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7-03-11叶江华
叶江华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叶江华
(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本科生茶叶生物化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利用福建省武夷山茶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核形式,加强对学生科研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术报告引入课堂教学,将企业实际引入课堂教学,以推进高等教育应用化,使该课程真正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茶叶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地方院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之间出现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武夷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的重任,同时经历着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变。如何实现专业发展及课程建设与地方相联系、相融合,从而为我校的转型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是我们每位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福建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乌龙茶——岩茶的发源地,主要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其中的大红袍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久负盛名,也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而武夷山生态自然环境是形成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重要原因[1,2]。武夷山全市现有茶山面积9 667 hm2。全市14个乡(镇)、街道、农茶场均有种植茶叶,至2015年,茶叶总产量7 800 t,总产值15.36亿元,茶企业纳税入库5 272万元,茶产业已经成为武夷山的主要经济支柱。
2009年,武夷学院创办茶学本科专业,作为学校主推的特色优势学科,茶学专业一直以服务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为己任。《茶叶生物化学》是高校茶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化学、植物化学以及食品化学等渗透到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领域后,形成的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为茶叶的生产、加工、利用以及贸易提供有关化学、生物化学的理论依据,目前是茶学科当中发展迅速的领域之一[3]。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茶叶中主要特征成分的结构、性质、不同加工及栽培条件下物质转化的规律,各化学成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学好茶学各门课程奠定扎实基础。因此,改革现有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现状,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实践改革,考核机制改革,切实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本科生的应用能力是本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我们通过分析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并结合本科期间已学过的相关课程,结合多年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的改革。
1 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师资力量
面临着应用型转型发展,在整体水平上,学校已经大力加强了师资力量,但是具体结合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当地企业的实践工作中,与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地方院校的师资队伍及结构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力争形成适应于企业需求的教学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武夷山茶企达2 000多家,利用当地优势,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构建一支集高校和企业于一体的师资队伍,采取产学交替、做学合一、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高校教师深入企业,企业专家讲授实践知识,合作教学[4]。高校学生可进企业实训,提高技能,同时,企业职工也可进高校学习,构建平台,资源共享,实现产教融合。
关于课程的开展,可以采取以下形式,(1)校内教师进行理论课讲授,实践课程安排在企业。借助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挖掘生产过程中的意义,培养应用型学习能力。(2)以校内老师为主,邀请各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式教学。有些专家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定向深入讲解,从而丰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灵活的教学搭配,增加了学生对武夷山茶产业及当地企业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毕业后就业方向的把握。
2 考虑当地实际,教材实用化
茶学,相对于生物学等学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国内茶学专业开办历史较短,编写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应用型教材势在必行。教材编写应注重与培养目标的匹配性,以及地方适用性与专业针对性等。
2.1 理论教材拓展
《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十分必要。除此之外,武夷山的独特地理优势,使得武夷岩茶具有岩骨花香的特质,并于2002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夷山茶树品种丰富,各品种均有不同的最适加工方式,各家茶企也在加工方式上呈现多样化。理论课程方面,针对武夷岩茶,增加其制作工艺及其生化学物质转化的内容,拓展理论知识,并透彻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2.2 编写实践讲义
根据理论教学及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教师进行实践课程讲义的编写。就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应该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比例,从而促使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实验过程中。除此之外,《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实践课程,应重视区域特色,重点实践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及其物质转化,密切与当地优质企业联系,编订针对性强的实践课讲义。
3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应与时俱进,一方面,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促进教学内容优化,具体的课程内容不仅要完成传统的理论内容,还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需求的现状,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也就是说,要将行业技术技能等相关的规范的标准适当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当中去,督促学生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比如茶艺师、评茶师、制茶工程师等,这样高校毕业生不仅拥有了从事茶学相关职业的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也具有了企业需求的应用能力,大大减少了由学生到从业人员之间的过渡。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比如场景式、模拟与仿真式、现场式教学。
3.1 优化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突出培养每个学生的思考、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方针,以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有效衔接,改变专业基础课仅是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的传统教学理念,挖掘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的潜力,笔者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科学研究和实际优化教学内容,了解国内外茶相关研究,尤其校内多位科研人员的武夷岩茶研究最新成果及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和研究热点引入课堂,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多多参加高水平的前沿学术报告,茶叶生物化学先进的研究技术,系统的研究方法,开阔学生们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5-6]。在理论讲授中渗透科研过程,在实验教学中模拟科研过程,培养科研思想和素质,使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使茶叶生物化学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过程中,笔者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彼此渗透,实现教学思路、内容和应用的高度统一。即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安排参考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所涉及到的茶叶生物化学课程相关的操作技术和流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有利于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2 改革教学方法
