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特色街区文化特征的营造方法浅析
——以合肥市罍街AS1980特色街区为例

2017-03-12李峻峰桂淑芳合肥工业大学230001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基底营造特征

李峻峰 桂淑芳 (合肥工业大学 230001)

城市特色街区文化特征的营造方法浅析
——以合肥市罍街AS1980特色街区为例

李峻峰 桂淑芳 (合肥工业大学 230001)

根据对城市特色街区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城市特色街区文化缺失、基础设施陈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等现状问题。针对现状问题的思考以特色街区文化特色的产生和构成为切入点,分析了城市特色街区中文化特征表达的必要性,提出文化基底、文化植入、文化活动的特色街区文化特征营造方法。以合肥罍街AS1980特色街区为例,阐述了底、象、质三个文化特征营造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为其他城市特色街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特色街区;文化活动;文化植入;底;象;质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普通的物质需求可以通过网络购物来得到满足,单纯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性、体验性的精神需求。因此,对于以文化为根本导向因子,具有多元化业态组合、复合性空间及情景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特色街区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城市特色街区发展

1.必要性

特色街区是在街区内涵上的进一步延伸,是以城市道路为骨架,以同质(主题)元素聚集或因某种突出元素的存在而吸引大量相关元素聚集形成的具有一定商业、文化、生态和活动魅力的人格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特色街区作为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新单元,是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城市发展的潜在动力。是打造城市名片、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发展城市旅游业的新途径,是实现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2.发展现状

美国著名建筑师柯蒂斯·夏福禄(Curtis J.Scharfenaker)认为,“正真的场所并不存在于大楼之间,而是存在于人们值得记忆的体验中”。1随着城市地高速发展,经济水平地持续增长,消费模式地转型升级,人们普遍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体验性消费。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如:万达、之心城等,商业模式单一,消费环境千变一律,缺乏对于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性特征的表达,文化缺失现象严重,不利于传承与展现城市文化。城市特色街区作为新时代展示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名片的新单元,逐渐承担起更多的公共活动。

二、城市特色街区文化特征构成

1.历史文化特征

街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城市公共空间,自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特征,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特色,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这些历史文化特征包括自然风貌、历史建筑、城市格局等等,都是一个城市不可磨灭的印记,城市特色街区是城市文化展示的重要单元,挖掘其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是街区规划的第一步。

2.地域文化特征

不同区位的文化会因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特色街区独特性的重要来源之一。突出地域文化特征一方面能够使特色街区融于整个城市的文化背景中,另一方面打造了城市名片,向外来游客展示了地域文化,给当地人带来场景感和归属感以及对于地域文化的自豪感。

3.创意文化特征

所谓创意文化是具备时代特征的、不断更新的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的文化创新,也是文化不断更迭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对精神和个性化的追求,千变一律的商品和消费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就对特色街区在文化创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文化特征营造方法

1.文化基底

特色街区营造的根本前提是街区具备一定的文化基底,这种文化基底是指街区所具备的地域文化和场所感。对基底文化的挖掘和应用使得街区具备了独特性,能够引发基地周边使用者的情感共鸣,向外来游客集中展示城市文化。南京1912特色街区毗邻南京总统府,得名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于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以原有的5幢民国建筑和后期加建的12幢建筑以及4个街心广场组成的以南京地区民国文化为建筑特点的商业建筑群,是南京民国建筑和城市旧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成功案例。

2.文化植入

随着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单就街区本身的文化基底来营造特色街区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地融入新的时代文化特征。新旧文化相融,既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有对当代文化的创新,这就需要在文化基底的基础上植入时代文化,主要通过三个要素来传达。

(1)主题。特色街区想要凸显特色实现持续性发展,首先需要一个贯穿整体的文化主题。随着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在消费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个性的追求,所以独特的个性化主题是特色街区吸引人流和促进消费的首要要素。举例来说,北京798艺术街区,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区,一个艺术家入驻老工业园区的故事。798是以艺术为主题定位,以场地中独具一格的工业文化为符号,由艺术产生良性互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特色街区样板。

(2)功能。特色街区相对于传统的商业街区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其多样化的功能,糅合了多元化的功能业态,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办公居住、旅游观光、艺术文化等多种功能为一体2,融入体验性功能,丰富大众在街区内的行为活动和情感体验,更大程度地迎合了大众消费方式的转变,满足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3)景观小品。如果说主题和功能是宏观的表达要素,那么景观小品就是微观表达要素之一,是街区文化主要载体之一,是最能够为大众所体会和理解的文化特征的表达形式之一。景观小品含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绿化、雕塑、路灯、标识牌、座椅、垃圾桶、井盖等等。优秀的景观小品统一于街区中,与街区环境相融合,能够帮助营造街区氛围、传达街区文化特征,给游客带来多样化的体验感。

3.文化活动

有了新旧文化的结合,特色街区仍然是不完整的,呈现出的是一个静态的没有活力的公共空间。丹麦建筑设计师扬·盖尔在其《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出正负效应过程,即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有活动发生,没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没有活动发生。这个观念表明,公共空间中如果人和活动能够集中起来,单个的活动就可以互相激发。在场的参与者也就有机会体验和投入他人的活动,自我强化的过程便由此而生。3因此得出结论:街区内人的行为活动内容、程度和时长是街区活力的决定要素。想要增加公共空间的人气,需要设定两个目标,一是更多的人使用和参与到公共空间中,二是留住更多的人,延长每一个人的停留时间。这两个目标地达成都离不开文化活动地展开。

