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趋向补语研究综述
2017-03-11廖俐王秀娟罗绮科
廖俐 王秀娟 罗绮科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贵港 537100)
汉语趋向补语研究综述
廖俐 王秀娟 罗绮科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贵港 537100)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日益增加,而面对的问题也就渐渐增多了,但关于汉语趋向补语的问题还没有详细研究。此次研究采用了两种方法,分别是书面试卷调查法和大量搜集作文语料法。研究学生对这个语法的学习和使用情况。汉语语法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语法,而汉语趋向补语便是其中之一。以前人们会对其进行整体研究,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慢慢的更加细化了,更加注重一些“散点式”的研究。而这个所要面对的就是研究的复杂化。原因主要如下:首先存在“负”牵引,这个牵引是对汉语体系教学研究的;还有就是从汉语的实际出发来看,缺乏符合这方面的先进理论。
汉语趋向补语;语料库;语义;结构
1 汉语趋向补语选题与研究范围
从意义方面来看,汉语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是不同的,从留学生的掌握情况上来观察,看呈现什么特点和趋势,并且发现其原因。
从形式方面来看,汉语趋向补语和宾语对许多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看看其结构形式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看。如果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安排不一样,分析其原因的造成,并且要从中得到一定的经验启示。
1.1 选题的阐述
汉语语法研究的课题特别多,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汉语趋向补语。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而产生这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汉语趋向补语本身具有复杂性,体现在结构和语义上,具体的说,从结构形式上来看,宾语的位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复杂性。而从语义上来阐述时,会发现趋向补语不仅有最基本的用法,还有复杂的引申用法。而引申用法往往包含的东西特别多,因而往往许多学生很难弄清楚,所以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受到难用、难学。
1.2 研究的范围和设计
每个趋向补语都会有引申用法的,简单趋向补语也一样。例如“留下一些资金、消息慢慢的传开了”等等。根据现在的研究数据表明:许多学生对简单引申用法的学习比较得心应手,因为这是许多学生对其的转化认为比较简单,所以难度就降低了许多。所以对于简单的汉语趋向补语引申用法我们将不会进行分析,而重点就是一些复杂的用法。所以我们的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汉语趋向补语的意义;二是汉语趋向补语的结构形式。从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为了保证这次考察的准确性,我们不仅要采取书面试卷的形式,更要用实际采访的方式去研究。而书面试卷测试时以选择题为主,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还在试卷上会有判断和排序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尽最大程度避免一些做题策略。这样,会将趋向补语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
1.3 对于补语的定义
在现代的汉语里面,趋向动词主要包括简单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两个方面,而且它的数量非常少,都分为比较封闭的小类。然而由简单趋向动词连接的补语叫简单趋向补语,由复合趋向动词连接的则是复合趋向补语。趋向补语由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这三类组成。趋向补语是人或者动物通过动作后,在空间移动位置的过程,大多数的趋向补语是指动作有了结果或者达到了目的。
2 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学术研究的大繁荣给汉语研究领域带来空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汉语语法大发展、汉语教育事业大发展。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也大幅度展开。对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由汉语趋向补语虚化现象的问题及原因、复合趋向补语语义虚化这两方面展开研究。
2.1 汉语趋向补语虚化现象的问题及原因
现代汉语趋向补语逐渐虚化,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在对汉语趋向补语进行研究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对趋向动词的研究内容不同,主要以散点式的方式进行单个或者几个动词为中心,缺乏整体性的考虑,往往容易忽视汉语趋向补语的整体要素,没有将各部分研究综合到一起,知识是具有系统性的,各部分紧密相连,研究者应从部分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研究,进而找到补语的特点和规律。随着人们思想意识和理论知识的发展和丰富,对于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越来越复杂,在进行研究时,往往过于注重对细节的延伸,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进行引申,将原本简单的知识变得更加深奥复杂,缺乏一定的解释力。同时,对于语料的搜集范围也较为狭窄,多数来源于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内容涵盖量较小,最终研究的结果难免存在片面性。
现代汉语虽看起来表面不断深入,但是细思就会发现汉语趋向补语整体性以及系统性规律渐行渐远。主要表现在趋向动词的研究以单个或多个进行研究、人们对趋向补语的研究越来越复杂两个方面。经过分析研究后,造成这种复杂的原因主要有:外汉语的教学研究与汉语本体研究相互牵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汉语热”风潮,使得外汉语教学事业逐渐发展起来,趋向补语自身的虚化现象的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虽然语言的本体与外语教学研究密不可分,但是两者应该有不同的道路。一来语言整体规律的探索应该引起本体研究者的注意,外语研究应将重点集中在语言单位的用法归纳和细致描写上。二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一般会将本体研究的成果进行简化。另外汉语趋向补语虚化现象的原因是缺乏实际理论的指导。所以,现代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在越来越走向复杂。
