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创新的普惠性分析
2017-03-11谢晓晶
谢晓晶,李 乐
(武夷学院 商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互联网保险创新的普惠性分析
谢晓晶,李 乐
(武夷学院 商学院,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技术运用于保险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创新,包括营销渠道的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经济天生具有长尾和普惠的特性,互联网保险的创新也推动着保险回归普惠、互助、保障的本质。纵观国内外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的最新进展,互联网保险在受众范围、险种创新、用户体验、互联网技术与手段运用上均较传统保险有较大的提升。相较于国际上的做法,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创新在普惠道路上还需要进行探索和加以改善,包括更注重长尾客群的保障需求、加大凸显保障功能的产品创新、延长产业链以提升用户体验、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供增值服务等。
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
根据保监会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中的定义,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互联网保险是互联网技术运用于保险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创新,这些体现在营销渠道、保险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四个方面[1]。互联网金融属于普惠金融,互联网保险的价值也主要在于普惠性,包括受众范围更广、购买更便捷、价格更低廉、产品更丰富、服务更优化等。本文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梳理国内外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的最新进展,对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创新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1 国外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的主要表现
1.1 服务长尾客户需求
较高的营销与获客成本是传统保险公司服务长尾客户的阻碍,互联网技术则有助于保险公司以较低的成本服务长尾客户的需求。Bima是一家瑞典的小额保险公司,面向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贫困人群,同当地的电信公司合作,在用户手机充值时推广小额保险[2]。Bima提供的小额保险产品包括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医疗保险等险种。截至2016年5月,Bima通过电信网络已覆盖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15个国家中的2 000万人口,其中90%的客户是第一次接触保险类金融产品,93%的客户每日收入低于10美元[2]。
日本保险企业针对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大力发展面向老年人的互联网寿险和健康险。以保险公司LifeNet为例,其有定期寿险、长期失能险、定期健康险和终身健康险四个保险品种在线销售[3],通过构造简单和便宜的产品,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保障需求。LifeNet的保险条款力求易于客户理解,并辅以动画和声音等手段来生动的展示产品,使初次接触保险的客户就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产品[4]。同时,LifeNet将企业运营状况、月绩报告、产品形态以及附加费用都在官网公开,减少企业对客户的信息不对称性,让客户放心购买。
1.2 满足个性化的定制需求
传统上,缴纳保费的多少和开车里程无关,这让每个月只有几天在路上的低里程投保者感觉保费不合算。Metromile正是看到了低里程司机的这一痛点,提供按驾驶里程计费的车险[2]。客户每月只需支付15~60美元的固定费用,剩下的保费按所开的英里数缴纳,每月缴纳的全部保费150美元封顶(其中华盛顿州250美元封顶)。平均计算下来,可为一位年行驶里程在10 000英里(约16 093 km)以下的车主节省约40%的保费。
1.3 应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对保险产品重新定价
美国保险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利用卫星数据、天气数据和其他农业相关数据,优化对农业用户的保险定价[2]。客户可以登录公司网站,确定特定时间段内需要投保的地区的气温或降雨量范围;公司收到订单后,就会在100ms内综合分析天气预报、近30年来的国家气象局数据以及用户所在地的地质调查数据,并根据气候变化对分析结果进行微调,随后给用户开出保费;客户投保后因为意外天气而受到了损失,就能自动获得赔偿。
美国的AvivaAviva通过采用“预测模型”技术,收集社交网络、食品在线购买、在线活动等网络数据作为参数设定保费,取代部分传统核保程序。此类基于互联网收集的数据被认为可以替代体检、抽血等传统数据,免去客户体检的费用和麻烦。Aviva正在完善客户在酒精消费、汽油消费方面的数据建模,以更好地利用消费行为数据来模拟传统寿险定价的因子[2]。
1.4 延伸产业链,建立智能生态圈
成立于2002年丹麦保险公司World Nomads主要业务是为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提供旅行保险与旅游安全服务,包括旅途期间的医疗保险、逃生保险、24 h紧急情况援助等[5]。World Nomads独有的旅游交互功能,使得与其他保险类网站相比有极其不同的体验。投保人一进入这个网站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旅行者,整个公司用户形成社区氛围,在平台上进行信息的联通和互动。社区文化对客户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增加了客户黏性。
南非健康险公司Discovery打造的Vitality(健行天下)健康管理计划,旨在通过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和激励体系,鼓励用户关注自身健康,培养健康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会员的健康程度[2]。Vitality打造了一个健康生活的“生态圈”,包括提供健康食品的餐厅和商店、健身房、体检中心、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同时,Vitality通过在生态圈积累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去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态,对良好的健康状态给予旅游、购物、甚至保费减免等的奖励。
2 我国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案例
2.1 互联网保险在三农领域的探索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保险公司和新型互联网保险公司都试图用最新科技(比如卫星遥感探测、大数据、无人机勘查、云计算等),提高农业保险的行业效率。比如中华财险建立了以互联网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及手持移动设备共同组成的“天、空、地”一体化查勘定损的种植险应用体系,对作物长势、作物灾情的监测与评估,提供了较好的承保和理赔服务。众安保险则与大疆创新(农业植保机)共同发布了农村用户关怀和扶持计划,为购买大疆农业植保机的农村用户提供机损险、三者险等保险服务。
