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应用

2017-03-11李聪慧余坤勇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事务性专业化辅导员

李聪慧,余坤勇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应用

李聪慧,余坤勇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成绩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智能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发展特征为解决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专业基础薄弱、事务性工作突出以及专业化培训不足等突出问题提供了可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规范体系构建、事务性工作替代以及互动平台开发三大方面能够将辅导员从管理育人模式中转型到服务育人模式中来,而这种转型则需要解决更多伦理性、制度性以及创新性现有难题。

辅导员;人工智能;职业化;专业化

2017年两会第一次将人工智能直接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继2016年3月15日,AlphaGo(阿尔法狗)围棋程序击败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的里程碑事件后,人工智能再一次被堂而皇之地拉上热搜榜,各行各业开始思考引入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将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1]。随着大数据时代科技教育的提出,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教育界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但将人工智能引入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理论相对薄弱。而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人工智能的引入不仅能够突破一些现有工作瓶颈,还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扩展提供新思路,利于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诉求,形成辅导员专业化的文化自信氛围,培养一批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综合专业型人才,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精良队伍。

1 人工智能及其特点

人工智能(AI)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使各种自动化机器或智能机器(主要指计算机)能够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实现某些机器思维或脑力劳动的自动化。其关键技术包括知识的获取技术、知识的推理技术以及知识的应用技术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将更加具有广泛性、智能性、服务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不久的将来,智能终端和传感器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大数据的开发将提供更多自我学习机会,也会让智能终端更加智能化;此外,人与智能终端的交互方式将更加自然,设备会越来越“懂你”;而在人工智能加互联网的驱动下,各行各业也将越来越“服务化”;同时,在智能互联时代,更加呼唤开源开放的创新平台,实现依托产业链、生态圈的开放式创新。人工智能的这些特点,恰恰可以解决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使辅导员的管理性工作更集中的通过人工智能方式得以实现,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化积累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服务育人工作中去。

2 人工智能应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2004年8月是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分水岭,中央16号文件的出台昭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诉求将不再是分散的,而是列入系统的科学探究范畴[2]。近年来,有关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研究越来越多,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不可回避的新环境[3],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升级,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道路带来了更多可能。

2.1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问题突出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不容忽视,虽然随着高校对辅导员数量和质量的重视,使得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一定保障,但仍存在很多原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专业化前进方向,造成辅导员事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明晰以下三方面内容将有助于化解主观意识形态同客观可量化思维之间的转换矛盾。

2.1.1 辅导员职业标准缺失,辅导员专业基础薄弱

首先,虽然现有辅导员选聘制度有所完善,几乎都以研究生为准入门槛,有些学校甚至以招聘博士学位辅导员作为职业能力提升标准,但总体而言,辅导员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辅导员为非教育类专业毕业,且国内现无针对性辅导员培养对口专业及相应的资格认定体制[4]。仅学生干部经历难以满足专业属性要求,工作方法习得大部分靠个人探索及老辅导员经验传授,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此外,由于责任分工以及职业发展空间不明确导致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事务繁杂,加之危险系数高、工作时间不定等性质决定了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一旦有机会就会选择转岗,使得职业化标准难以稳固维系,职业归属感严重缺失[5]。

2.1.2 学生心理特点把握不准,事务性管理工作突出

辅导员的职业特征,首先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其次是厘清日常事务管理问题。《辅导员工作指南》一书将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分为安全、行为、评优和组织管理四大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理想信念、爱国意识、公民道德、新生入学、形势政策、心理健康和毕业教育七大类中[6],足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辅导员工作核心的重要性。但现状往往是辅导员所带学生不少于二百人,有限的精力大部分被突发事件、安全强调、评优助贫等日常事务性基础管理工作所占据,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特征分析把握以及育人方面能力培养有所疏忽,导致难以解决现代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生涯规划不明确以及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等各类问题,使得专业化道路中的服务育人理念渐行渐远。

2.1.3 专业化培训不足,专家型人才队伍难以组建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力求发展,势必会涉及到技能培训,但学校事务性工作的积压,使得辅导员很难有机会进行系统培训,往往都是赶鸭子上架式自我摸索。而现有的培训机会又相对较少,培训形式也处于探索阶段,亟待形成规格质量高而非规模形式大的专业化培训模式。另一方面,专业化目标是为了培养专家型人才,需要拓宽培训面,现有分享模式能够在有限的资源内对共享起一定作用,但分享质量和培训人员转达水平无法实现原味还原,最终还是会造成专业习得能力缩减。