2.2 复合趋向补语语义虚化的研究
复合趋向补语语义虚化主要包括基本意义的虚化、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的虚化这两个方面。复合趋向补语一般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向,趋向补语中最实在的一类莫过于它了。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及状态意义自身意义本就有了极大的削弱现象,当再次被加上一定语义之后虚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得结果意义及状态意义比其他基本意义更加虚化。复合趋向补语属于语法意义中最虚化的一类,其中的熟语和特殊用法在汉语的用法中并不常见。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复合趋向补语中的趋向补语单独使用时语义在这类补语的位置上不会表现出来。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具有特殊用法的复合趋向补语早已被虚化成为了助词,在句中起到连接作用和加强句子语气的作用。
随着中国政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各方面的学术研究趋于完整,汉语研究逐渐开始更加广泛。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汉语产生了一定的改变,首先是现代汉语语法更加丰富多样,研究更加细致广泛。其次是对外汉语不断发展,应用领域逐渐扩大。研究汉语趋向补语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界定趋向动词的性质,以一个动词来说,可以分为三种词性,包括情态动词、趋向动词以及助词。其次是对汉语趋向动词的语义进行研究,一个词语的用法很多,包括诸多的引申含义。不同研究者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别,有学者认为动趋式是具有多重性质的,既可以表达动态趋向,也可以对结果进行阐述。对于大多数趋向补语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趋向义,少部分趋向补语含有一定的结果义,极少部分趋向补语能够表达一些状态。最后是对补语句法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分析,趋向补语句法结构主要包括动趋式结构及句式类型、宾语的实体位置、小类动词的实际分布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研究。
3 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在通过收集例句中的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和对被试问卷的整理后,比较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引申意义的各种因素,总结了被试复合趋向补语结构存在哪种错误类型,由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复合趋向补语发展,对复合趋向补语的学习和掌握有更近一步的提高。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总体框架概括为学习者的语言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机制、语言方面的研究这四个方面。我们了解到学习者具有可观察以及可描述的语言特征,然而语言习得的内部机制可以反映其规律,这两部分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复合趋向补语有了深刻的认识。这篇文章根据研究的需求和目的,主要考察了中级和高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语言现状,对他们的语言系统进行了仔细分析和研究。
3.2 研究的方法
通常采用调查的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及结构形式的习得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按不同的水平等级以及学生的学习时间,将调差对象分为中高两组,收集整理被试问卷,分析各种错误类型的分布情况,制定详细的设计内容及评分标准,来帮助学生们更快地学习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现代汉语趋向补语虚化现象可以运用语言学来表达趋向补语整体系统的规律。汉语的发展源远流长,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然而在上世纪以前,大多数人们对汉语规律认识不清晰,在经过前辈们长达一个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后,很多语法规律渐渐显现出来,现在汉语的趋向补语也随之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应该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20世纪之前,人们并不清楚汉语趋向补语的相关内涵,且研究内容和范围有限,并不能有效地针对趋向补语进行研究,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研究开始不断深入,20世纪20年代开始,开始建立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研究者逐渐开始对语法进行探究,明确其相关内涵、结构及用法,并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完善,逐步推动了汉语语法的发展,在汉语趋向补语方面的研究也更加合理化。经过各位学者的细致研究,将汉语趋向补语的内涵逐渐展示出来,使人们更加彻底直观的掌握其意义和使用方法,更好地了解其结构。
[1]李佳佳.蒙古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下来”的习得研究综述[J].西部皮革,2017 (4) :144-145.
[2]李燕.现代汉语趋向补语范畴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3]金立鑫.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角度看汉语补语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 (4) :449-457.
[4]赵清永.对汉语补语几个重要问题的再认识[J].对外汉语研究 ,2011 (1) :41-47.
[5]陈永梅.对外汉语补语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3.
H146
A
2096-4110(2017)02(a)-0091-02
2014年广西高校人文科研项目:语序类型学视角下汉语“动趋宾”结构语序问题的创新性研究(YB2014558)。
廖俐(1982-),女,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