蚂蚁金服结合阿里巴巴的村淘战略提出农村保险计划,重点研发与农村电商相关的保险产品,其中包括农资农具品质保证险、风力指数保险和农产品品质保证险。中国人保也尝试借助淘宝天猫平台进行农业保险销售,上线的主要是三款农业保险分别是水稻种植保险、蛋(种)鸡养殖保险和小麦产值保险。
京东金融则探索通过“互联网+保险”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京东金融与担保公司合作,以农业产业链为依托,向养殖农户推出“京农贷”,并且引入保险、担保双重增信机制;在农户申请贷款后,如果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发生影响还款的风险事件,保险和担保保障就会启动,主要投保种养殖保险、借款人意外险、信用贷款保证保险等。
2.2 互联网保险在公益、扶贫方面的探索
江苏泗洪县政府与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以及蚂蚁金服一起试验公益保险精准扶贫模式,泗洪县所有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 000元),可获得一份名为“扶贫100”的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包括意外、健康、家庭财产和教育四个方面,100元的保费来自政府的扶贫资金和互联网平台的公益募捐。通过保险的金融杠杆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病、残、灾、学致贫的现象;同时,在扶贫中引入商业力量,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扶贫效率。
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性,为保障用户资金安全,众安保险推出电信诈骗险,首期产品将中老年群体作为主要保障人群,随后在全国范围进行免费的公益赠险。该险种为用户提供“事先提醒+事后赔付”的保障,建立了一个包含大数据和复杂计算在内的一个风险管理系统。“事先提醒”方面,众安保险根据超过两千万的电信诈骗数据库和用户行为沉淀的反欺诈模型等大数据,主动识别诈骗电话和短信;“事后核赔”方面,通过两个手段来避免道德风险,一是结合生物识别特定来确定本人以对抗骗保,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充分协助保险公司进行审核。
2.3 基于各类场景的互联网保险创新
互联网保险创新的焦点正在转向场景挖掘,即发掘传统保险公司所未关注到的场景、技术能力难以覆盖的场景,以及因传统保险产品价格高、个性化差而难以保障到的用户场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技术与能力,为这些场景中的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保险服务,从而使保险更具有普惠的特征。主要的场景包括电商生态保险、O2O保险、旅行保险、定制保险等。
电商生态保险主要有四种类型:1.资金安全保障类,如账户资金安全险;2.质量保障类,如正品保障险、品质保证险等;3.售后保障类,如退运险、淘保包、任性退、极有家等;4.信用保障类,如针对淘宝卖家的众乐保、面向B2C的参聚险、面向B2B的1688保证金保险以及切入消费金融领域的个人信用保证保险等。
O2O领域中,包括外卖平台、众包平台、到家服务、家装家修等很多场景存在风险,比如上门服务延误、平台服务人员发生意外事故、平台固定资产损坏丢失、食物安全风险、入驻商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通过加入保险,有助于提升客户对线下服务的安全感,提升平台的用户粘性和转化率。典型产品如服务延误险、食品安全险、河狸家安心保障险、快递小哥保等。
初期针对旅行行业的保险只是由旅行社强制购买的旅行社责任险,而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则更关注旅行中的具体场景,从中设计出更贴合出游时游客需求的保险产品。比如旅行最高发的风险“航班延误”、“随身财物损失”、“医疗救援”等。数据显示,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和保险产品的逐渐丰富,国民风险预警意识逐步加强,出行前购买一份保险的做法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随着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户对于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要求也更加个性化,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始向个性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通过定制生产出标准、简单、高性价比的产品,能够显著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比如“步步保”,其核心就体现互联网保险的定制化,以用户的真实运动量作为定价依据,与运动健康大数据挂钩。基于场景化的定制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定制,如悟空保、海绵保、保险极客、保掌柜等;一种是个人定制,如慧择网、开心保、小雨伞保险等。
3 国内外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的比较与启示
3.1 普惠创新的共同点
通过梳理国内外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的最新进展,我们可以感受到“互联网+”对于传统保险的改造和变革影响巨大。“开放、平等、创新、协作”互联网精神再加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具有明显的普惠特征。
在受众范围上,互联网保险依托平台经济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相比传统保险产品具有更广泛的受众人群,长尾客群的保险意识被重视和唤起,保险需求也得以重视;在险种创新上,互联网保险的产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人身险和财产险,新险种紧密结合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生态的需求,开发出能满足网络化、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在用户体验上,互联网保险均发力移动端服务,界面友好操作便捷、产品尽量标准化和简单易懂、注重交互性和人文关怀、理赔服务更佳;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运用上,注重线上大数据的积累和开发利用,分析社会各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保险产品,并更科学的实现产品精准定价以及精准营销;在产业链上,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电商平台、专业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数据服务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共同参与,专业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产业链共生共存,联合服务构建完整的生态链。
3.2 我国互联网保险普惠创新的不足及启示
由于我国保险业自身存在的各种弊端,相较于国际上的创新,我国的互联网保险还有待改进。具体而言,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差距,并得出相应的启示。