2.2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亟需人工智能推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带来更多机遇,但对无选择性的大量数据处理却将可能成为辅导员专业化道路上巨大挑战。以希拉里同特朗普的美国总统大选为例,网络选票数量上来讲,希拉里具有绝对优势,但真实的结局却是在美国特殊的选举制度下,特朗普胜出[7]。这个例子启示我们,数据固然重要,整体的数据可能会构建无偏见的客观意识形态,但在特定的环境中,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人工智能的合理利用,恰恰弥补了客观数据的辐射性,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智能”的择分出最优路径,从而实现“人工”意图。鉴于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瓶颈期,人工智能的融入将结合大数据的客观性以及逻辑推理的导向性,协助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开展,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难题将迎刃而解,从而实现辅导员职业向着纵览全局的“专家型”专业转变,形成辅导员专业的高技术性和不可替代性。

3 人工智能应用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必将普遍存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突出专业化必定要减少管理育人工作投入,转而向服务育人倾斜。今后,辅导员如果能够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创造性的开展育人工作探究,必定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这就要极大程度地开通人工智能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智能性、服务性以及创造性上开拓思路。

3.1 制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范体系,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完整的职业化发展体系,足够的社会认可度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提高社会认可度,就要找准辅导员工作实质和意义,树立行业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责任细分,扩大工种辨识度;培养职业素质,提升校园影响力。人工智能化新技术将为辅导员工作性质转型注入新动力,开辟新思路。目前,智能推送功能已日臻成熟,功能的引入可以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实现专业化建设第一步。如建立辅导员从业人员资格库,智能筛选申请人员基本信息,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行、心理素质以及专业情况等等,在实现人才选聘时,先智能推荐专项岗位合适人选,再根据预设职业规范进行人工智能判定,将有效避免即时性招聘耗时耗力针对性不高的片面性。在责任细分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将职责划分到各部门,科学地避免工作疏漏和责任推诿等。

3.2 建立健全替代机制,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效能

辅导员职业化规范体系的建立为保障专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人工智能对辅导员事务性工作替代机制的研究又将保证事务性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则辅导员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服务育人环节和自我提升方面的规划。

3.2.1 学生信息收集替代

新生入学初,学生兴趣爱好、成绩表现、家庭信息等将以大量数据的形式呈现在辅导员面前,学校一般会进行宿舍分配、报到学生信息确认、学生卡制作等事务性工作。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库中有效信息对相应的事务性工作信息进行提取将大大缩减辅导员重复性工作量,并减少失误。

3.2.2 安全行为检查替代

高校门禁刷卡、晚归检查等制度的实施为学生安全行为检查提供了大量数据,但数据的监控往往流于形式,安全问题仍频频发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智能筛选获得即时信息,届时也许只要设置一个时间,智能系统发送一条短信就可以将学生晚归情况了然于胸,再结合电信等定位服务数据,将有效地杜绝安全意外的发生。而在高校网络安全和借贷危机方面,也能通过人工智能的预警系统直观、快速地呈现给辅导员,有利于学生安全盲区的实时监控。

3.2.3 数据资料收集替代

高校事务性工作中,各类数据收集和表格填写规范和要求不同,针对不同层面的数据整理也成为辅导员事务工作的重心。评优评先、贫困生认定、医疗保险以及奖学金等申请数据收集大部分信息相同,但填写规范和格式要求不同,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将通过智能提取替代重复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生成过程,大大减少了格式不规范、个别信息错误难以导入等问题带来的工作量。

3.2.4 学风建设把握替代

学风建设的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MOOC学习平台的开发通过推送兴趣课堂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关反转课堂等MOOC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将有效缓解学风不正之风,营造出为了学而学,学会怎样学的良好学习氛围。但现有MOOC模式尚属起步发展阶段,实现学风建设的替代作用,仍需在课程吸引力,教学质量高效化方面进一步智能化。

3.2.5 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替代

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教育,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完成学生日常思想动态的监控可以全面了解学生整体素质,避免了应试型弄虚作假。而在党建过程中也可以做到即时考察,考察在日常,为党组织选拔真正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3.3 构建互动平台,满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求