《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具有分子结构复杂、内容抽象、代谢反应复杂、知识点多、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等特点,大多学生认为比较难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尽快掌握茶叶生物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创新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章节,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辅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达到相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比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实现了“教”与“学”的主客体角色的互相转换。在修订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时,罗列每章知识点,并将其分成三级,即了解、理解和掌握,针对每个知识点提出相当难易程度的问题,包括许多日常生活中以及生产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应带着问题探索式学习,可以查阅资料,解决每个问题,从而达到大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在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再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有效结合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种种问题来组织其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自学、归纳、总结和课堂讨论结合的方式实现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
4 课程考核机制改革
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多样性的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一方面,平时成绩要反映学生教学过程参与度,需要包括考勤、课堂笔记、课堂回答问题、课程作业等。另一方面,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教学大纲适当增加形式多样的考核,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监测学生学习效果。通常的课程考核形式,包括期中测试、章节作业、课程论文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采用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形式,比如小组讨论、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团队作业、实验操作考核等。其中,团队合作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新颖的考核形式,能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大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自主学习氛围,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再者,合理的期末试卷是对课程教学情况的总结性评价。
5 发挥教师科研及平台建设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对参与者提出了许多要求,比如综合学科知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延伸。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科研方向,形成科研项目,尤其教师应积极参与当地相关企业的科技攻关,并带动学生共同参与技术研发。
各类教学平台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也是对课程教学的综合检验。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高校要遵循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不断加强学生实验、实训、实习等体系的构建,依据企业生产部门的结构、流程不断实践基础理论知识。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校外实习基地是延伸到校外的实践平台,通过企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行业知名人士等的参与,引导学生的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如此才能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缺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6 结语
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7]。而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比如观念的转变、师资结构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式的革新等。本文就《茶叶生物化学》课程本身进行了剖析,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本科生茶叶生物化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利用当地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科研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术报告引入课堂教学,将企业实际引入课堂教学,产学融合,以推进转型发展及高等教育应用化。
[1] 陈岱卉,郭雅玲.大红袍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11,33(1):28-31.
[2] 陈华葵,杨江帆.武夷岩茶不同岩区品质形成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257-262.
[3] 李大祥,李叶云,张正竹等.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1):71-74.
[4] 李素君,徐铁军,王晓丽.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2):5-7.
[5] 李关荣.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高级生物化学研究生平台课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3):215-216.
[6] 宋美.基于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科,2015,36(1):26-27.
[7] 陈佳丽.浅谈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J].高教学刊,2017(5):133-134.
(责任编辑:华伟平)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 Biochem istry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Practical Talent Training
YE Jianghua
(School of Tea and Food Science,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practical talent training in local colleges,combining with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ea biochemistry and advantage of tea industry in Wuyishan,Fujian provience,teaching work was carried out pertinently.Teachingmethodswere improved,teaching contentwas optimized and checking typeswere innovated continuously during the process,which contributed to ability trai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Academic reports and practice in business were introduced during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which promoted appl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made the coursemeet the demand of practical talent training.
tea biochemistry;teaching reform;talent training;local collegs
S571.1-4;G642.3
A
1674-2109(2017)09-0102-04
2017-04-11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培育专项(201310);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60504);武夷学院“人才引进项目”(YJ201701);武夷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XD201502)。
叶江华(1979-),男,汉族,讲师,主要从事茶树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