在受众范围上,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受众客群也明显下沉,将视线转移至传统保险未重视或无法覆盖到长尾用户,比如贫困人口、农村用户、蓝领阶层等,但普惠性还远远不够。互联网保险的产品创新多针对年轻人群,因为这个群体互联网黏性高、易于接受新事物,便于营销。而弱势群体(老年人、儿童、农民工、低收入群体)以及广大的白领阶层大量的保障需求依旧没有得到满足,保险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创新应该更注重长尾客群的保障需求,立足于各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在商业模式上采用更为灵活和丰富的形式,如相互保险、P2P保险、小额保险、特定产品保险、共享经济保险等。
在险种创新上,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创新更多集中于开发适合网销的场景化产品,对传统险种的改造和创新不足。一些网销产品如退运险、航延险、碎屏险、正品险、加班险等,从互联网具体场景切入用户的实际需求,保障功能明显,被社会所认可;但创新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带有炒作嫌疑的产品,如贴条险、雾霾险、赏月险、跌停险等,尽管这些产品上线后即被保监会叫停,但噱头式的创新和营销给社会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不利于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
传统险种的创新方面,人身保险的主要创新产品形态为理财型产品(万能险和投连险)和短期意外险产品,凸显保障功能的创新产品很少。在“保险姓保”的发展理念下,监管政策对此类产品会逐渐收紧,互联网人身险市场面临发展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推进人身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增加风险保障类和长期储蓄类产品供给,鼓励差异化和个性化产品的开发和供给[6];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健康险产品的精确定价和精准营销;借助于新兴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思维,将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相结合,产品创新由疾病保障转向健康管理,将产业链将前端延伸。
用户体验方面,我国的互联网保险创新主要在于营销手段和场景化产品的创新,在线核保与理赔、险资运用以及提供增值服务方面还显得较为欠缺。互联网不仅仅是保险的销售渠道,通过互联网如何高效和精准的核保、理赔,也应该是保险公司关注的重点;整合保险上下游的产业链,比如寿险业通过集中医、药、健康、养老、投资等在内的关联产业,延伸增值服务,有助于提升消费体验,增强客户黏性。
互联网技术和手段运用方面,我国保险行业大数据战略规划刚刚起步,保险公司在电子化、数据化、移动化、平台化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目前,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营销方面,包含用户画像、新客获取、老客经营、用户体验提升、精准定价、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大数据管理平台(DMP)尚未建立。互联网保险行业应该重视大数据技术和价值在本行业的应用,购买外部数据,利用DMP进行用户画像;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改变过保险产品定价方式,以客户为中心来设计保险产品,比如UBI(基于驾驶行为设定保费)汽车保险、MHealth(移动医疗)健康保险等。
[1] 魏迎宁.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创新模式与前景展望[J].清华金融评论,2016(11):17-20.
[2]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R].2016.
[3] 钟润涛,胥爱欢.美、英、日三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6(9):77-82.
[4] 2016年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研究报告[R].2016.
[5]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互联网保险:国际创新与实践[J].清华金融评论,2016(12):25-28.
[6] 袁序成.人身险行业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6):61-63.
(责任编辑:夏婷婷)
An Analysis of Inclusive Innovations of Internet Insurance
XIE Xiaojing,LILe
(School of Business,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Internet insurance is a series of innovations,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 in insurance activities,including marketing channel,product and service,businessmodel.Internet econom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ng-tail and being inclusive,so the innovation in Internet insurance also promote the return of inclusiveness,mutual assistance and security.Looking at the latest progres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in inclusive innovation,the Internet insurance in the target clients,product innovation,user experience and the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re greater than traditional insurance.Compared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China's Internet insurance innovation also need to explore and improve in being inclusive,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curity demands of the long tail customer group,increase product innovation having safeguard function,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enhance the user experience,apply Internet technology to provide value-added services.
internet insurance;being inclusive;innovation
F841
A
1674-2109(2017)09-0067-05
2017-03-15
福建省社科联项目(FJ2015C243);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97061)。
谢晓晶(1993-),女,汉族,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研究。
李乐(1980-),女,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研究。