事务性基础工作得以替代之后,辅导员队伍建设将向专业化方向倾斜。交流互动可以产生更多碰撞,为专业化发展过程注入更多创新性思路,但现有培训交流机会少,参加规模人数受限,交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全面交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在构建互动平台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平台推荐也可依据当前事务性问题和关注系数加以分析,针对不同的辅导员发展阶段需求进行类目推荐,从而逐渐提升专业化协调发展进程。此外,由于师生比例难以保证实时的进行一对一沟通,加之学生隐私考虑和繁重课业与辅导员工作时间等冲突,辅导员对学生情况了解不足。互动平台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宜的辅导员手札、精品博文等相关资料,而对于某些隐私性问题,也能让学生乐于分享,建立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良性关系。以心理咨询为例,新生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社会压力大,心理脆弱、情绪波动起伏、精神状况不佳等潜在危机时有发生,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危险,这时与辅导员的及时沟通或可缓解紧张情绪,避免更为严重的事故发生。但中国学生往往难以主动求助,羞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人工智能化平台可以从学生近期的社交与阅读习惯甚至平时聊天过程中嗅到学生心理问题,再通过一定的筛选标准直接呈现给辅导员预警等级及具体表现,便于辅导员采取相宜的手段及时沟通疏导,化解危机。

4 人工智能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的长远发展定位

人工智能应用到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获取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的技术平台仍需开发更多功能;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涉及伦理性、制度性以及创新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来任重而道远。但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未来发展道路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 化解矛盾,厘清系统结合难题

人工智能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道路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性难题的解决,更是整个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变更的难题,未来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将不再需要学历专业不对口的辅导员,转而需要专家型的辅导员。其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实现人工智能数据向辅导员切身体验转换的难题需要更发达的科技手段支撑,也许之后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可以通过传感系统,锁定目标就能有直观的评价感受,使认清自己所带学生具体情况不再是难题。再次,由于个人信息数据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在数据获取识别及应用方面存在伦理问题,如何有效的避免个人隐私泄漏成为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抗战和困难。

4.2 赓续前行,解决制度问题改革

针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完善相关制度改革,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性都需要国家制订相关法律制度支持,否则不但不能协助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反而会为学生安全带来更多隐患。此外,由于国外在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技术手段较高,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方面也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因此,加强专业人员的沟通学习,积极从国外实践中汲取宝贵经验更有利于我国人工智能对辅导员专业化的促进进程。

4.3 大胆创新,实现技术手段突破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深入,使得初步实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辅导员事务性常规工作的想法将不再触不可及,但未来的发展将不会止步于既得利益,只有不断开拓,大胆创新,才能带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不远的将来才会实现“头脑里想一下就会实现”的真正智能化。届时,辅导员将不再是学生工作的“佣人”,而是真正的人生“导师”,用丰富的创新思路和人生阅历为学生指点迷津,分辨利弊。

5 结语

辅导员专业化的瓶颈难题只有少人力多智能的人工智能技能才能破解。人工智能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有效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无疑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获取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没有需求就没有发展,相信以现代科技发展速度,实现人工智能全面化并不遥远。届时,辅导员将真正向专家型人才转变,而辅导员专业化学科建设也将更为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冰.“阿尔法狗”留下的兴奋与忧伤[J].中国经济周刊,2016(12):84-85.

[2]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诉求: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几个热点问题综述[J].江苏高教,2009(4):113-114.

[3]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0-61.

[4]李鹏.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

[5]杜向民.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48-51.

[6]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7]张恒.民意测验里的世界更真实吗[N].中国青年报,2016-11-11(11).

(责任编辑:叶丽娜)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Promotion of AI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unselors

LIConghui,YU Kunyong
(Jinshan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jian,Fuzhou 350002)

The breakthrough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getswid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The intelligent service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lve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unselors the less prefessional team,prominent transactional work and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Once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build the specialed system,replace the transactional work and develop the interactive platform,a counselorwill be able to transit from managementmode to servicemode.But this kind of transformation needs to solvemore ethical,institutional problems.

counselors;artificial intelligence;professionalism;specialization

G451.2

:A

:1674-2109(2017)06-0105-05

2016-12-26

福建农林大学教改项目(111416079)。

李聪慧(1987-),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余坤勇(1980-),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3S技术应用及资源统计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事务性专业化辅导员
爱重复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什么是书记员?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好”字阅读理解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