、价值追求、受众各异,既有矛盾,也相互补充。大众文化顺应世俗大众品味,复制、传播、流行简单迅速。而精英文化则常与世俗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以显示其威严、正统而不落俗套。两者看似“背道而驰”,但大众文化恰巧需要精英文化的终极理想规范自己的人生信条,恰巧需要精英文化的一元价值聚合目标与方向,恰巧需要精英文化的公共理性保障社会效益,恰巧需要精英文化的责任担当传承历史优良传统;同时,精英文化也需要通过与大众文化平等对话实现雅俗共赏、宽严并济、深层厚重亦不失风趣,传承与创新并肩前行。

大众文化的高傲与精英文化的危机是当下文化发展趋势的现实表现。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应当以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共荣为主体,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支持。为此,精英文化需要走下神坛,考虑如何与大众文化携手走进普通文化消费者中,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将独立创造精神与流行亲民元素恰当融合,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比如近年来颇受追捧的《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就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将“学术场”与“媒介场”紧密结合,将“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合理配置,实现了精英文化向大众化生活化的成功转向。当然,大众文化要丰富自身的科学内涵,提高其价值追求也必须与精英文化沟通交流,充分运用精英文化的经典艺术形式提升自己的品味与社会认同。

总的看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已没那么尖锐,多元文化发展的现实也不容许这种尖锐的冲突与矛盾持续。两者不过是出自不同价值导向、不同文化追求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只不过前者是自律的,注重经典意识导引下的独创性和首创性;后者是他律的,注重商业价值的实现”。两种文化只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走“合谋与共舞之路”,才能实现共存共荣。

[1]陈钢.精英文化的衰落与大众文化的兴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2]邹广文.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3]韩大强.大众文化的狂欢与精英文化身份的焦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陈泓君(1988- ),女,汉族,四川阆中人,助教,法学硕士,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谁远谁近?
浅析“大众文化”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