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成因及教育对策
2017-03-12王骞沈奇
王骞 沈奇
摘 要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心理、身体、思想素质也有相应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相对较晚,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需要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其原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虽然起步晚、发展慢,但是通过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过程不断趋于完善和成熟,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观念也逐渐理智。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才能达到培养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具有层次结构不一、生源多样性等特点。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身认识的偏差,带着高考、中考落榜的失败感被迫踏入高职院校,使得有些同学一进入学校就会有自卑感,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尽管有远大的理想,有创业的思想和勇气,但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学历的压力,家长的不支持,都会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人生价值观的偏差,大家对雷锋的事迹已经非常熟悉,他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尊敬,是因为他有明确的价值目标。而现在高职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对艰苦的条件没有深刻地体会,所以价值观的选择趋向于时尚和潮流之间。
2高职学生思想特点原因分析
2.1自身和家庭的影响
(1)理论知识欠缺,思想素养不高,导致认识上、行为上出现偏差。从高职学生的年龄差距大的特点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年龄平均分布在17岁-22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高职学生通常理论知识不扎实,不能正确的将所学到的哲学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甚至好多学生不愿接受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现状,不能正确看待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将升本作为高职院校后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将社会需求的注重能力的人才理解为注重学历的人才。
(2)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不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虽然说高职学生的思维活跃,对国家和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也有积极的态度,但是他们的心理不稳定,意志不坚定,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心理特征使他们面对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差异时具有矛盾心理,对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时表现出自己的不自信,消极的态度。
2.2学校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学校教育环境不尽如人意。首先,学校硬件设施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高职院校因为受到学生人数的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全,建设规模也比较小。其次,学校的学风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在良好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氛围下学生学习的热情相对较高,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欲望相对比较低。
3加强对高职学生教育的对策
3.1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信心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转变对高职院校的偏见,讓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育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其次,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成才观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并且能看到自身的优势,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还应该多了解学生自卑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克服心里障碍走向自信的阶梯。
3.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材的内容,而且应该区分识记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识记目标需要教师采用理论灌输法,情感价值目标则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是使学生自己内化知识的过程,通过自己内化只是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其次,教师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不仅可以纠正学生以前形成的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将在实践锻炼中学到的知识经过内化成为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
3.3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
首先,根据高职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很多学校比较紧抓学生的专业课,忽视了德育课和选修课。所以高职院校应开设多种选修课,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加以培养,培养全面型的人才。其次,通过高职院校的招生途径了解到高职院校招生的途径有三条,所以高职学生的水平就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能力接受范围,高职院校应开设难度大一点的专业课,因为来自高中这部分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比较高。能够挑战更高难度的专业培训,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高职对口的专业比较单一,选择范围小。所以高职院校应增加对口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
参考文献
[1] 刘国良,张丰友.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消费导刊,2010.
[2] 徐晓宗.师专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状况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
[3] 陈丽清.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式的实践创新[D].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11.
[4] 邹丽.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初探[D].重庆石油高专学工部,2004.
[5]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