四、以罍街AS1980为例浅析特色街区文化特征营造

1.底

“底”。所指的是特色街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基底,是营造场地场所感,引发共鸣的情感来源。特色街区的营造首先要做的是对基地历史文化的挖掘以及对于新旧时代多种文化融合方式的探索。罍街AS1980特色街区地处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旧址,设计保留了商务学院原有的宿舍楼并对其加以改造,保留了大部分空间结构,对于局部空间进行了重组并赋予新的功能。将宿舍楼的改造成沿街商业店铺、艺术工作室等,赋予其商业和文化功能,这是结合时代特征和消费需求对历史文化特征的保留和再创新。然而,就其现状来说,对校园文化这一基底文化的挖掘和应用仍然停留在对建筑的改造和扁平化的街区装饰上,在空间和氛围营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设计。

空间上可以参照校园空间性质划分,入口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办公教学空间、运动休闲空间、集散交流空间等符合校园活动类型的空间。结合街区内实际使用需求,使参与者在街区内不同性质空间的穿行和停留过程中感受类似重温校园的空间体验;氛围营造可以从多个方面打造,一方面保留建筑内外部分空间原貌,做空间体验和场景回溯,给原商务学院校友以情感寄托,给一般参与者予文化基底体验;另一方面,业态上鼓励创意型新业态的同时,考虑校园基底,结合校园活动类型,如教育培训、集体式餐饮、群体式住宿等结合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多方面的挖掘和展现街区文化基底。

2.象

“象”。在深入挖掘基地文化基底后需要明确特色街区的主题与风格。这里的“象”所指的是设计者和经营者初期设定的主题定位,相对来说是外在的、留于表面的一个目标。它是设计师结合了地域文化、时代特征和当地经济水平、消费需求等所提出的科学性的主题定位,是街区生成之前的一个初期定位,决定了特色街区的发展方向、主题和前景。

整体来说,罍街AS1980是罍街这个特色街区的一部分,与罍街1期和2期早餐街相结合营造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旅游和消费体验。相对于罍街现有街区单一的餐饮功能,AS1980文创街区的建设是填补式的,形成了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区域单元,而这些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单元所提供的多样化的功能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营造了整个街区连续的整体性的文化氛围4,迎合随时代发展大众所追求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文化体验。初期定位是以“双创”的发展理念打造安徽最大的文化、创意、艺术、创客街区,填补合肥本土化的文化艺术街区的空白,为合肥人打造一个轻松的具有地域文化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这样的定位前提下组织与之相符的业态,引入以文化、艺术、创意和休闲娱乐为主,餐饮、办公、住宿为辅的多元化业态,多元化的业态意味着多样化的功能、空间和体验感,也是特色街区相对于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的优势所在。

3.质

“质”即本质,指特色街区内涵——街区内的人及人的行为活动。空间本身即是为人所服务的,人和人的行为活动在街区内发生的种类、深度和时长直接决定了街区本身的价值。扬·盖尔在其《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出公共空间中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其中自发性活动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受外部空间条件影响最大,特色街区中所发生的一大部分的行为活动都属于这一范畴。因此,在街区内引发更多的行为活动首先需要提高外部空间质量。其次,是需要有活动发生,活动的类型取决于街区内的个体和团队。

以AS1980为例,街区主要容纳的是符合主题定位的艺术群体,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学教育、科研合作等都是街区的主要活动类型。从点状的小的艺术工作室(如传统手工布艺制作和扎染工作室,木艺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均是可以亲自设计制作的具备体验性的文化创意工作室)到面状的集中的艺术创作展示馆(如夜山明当代艺术中心,包含艺术、文学、影视、音乐“四位”为一体的全息综合展馆)。聚集在街区内的不论是服装店老板还是餐厅工作者所从事的专业大都和艺术相关,他们之间的交流、组合形成了AS1980整体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街区定期组织文化活动,如罍+市集,包括了小商品交易,音乐节表演等多项商业、文化活动。这些艺术群体和文化活动的积极作用,赋予了空间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丰富了游客的感官体验,展示了城市文化,带动了街区活力,促进了游客在街区内的再消费。

五、结语

任何空间区域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承载并满足着人类发展的某种社会需求,随着消费的升级和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消费体验越来越注重精神内涵和文化性。因此,城市特色街区营造的关键是其文化特征和精神体验的传达。通过“底”、“象”、“质”三个切入点,充分利用特色街区的文化基底,植入不断更新的地域性文化,丰富文化活动类型来带动城市文化继承和发展,激发商业活力,提高城市特色街区的核心竞争力。

注释:

1.匡晓明.体验经济时代的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J].城市中国,2017,(78):05.

2.吴培达.解读以城市文化为内涵的特色小镇规划[C].2012中国城市规划化年会论文集:多元与包容,2012,38(4):1271-1281.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8-79.

4.于洁.城市特色街区的发展趋势与开发策略[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6):152.

李峻峰(1972- ),男,辽宁大连,副教授,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方向。

桂淑芳(1993- ),女,安徽铜陵,硕士研究生在读,环境景观设计方向。

猜你喜欢

基底营造特征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